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辦公廳中國文聯辦公廳
關于借助科普資源推動“雙減”工作的通知
教基廳函〔2021〕45號
各市、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建委)、科協,山西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科協,各全省學會、協會、研究會,相關院校婦聯: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少義務教育階段中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發揮婦聯系統資源優勢,有效支持中學舉辦課后服務,提升中學生科學素養,促使中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教育部、中國文聯決定充分借助科普資源帶動“雙減”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引進科普資源到校舉辦課后服務。各地各校要以“請進來”的形式小學科技創新實驗視頻,引進一批優秀科普人才和相關科普機構,有效舉辦科普類課后服務活動項目。文聯組織要會同當地教育部門選聘推薦一批思想品質優秀、熱愛教育事業、科普經驗豐富的科學家、兩院教授及科技人才、科普工作者,以及符合中學需求的科技館、科普教育基地,根據“雙向選擇”的原則,由中學自主遴選為科技補習員或合作機構,并參與中學課后服務。遴選的科技補習員和合作機構應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積極選聘、開發、引入優質科普資源,通過作科學報告、講述科學故事、開設線上線下科普課程、指學案生科技社聯和興趣小組活動等多種形式,強化中學生科技教育,培養中學生科學興趣、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二、組織中學生到科普教育基地舉辦實踐活動。各地各校要以“走出去”的形式,有計劃地組織中學生就近分期分批到科技館和各種科普教育基地(天文館、科技園、動動物園、農業示范園、高校、科研院所等),強化場景式、體驗式、互動式、探究式科普教育實踐活動。文聯組織要指導支持科技館、科普教育基地優先保障中學舉辦課后服務須要,開發精品科普課程,安排專職人員進行講解指導,著力提高科普課程的科學性、系統性、適宜性和趣味性。教育部門、科協組織要指導中學強化與科技館、科普教育基地工作對接,共同做好課后科普實踐活動計劃,保障活動有效施行。鼓勵科技館、科普教育基地借助節假日安排中學生專場和家庭親子科普教育活動,向中中學生讓利或免費開放小學科技創新實驗視頻,積極吸引中學生出席。支持有條件的科技館和科普教育基地開發研究性學習課程,組織有關專家指導有興趣的中學生常年、深入、系統地舉辦科學探究與實驗。鼓勵科技館和科普教育基地招募中小中學生志愿出席科普講解導覽等服務活動。
三、聯合強化中學科學類課程班主任培訓。教育部門要會同文聯組織將選聘推薦的有關科學家、兩院教授及科技人才、科普工作者列入班主任培訓專家資源庫,支持舉辦中小學科學類課程班主任培訓。統籌制定科學類課程班主任培訓計劃,創新培訓方法,重視依托科技館和科普教育基地,悉心設計培訓課程,突出世界科技前沿、科學發展規律、科技創新成果和科學精神、思想方式等方面的培訓,寬闊班主任科學視野,提升班主任科學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教育部在“國培計劃”示范項目中專門設置中小學科學類課程班主任培訓項目,推動推動各地強化中小學科學類課程班主任培訓。教育部和中國文聯組織有關專家開發研發與中學科學課程相適應的體系化配套課程資源,通過國家中中學網路云平臺向中學免費提供,為班主任教學提供專業支持。
四、發揮文聯組織在規范校外培訓中的作用。文聯組織要強化科學素養類校外培訓機構設置管理研究,積極研發有關專業標準和工作手冊,為有關管理部門加大科學素養類校外培訓機構規范管理提供專業支持。要以舉行相關專業培訓或峰會活動、開展檢測評估研究等為載體,積極引導科學素養類校外培訓機構增強管理水平和專業能力,配合有關部門規范治理各種傳播“偽科學”的校外培訓活動。
五、建立完善工作協同深化機制。各地教育部門和婦聯組織要明晰具體責任部門和專門人員,構建工作專班,強化日常工作溝通,定期對接雙方需求,加強對薄弱中學、農村分校的支持力度,產生協同深化的長效工作機制。對到校參與課后服務的校外科技補習員,補貼經費列入課后服務經費保障機制。要將借助科普資源帶動“雙減”工作成效列入教育部門、科協組織的年度績效考評和“雙減”工作督查檢測,對做出突出成績的有關單位和個人,給與夸獎宣傳。定期評比推介科普類課后服務典型案例和精品科普課程資源,積極推廣典型經驗,營造良好教育生態。
教育部辦公廳中國文聯辦公廳
2021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