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細致地討論數學學的基本內容之前,先給出一系列重要的參考書是有益處的。其實,你可以根據實際條件選擇你能找到的參考書。
首先是物理基礎方面的參考書。對于理工科的中學生來說,學習數學學須要用到的物理基礎在學院的頭三年就會學到。而且,數學學對這種物理基礎有非常的要求。為此,須要找專門為數學系編撰的物理基礎教材補充和建立相應的知識。中國科技學院與上海學院分別出過一套專門給數學系的中學生使用的高等物理教材,其中有些內容是通常理工科高等物理教材中沒有的。據悉,前南斯拉夫出版過一套特別好的教材:斯米爾諾夫的《高等物理教程》。這套教材的所謂“高等物理”與我們的“高等物理”不是一個概念。我們的高等物理教材,基本上就包括微積分和微分等式等基礎內容,而斯米爾諾夫的《高等物理教程》則涵蓋了學院化學系化學基礎課程中所用到的全部物理基礎。
課程
名稱
參考教材
高等
物理
交大:《高等物理概論》,交大出版社
斯米爾諾夫:《高等物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線性
代數
丘維聲:《高等代數》,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西靜:《線性代數》,北京學院出版社
矢量
剖析
謝樹藝:《矢量剖析與場論》,高等教育出版社
機率
統計
盛驟:《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高等教育出版社
接出來是普通化學方面的教材。上海學院的趙凱華寫過一套挺好的普通化學教材:《新概念數學教程》,整套教材包括《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和《量子化學》,共五卷,是學習數學學的一本挺好的參考教材。據悉原子物理學褚圣麟,20世紀60年代出版的《費曼數學學課件》以及80年代出版的《伯克利數學學教程》,都是學習數學學的挺好的參考資料。
普通化學的分冊教材沒有須要非常說明的,僅需提到的是原子化學學這門課程。目前公認的是20世紀60年代由褚圣麟編撰的教材,它把原子化學的精典實驗和理論解釋清晰地呈現在讀者面前,為今后學習量子熱學打下堅實的基礎。20世紀末,楊福家編撰了一本新的教材,降低了許多新的實驗成果,也是值得參考的。不過,假如沒有量子熱學的基礎知識,這本教材的個別章節未能理解。為此,建議把這種章節留待學習量子熱學時再細究。
課程
名稱
參考教材
熱學
趙凱華:《新概念數學教程:熱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漆安慎:《力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力學
趙凱華:《新概念數學教程:力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椿:《熱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電磁學
趙凱華:《新概念數學教程:電磁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光學
趙凱華:《新概念數學教程:光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姚啟鈞:《光學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原子
化學
褚圣麟:《原子化學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楊福家:《原子化學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趙凱華:《新概念數學教程:量子化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最后討論一下理論化學課程的教材。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嘗試能否成功地把學院專科的四大熱學統一成一門課程,各門課程都有公認的比較好的教材。周衍柏的《理論熱學》是這門課程公認的教材;電動熱學的教材當前公推的是郭碩鴻,但我有不同的見解。我認為俞允強的教材寫得更好,內容精煉、邏輯性強、抓住問題的本質;熱力學和統計數學學這門課程當推林宗涵的教材;量子熱學方面,曾謹言的總論是不二之選。也有不少中學選用周世勛的教材,不過,我覺得這本教材深入的程度不夠,而且有不少基本概念沒有講清楚。物理化學方式這門課程我推薦吳崇試編撰的教材,其實,梁昆淼在20世紀60年代的版本也不錯。最后,固體化學這門課程,你們基本上都公推黃昆編撰的教材。在國際上,基泰爾的教材是公認的一本優秀教材,但它是為研究生編撰的,在許多地方趕超了這門專科課程的要求。
課程名稱
參考教材
理論熱學
周衍柏:《理論熱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物
理方式
吳崇試:《數學化學方式》,上海學院出版社
梁昆淼:《數學化學方式》,高等教育出版社
電動熱學
俞允強:《電動熱學簡明教程》,上海學院出版社
郭碩鴻:《電動熱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熱力學與
統計數學
林宗涵:《熱力學與統計數學學》,南京學院出版社
汪志誠:《熱力學與統計數學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量子熱學
曾謹言:《量子熱學概論》,上海學院出版社
錢伯初:《量子熱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周世勛:《量子熱學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固體化學
黃昆:《固體化學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基泰爾:《固體化學概論》,物理工業出版社
在即將步入數學學的學習之前原子物理學褚圣麟,給自學者一個忠告。一個學數學的人,應當具有這樣的品質:不要輕易相信書本上的任何一個公式,除非你自己親筆推論過這個公式。這就意味著:除非你確信一個公式是正確的,否則,一切都要從源頭開始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