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學年八年級數學考試質量剖析
一、試卷的總體評價
數學試卷總體來說重視了對中學生觀察、判斷、分析、理解和綜合等能力的考查,注重了對知識的理解與消化,避開了死記硬背。重視考查了中學生的觀察、實驗、分析、概括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試卷結構
從上表可以看出試題中各知識塊的結構、比例較合理,強化了主要知識的考查,降低了基礎知識和實驗探究部份的占分比列,有利于鞏固基礎知識和考查中學生能力。
三、試卷特征
1、注重對基礎知識的考查
試卷重視基本概念和規律、基本現象理解,有60%的基礎題,盡可能從基礎知識著手,題目的難度適中,在考查中學生基礎知識把握情況的同時,也重視中學生發散思維的考查,10、15、19題考查中學生知識的靈活性,而且對難度有所降低。
2、體現新課程的指導思想
試卷彰顯了過程與方式,從生活邁向數學,從數學邁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在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時,對實驗探究、信息收集與處理等多種能力進行了考查。1、2、5、6、7、等題分別考查了中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物理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處理信息能力、發散思維能力、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等。
3、加強了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試卷加強了與實際聯系的力度,2、4、7、11、12、18試卷的情境取之于生活中,中學生都比較熟悉,但是這種題都不是為聯系而聯系,而是真實地反映了“物理就在你身邊”,幫助中學生打破化學的神秘感,去除對化學的畏難情緒,提升學習數學的興趣,彰顯“從生活邁向數學,從數學走向社會”的新理念。
4、加大了實驗探究的考查力度
試題中的實驗與探究作為一個獨立的大題旗幟鮮明地單列下來,且分值占24分,比估算題多8分,借此突出實驗探究在新課程中的地位,充分彰顯新課程的“三維目標”,有利于指導化學班主任的日常教學。如第18、19、20題,都是實驗的基本技能,第21、22題,考查中學生對剖析實驗現象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
四、考試情況剖析
八年級出席考試總人數65人,平均分,最高分100分,最低分26分,合格率%。其中選擇題最高分30分,最低分6分,填空與畫圖題最高分28分,最低分12分,實驗探究題最高分26分,最低分6分,綜合題最高分16分,最低分0分。
五、存在的問題
從試題和統計結果不難看出在考生中存在以下幾個突出的問題:
1、低分群較大,兩極分化嚴重,相當一部份中學生對化學學科喪失興趣和信心
65份試題中,50分以下占16人,這部份中學生已不僅僅是數學基礎知識沒有把握,而是喪
失了學數學的興趣,從她們的答卷可以看出這一點。
2、基本的數學概念和規律理解不到位
基本的概念和規律理解不透徹,常常表現在難以確切辨識、判斷這些似是而非的問題,如第1.題,有一大部份中學生沒有真正把握聲源的概念,理解其實質。如第13題,有些朋友對學習喪失興趣,是作業中做過的原題,也沒能作出正確答案,如第6題,中學生根本不能把學過的知識加以靈活應用。
3、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水平低
試題中的實驗、探究的考查比較全面,涉及到對實驗基本技能、基本現象、實驗數據的剖析處理、實驗過程和技巧、學生的創新能力的考查,但得分率大多數中學生都不高,說明在教學中這一環節還薄弱,有待進一步強化、提高,須要轉變教學觀念;改變過去重知識輕能力、重推論輕過程的教學觀念,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日常教學,將知識轉化為中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第22題,中學生處理問題能力較差。還有一些朋友沒有把題目認清楚,導致不應當的失分,實在是十分可惜。
六、今后教學的建議
考試不是目的,考試只是一種評價手段,考試的意義應當在考試之外,此次質量監測帶給我們重要的啟迪和反省。
1、重視基本知識的教學
新課程提出了“改變課程過分重視知識傳授的傾向”、“從單純講求傳授知識轉變為引導中學生學會學習”的要求這并不是不重視基本知識,而是要讓中學生經歷觀察化學現象、產生化學知識的過程,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把知識的學習作為培養能力的途徑和載體。因而對化學基本知識的教學不是消弱而是強化了,要求更高、更科學了。在樣卷剖析中,考分在40-60分段的考生,大多數是在基礎知識上失分嚴重。
2、重視實驗、探究教學
在日常的教學中,不要為實驗而實驗,要正確理解實驗與知識的聯系,注重演示實驗,中學生自己動手的小實驗,非常是探究實驗,真正讓中學生體驗探究過程,讓中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過程,自然而然地得到知識。同時物理試卷分析萬能模板初二,在實驗中還要重視對中學生的科學方式、科學心態的培養,實驗后物理試卷分析萬能模板初二,留給中學生思考的空間和回味的時間,讓中學生學會整理,內化為中學生的能力。要想提升數學教學成績,必需要把實驗與探究落到實處。
3、重視中學生能力的培養
此次期終測試題“不難”,但“很活”。一個“活”字很形象地抒發了考查的主要東西——學生的能力。這么,在教學中要讓中學生通過數學知識的學習,化學過程的經歷,數學技巧的感悟,達到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產生解決問題的多種能力。過去的那個只注重知識、結論,不注重過程和技巧,讓中學生一味地套公式的做法,只會把知識教“死”,把中學生教“呆”,嚴重影響中學生的發展,其實,也不可能達到理想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