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數(shù)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同時也是學習難度較高的學科。為此,為了可以進一步推動中學數(shù)學教學水平的提高,保證可以進一步豐富中學生的數(shù)學知識體系。在具體的教學期間,班主任應當合理地對演示實驗教學模式進行應用,提高中學生的興趣,充分集學生的注意力,對中學生數(shù)學思維進行不斷擴寬,加強對中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致使中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以及水平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關鍵詞】演示實驗;中學數(shù)學教學;作用
一、演示實驗在中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作用剖析
(一)才能不斷提高中學生的動手能力
對于數(shù)學學科而言,其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因而,中學生在學習期間,假如沒有特別靈活的思維,這么學習這一學科的難度性也會較高。而且,因為深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干擾和阻礙,致使班主任經常應用灌輸式以及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中學生能力的增強[1]。并且應用演示實驗,就可以對這一問題進行合理解決。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期間,進行演示實驗,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中學生的動手能力,加強中學生的動手興趣,讓中學生才能多個角度理解化學,才能真正了解到數(shù)學的有趣之處,因而可以主動的進行探求和實踐。中學生具備了學習的興趣,這么其在學習之余,也會主動且不知不覺的模仿班主任的做法,對班主任在課堂上所做的實驗進行反復練習,深度的探求化學實驗,了解化學知識所蘊涵的意義,對提高其能力以及水平十分有利[2]。
(二)就能提高中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興趣
因為小學數(shù)學學科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多,但是其內容特征也與其他學科不同,而這一情況也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學數(shù)學教學中演示實驗的重要作用。針對剛才接觸化學的中學生來說,其對于化學的興趣也是十分高,常常抱著一個好奇的態(tài)度學習數(shù)學。所以,在中學生趣味性以及好奇心特別強的情況下,對演示實驗進行有效應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中學生的注意力,保證中學生的興趣可以被大大迸發(fā),因而才能引導中學生主動的進行學習,便于中學生的學習效率能否得到增強。諸如:在進行紙片托起一杯水的大氣壓演示實驗中,因為這一現(xiàn)象較為奇怪,中學生的也會有很大的好奇心,就能加強中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而假如中學生形成了興趣,這么其都會主動的探求,但是不斷的練習和預習,這對學生物理學習效率的提高十分有益[3]。
(三)才能有效提高中學生的靈活性
針對高中數(shù)學學科而言,其所學習的知識好多都是與生活相關,因而,化學實驗也會相對簡單,而且制做材料以及實驗儀器也十分容易獲得。而這些情況下,演示實驗也會更容易達成。諸如:在演示聲音可以傳遞能量的實驗中,班主任就可以應用生活中一些遺棄的塑膠瓶,剪開并用一層紙進行包裹,弄成鼓面的方式,之后將塑膠瓶的開口對準一支照亮的蠟燭,之后用手反復的對紙面進行拍打,將會聽到蠟燭的火焰也會跟隨拍打的節(jié)奏而不斷跳動,假若手拍打的速率較快,這么蠟燭就會出現(xiàn)熄滅的現(xiàn)象。通過這一簡單的實驗就可以聲音現(xiàn)象更好的傳遞給中學生,中學生學習上去也更容易接受,有利于中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
二、演示實驗在中學數(shù)學教學中作用發(fā)揮的對策
為了可以將演示實驗在中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作用和價值全面發(fā)揮下來,在具體教學中,一方面,班主任應當加強對實驗教學的注重。班主任應當給與實驗教學一定的注重,而且將實驗在課堂上進行演示中學物理實驗論文,有效推動中學生的積極性,保證就能將中學生心里的苦惱與實際情況結合在一起,積極解決問題,讓中學生才能在良好的氣氛小學習,提高中學生的水平,加強教學質量的提升。另一方面,科學的擬定演示方案。在教學過程中,班主任應當結合中學生的實際水平以及能力中學物理實驗論文,合理制訂演示方案,積極引導中學生,保證中學生才能主動探求,獨立解決遇見的問題,便于其才能朝著良好的方向進步。
結束語
在中學數(shù)學教學工作舉辦細節(jié)演示實驗的作用至關重要,所以,作為化學班主任,應當加強對演示實驗模式的注重,并在具體教學工作中才能在明晰教學內容以及中學生水平的情況下,科學應用這一手段,保證就能最大程度的迸發(fā)中學生數(shù)學興趣,讓中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可以得到進一步拓展,確保學生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還可以促使中學數(shù)學教學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曹勇,楊麗婷,董宇.演示實驗在中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作用剖析及研究[J].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2017,22(26):1180-1181.
[2]王莉,楊麗丹,郁博眾.探討演示實驗在中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作用研究及剖析[J].化學通報,2018,23(31):138-139.
[3]朱秀萍,張志航.中學數(shù)學教學中演示實驗的作用性剖析[J].成功(教育),2018,28(17):196-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