《物理教學剖析》創刊于1980年,原名《重慶數學教學》,自1983年初改為現名。本刊由東北學院(原西北師范學院)主管,東北學院數學科學與技術大學承辦,中國教育學會化學教學專業委員會合辦,中國學術刊物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刊物;《中國刊物網》全文收錄刊物;被萬方數據、中國知網、龍源刊物、重慶維普等數十字專業刊物網站全文收錄。國際連續出版物號:-6148;國外統一刊號:CN50-1061/G4。
本刊歷任社長熊祖洪院長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重慶市青年科技創新獎”(杰出獎)獲得者、“重慶市高等中學優秀中青年骨干班主任”、西南學院數學科學與技術大學校長;歷任主編廖伯琴院士為國家學校數學課程標準研發組負責人、全國高等數學教育學會副理事長、西南大學科學教育研究中心所長、博士生導師。
本刊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秉成科學嚴謹、與時俱進、堅持真理、探索創新的辦刊作風,以基層學校數學班主任、教研人員及各大高校大專生為中心,以變革、服務、求實為主線,充分發揮東北學院化學大學的學科優勢、科研優勢和人才優勢,為讀者共享優質教學資源發掘渠道,為推進基礎教育變革搭建平臺。
本刊所設欄目有:專家峰會、教學變革、走進實驗區、教材教法研究、問題討論、考試研究、現代教育技術、物理實驗、教學設計等欄目。所設欄目內容在指出科學性、學術性、前沿性和實用性的要求同時,著立于創意更高,內容更精,信息更豐富,針對性和實用性更強,因而在廣大讀者中造成強烈共鳴,達到"教"有所有,"學"有所獲的辦刊目的。
該刊于1980年即將出刊,刊名為《重慶數學教學》,當時是內部發行。1983年初改名為《物理教學剖析》(又季刊)。1994年該刊被列為國家基礎教學類核心刊物。本刊由東北學院化學大學承辦,與中國教育學會化學教學專業委員會(簡稱專委會)合辦的數學教育專業刊物。由東北學院化學大學、博士生導師廖伯琴院長主編。力求反映基礎數學教學的學術水平和發展方向,對教改中的“前沿”物理教學探討雜志,熱點問題及時作動態報導,達到“教”有所用物理教學探討雜志,“學”有所獲的目的,為提升班主任和中學生的科學素質起到積極的作用。針對創新能力的培養對中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探究。欄目設置:專家峰會、教學變革、問題討論、教材教法研究、科學技術社會、問題討論、物理實驗、理解與教學、現代教育技術、課改實驗區、考試研究、名師講堂、專題補習、解題指導、復習與考試等。
《物理教學剖析》最新論文投稿格式:
使有效提問成為小學數學課堂的推進劑…………………………………王大春
數學教學怎么彰顯班主任的教學活力…………………………………湯守平謝玉榮
“三動”課堂中的“交流助動”教學策略…………………………………張月紅
化學學史在學校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以小學《牛頓第一定理》為例…………………………………陳文鑫
拋錨式教學模式在中學數學實驗專題備考課中的實踐探求——以“驗證機械能…………………………………紀文杰
基于“有用”思想的學校數學教學思索…………………………………宋靜
對中學數學教材中類比法引入電流的一點感想…………………………………路樂安
B處線圈無電壓…………………………………葛希群
楞次定理應用中的幾個常見問題…………………………………黃鵬
《物理教學闡述》投稿須知
本刊常設欄目有:
1、教學教改類:“專家峰會”、“教學變革”、“教材教法研究”、“現代教育技術”。
2、問題剖析類:“考試研究”、“問題討論”、“走進實驗區”。
3、實驗、教學設計類:“物理實驗”、“教學設計”。
作者應從理論結合實踐,參照上述重點欄目撰寫稿件。本刊以季刊的方式出版。請作者撰稿時注意欄目取向,并在投稿時加以標明。作者請結合所投文章的內容,參照本刊欄目設置,有針對性的進行投稿。
二、稿件要求
1、文章要主題鮮明,闡述正確,有創新,文字精煉。
2、來稿請勿必在正文前附加120字以內的摘要,3~8個關鍵詞。
3、插圖請寫圖注,表格請寫表注。插圖最好用計算機按制圖要求勾畫,相片要清晰,對比鮮明。
4、科學技術名詞、計量符號及單位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5、參考文獻應選擇主要的引用,并在正文相應處標出。未公開發表的資料切勿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