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與光電工程大學始建于1971年,是我校歷史最悠久的院部之一?,F有在校生近1200名,開辦數學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智能硬件開發與設計)、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聯通通訊)6個??茖I(方向),其中數學學專業和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是湖南省一流??茖I建設點,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同時又是廣東省特色專業、山東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立項專業和廣東省高水平應用型立項建設專業。
大學現有教員工70人,具有博士學位班主任42人、碩士學位班主任18人,碩士生導師11人。大學現有兩個市級團隊:湖南省院校青年創新團隊-光電信息技術創新團隊和湖南省院校優勢學科人才團隊-新型電磁材料天線技術團隊。大學青年班主任教學成果多,獲浙江省院校青年班主任教學大賽銀獎、全國高等中學數學基礎課程青年班主任授課聯賽青島賽區銀獎等獎項5項。大學班主任科研能力強,有10余名班主任先后獲青島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濰坊市青年科技獎、濰坊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榮譽稱號、有近20名青年班主任榮獲“濰院學者”、“杰青”、“優博”“優青”等中學人才工程建設項目。
化學與光電工程大學招生計劃及咨詢
專業介紹
01
數學學師范類專業
一、培養目標
化學學專業立足許昌,面向河南,幅射全省,培養思想政治立場堅定、道德情操高尚、教育情結深厚,適應基礎教育發展變革要求,具有良好的科學文化素質,把握數學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技巧和實驗技能,具備運用數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備班主任教育技能,具有創新意識、反思精神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還能在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從事數學教學與研究和教育教學管理的高素養的應用型人才。
二、專業特色
1.專業基本情況
青海省一流專業——物理學
化學學專業是在原昌濰師專1971年設置的數學教育本科專業基礎上發展上去的,2001年開始招生大專生,現已培養46屆本本科結業生。以數學學專業為基礎,衍生出電子科學與技術、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等專業。數學學專業2013年被評為廣東省高等中學師范專業優勢專業,2017年批準為浙江省首批高水平應用型立項建設專業(群)核心支撐專業,2019年被評為廣東省一流??茖I建設點,現有在校生211人。
2.師資隊伍
數學學專業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本專業現有專任班主任30人,院士5人,副院士12人,講師13人,29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具有碩、博士學位人數比列為96.6%。班主任中碩士生導師9人,湖南省教學名師1人,遼寧省院校青年班主任教學大賽銀獎2人,鄭州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中學“杰青計劃”7人、“優博計劃”4人。
3.辦學條件
數學學實驗中心
數學學專業具有高水平的科研平臺和優良的辦學條件,數學學專業2019年被評為遼寧省一流??茖I建設點,“物理學實驗中心”被評為遼寧省市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光學學科被評為山西省重點學科。現擁有浙江省院校重點實驗室——多光子糾纏與操縱實驗室、山東省光纖傳感器與光電信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專業建設經費充足,教學環境良好,教學儀器設備先進,儀器設備總額900億元,其中2020年數學學專業教學儀器設備投入資金100億元。實驗室面積1800余平米,可用于??茖嶒灲虒W儀器設備1000余臺,可以開辦20余門專業實驗?;瘜W學專業借助德州市優秀中中學教育資源,與新鄉市教育局以及德州市多所優秀中中學舉辦合作,構建多處教育實習實踐基地。
化學學專業先后獲得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山東省教學成果二等獎等省部級獎勵20余項?!读孔訜釋W》、《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等四門課程被評為河南省市級精品課程,《光學》課程被評為河南省一流課程,“近代數學教學團隊”被評為遼寧省優秀教學團隊。數學學專業現承當省廳級及國家級在研科研項目20余項,省廳級及國家級在研教研項目8項,教科研經費充足。數學學專業所在化學與光電工程大學的市級重點學科、省級重點實驗室和鳶都學者崗位均是以數學為基礎、與光電技術密切相關的優勢科研平臺,非常是量子信息與量子通訊領域的研究走在了全國的前列,量子通訊的實驗研究位居全省前列,并在國外形成了較大影響。
02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全面貫徹黨的培養教育方針,滿足國家現代化建設和地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把握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扎實的物理、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和相應專業知識,具備良好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專業能力和一定的創新創業能力,可從事電子科學與技術及相關領域中科學研究、產品設計、設備制造和維護的專門人才。
二、專業特色
1.專業基本情況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于2006年開始招生,2012年被評為市級特色專業,2013年納入市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重點建設專業,2014年被納入廣東省“特色名?!敝攸c建設專業,2019年榮獲河北省一流??茖I建設點。從2016年開始招生智能硬件方向(產學研合作)大專生。本專業培養從事電子科學與技術方向的應用型人才,學制4年,修業期限3-6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本專業在校生2017-2020級共447人,已培養11屆大專結業生。
2、師資隊伍雄厚
該專業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職班主任35人,其中45歲以下班主任26人,院士4人,副院長8人,21人具有博士學位,2018-2019學年新進博士3名。
近幾年來,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多名班主任獲湖南省教學名師、全國優秀班主任、山東省勞動模范、山東省先進工作者、山東省師德先進個人、濰坊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富民興魯”勞動獎狀等榮譽稱號。
3、教學條件建立
多渠道爭取和籌集資金,本著重點投入、優先建設的指導思想,充實和建立本專業的校內外實驗實訓條件。近兩年,教學儀器設備總投入資金110億元,新增儀器150余臺套,建設建立了電子技術實驗室、微電子實驗室、光電子實驗室、光信息實驗室、光電綜合設計實驗室。目前,本專業儀器設備總額603.2億元,實驗室面積3000余平米,可用于??茖嶒灲虒W的儀器設備914臺(件)。光學學科連續獲準為“十一五”、“十二五”重點學科,5門課程被評為市級精品課程,化學與光電實驗中心于2011年獲準為市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4、培養機制
(1)校企協同育人機制
由經驗豐富的專業班主任、學術骨干組成校企合作小組,與廣東浪潮華光光電子有限公司聯合建設了“半導體發光材料與元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與新鄉市合作建設了國家級“光電測量中心”,新增產學研聯合研制合作基地2個。
(2)合作辦學
強化產學研合作,與企業“英谷教育”合作增設了“智能硬件”方向的??茖I,有效提升中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3)教學管理
大學配套頒布了多項規章制度,從制度層面上保證了教學工作的有序進行。建立了專業融合、師資共享、資源共享的辦學機制;通過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的有機結合,產生了以教學團隊為主體的課程變革機制。
5、創新創業教育
開辦學科前沿課程、就業創業指導等方面的選修課和必修課。強化專業實訓室、創業實驗室和訓練中心建設,并和相關企業聯合構建校外實習、實訓基地20余處。開辦學院生創業指導專題講堂,作為創業教育實踐平臺。鼓勵中學生積極參與全省學院生創業比賽,全省電子設計競賽等學科大賽,RSPT創新、創業等項目培養了中學生的創新能力。近幾年,各種大賽成績優異,在省內乃至全省同類高校中坐落前列哈工程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近些年來獲得各種大賽獎項50多項。
03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扎實的數理基礎和電子技術基礎理論,把握新型微電子元件和集成電路剖析、設計、制造的基本理論和技巧;具備本專業良好的實驗技能,能在微電子及相關領域從事科研、教學、科技開發、工程技術、生產管理與行政管理等工作的中級專門人才。
二、專業特色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是理工兼容、互補的專業,既指出扎實的理論基礎,又重視培養中學生實踐創新能力,設置電子元件及集成電路設計技術和制造工藝與設備技術兩個培養方向。每年計劃招生40人,學制4年,修業期限3-6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1.專業背景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是化學學、電子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學等多個學科和超凈、超純、超精細加工技術基礎上發展上去的一門新興學科。微電子學是21世紀電子科學技術與信息科學技術的先導和基礎,是發展現代高新技術和國民經濟現代化的重要基礎。主要研究半導體元件化學、功能電子材料、固體電子元件,超大規模集成電路(ULSI)的設計與制造技術、微機械電子系統以及計算機輔助設計制造技術等。專業背景
2、師資隊伍雄厚
本專業有專任班主任45人,其中45歲以下班主任36人,院士5人,副院長12人,31人具有博士學位,中青年班主任居多,職稱、年齡結構合理,學歷層次高。大學高度注重專業建設,采取著力可行的舉措落實建設規劃和配套新政,有計劃、有重點的對主要專業課程教學師資進行充實。2019年,從國外重點院校和研究院所造成年青博士8名,師資隊伍結構轉到良性循環狀態,有力支撐了本專業各項教學活動的舉辦以及教學質量的提升。專業建設有“十三五”山東省高等中學重點實驗室—多光子糾纏與操縱實驗室、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化學與光電實驗中心、山東省高等中學優勢學科人才團隊--新型材料電子對抗天線技術研究團隊、濰坊市鳶都學者崗位、濰院學者崗位等一系列教學科研平臺等多個教學科研平臺。
3、教學條件建立
教學儀器設備總投入資金216余億元,新增儀器260余臺套,建設建立了電子技術、微電子封裝技術、微電子實驗、光電子、光信息、光電綜合設計實驗室。目前,本專業儀器設備總額719.6億元,實驗室面積3000余平米,實驗教學的儀器設備1020臺(件)。
4、實習基地建設完備
近幾年,隨著國家及山西省與新鄉市新舊動能轉換,高新技術的電子信息產業的迅速發展,非常在微電子方面的加強投入,對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需求也逐年增多,非常是高層次、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相對過剩。為此,本專業進一步明晰集成電路設計、制造的專業定位,充分發揮專業特色、利用地方產業優勢和中學辦學資源,緊隨國外外微電子技術和產業的發展趨勢,加強中學生系統應用能力、綜合實踐能力、協同創新能力的培養。為此,我們在強化課堂教學的同時,積極與四川學院微電子大學、聯華電子、浪潮華光、賽寶、珠海特銳德等合作,相互交流合作,聯合培養集成電路方面的知識,提高中學生對集成電路設計、制造方面的知識教育,以適應本專業的快速發展。
5、科研水平突出
本專業擁有高水平的青年班主任科研隊伍,研究方向包括集成電路設計、集成電路制造工藝等多個方向,近些年來承當國家級項目9項,省廳級以上26項,可支配經費1000多億元。在國際重要學術刊物APL、、B等共發表SCI或EI等收錄論文100余篇,申請國家級發明專利9項。獲得市級科技進步獎4項,院校優秀科研成果獎多項。
6、學生全面發展
開辦學科前沿課程、就業創業指導等方面的選修課和必修課,列入學分管理。強化實訓中心建設,和相關企業聯合構建校外實習、實訓基地25余處。開辦創業指導專題講堂。鼓勵中學生積極參與全省“挑戰杯”大學生創業比賽,全省電子設計競賽,化學創新競賽等學科大賽,RSPT創新、創業項目,培養中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近幾年,各種大賽成績優異,在省內乃至全省同類高校中坐落前列。
04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
一、專業背景
光電信息技術是由光學、光電子、微電子等技術結合而成的多學科綜合技術,涉及光信息的幅射、傳輸、探測以及光電信息的轉換、存儲、處理與顯示等諸多的內容,被公覺得是繼電子信息技術以后迅猛發展的高新技術,光電信息產業已成為當前最具魅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了適應光電人才的市場需求,2012年教育部將原屬于電子信息科學類的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光電子技術科學與原屬于電氣信息類的信息顯示與光電技術、光電信息工程、光電子材料與元件五個專業統一修訂,批準設置“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專業。
三、專業特色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屬于電子信息類專業,基本學制4年,修業期限3-6年,工學學位,年計劃招生40人。本專業既指出扎實的理論基礎,又重視培養中學生實踐創新能力,設置光纖通訊、光信息處理、光電子元件3個專業方向。
1、師資力量
現有專職班主任45人,其中45歲以下班主任36人,院士5人,副院長16人,31人具有博士學位,中青年班主任居多,職稱、年齡結構合理,學歷層次高。近兩年引進青年博士14人,均結業于中科院清華學院、南開學院、山東學院、吉林學院等著名院校。專業建設有“十三五”山東省高等中學重點實驗室—多光子糾纏與操縱實驗室、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化學與光電實驗中心、山東省高等中學優勢學科人才團隊--新型材料電子對抗天線技術研究團隊、山東省光電信息技術青年創新團隊、濰坊市鳶都學者崗位、濰院學者崗位等一系列教學科研平臺等多個教學科研平臺。
2、教學條件
目前,本專業儀器設備總額700余億元,實驗室面積3000余平米,可用于??茖嶒灲虒W的光信息與光通訊綜合實驗系統、光電技術創新平臺、光纖技術參數測試實驗系統等儀器設備671臺(件)。重視實踐教學,與國外知名企業如賽寶工業技術研究院、山東博瑞光電有限公司、浪潮華光光電子有限公司和歌爾聲學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建實習、實訓基地20余處,建有“半導體發光材料與元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半導體照明技術聯合研制中心”等,為中學生的實習實踐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3、科學研究
本專業擁有高水平的青年班主任科研隊伍,研究方向包括量子信息技術、光電信息技術以及激光應用等多個方向,近些年來承當國家級項目9項,省廳級以上26項,可支配經費1000多億元。在國際重要學術刊物APL、、B等共發表SCI或EI等收錄論文100余篇,申請國家級發明專利9項。獲得市級科技進步獎4項,院校優秀科研成果獎多項。
4、素質培養
注重中學生素養拓展,舉行“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第二課堂”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發揮學科優勢,提升中學生綜合素養和競爭力的培養,鼓勵中學生積極出席國家挑戰杯學院生創新創業比賽、互聯網+創新創業比賽、山東省光電設計科技創新競賽、國家電子設計競賽等各種比賽,通過聯賽的形式筑牢基礎知識,提升實踐創新能力。近5年,本專業中學生共出席各種大賽200余人次,獲得升級以上賽事獎項60余項;中學生獲得專利授權20余項。中學生在科學研究、創新實踐等多方面得到訓練,極大地增強了綜合素養和競爭能力,為后續深造和就業奠定良好基礎。
05
電子科學與技術(智能硬件開發與設計)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全面貫徹黨的培養教育方針,滿足國家現代化建設和地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把握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扎實的物理、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和相應專業知識,具備良好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專業能力和一定的創新創業能力,可從事電子科學與技術及相關領域中科學研究、產品設計、設備制造和維護的專門人才。
二、專業特色
1、專業基本情況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于2006年開始招生,2012年被評為市級特色專業,2013年納入市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重點建設專業,2014年被納入廣東省“特色名校”重點建設專業,2019年入圍山西省一流專科專業建設點。從2016年開始招生智能硬件方向(產學研合作)??粕?。本專業培養從事電子科學與技術方向的應用型人才,學制4年,修業期限3-6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本專業在校生2017-2020級共447人,已培養11屆大專結業生。
2、師資隊伍雄厚
該專業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職班主任35人,其中45歲以下班主任26人,院士4人,副院長8人,21人具有博士學位,2018-2019學年新進博士3名。
近幾年來,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多名班主任獲吉林省教學名師、全國優秀班主任、山東省勞動模范、山東省先進工作者、山東省師德先進個人、濰坊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富民興魯”勞動獎狀等榮譽稱號。
3、教學條件建立
多渠道爭取和籌集資金哈工程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本著重點投入、優先建設的指導思想,充實和建立本專業的校內外實驗實訓條件。近兩年,教學儀器設備總投入資金110億元,新增儀器150余臺套,建設建立了電子技術實驗室、微電子實驗室、光電子實驗室、光信息實驗室、光電綜合設計實驗室。目前,本專業儀器設備總額603.2億元,實驗室面積3000余平米,可用于??茖嶒灲虒W的儀器設備914臺(件)。光學學科連續獲準為“十一五”、“十二五”重點學科,5門課程被評為市級精品課程,化學與光電實驗中心于2011年獲準為市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4、培養機制
(1)校企協同育人機制
由經驗豐富的專業班主任、學術骨干組成校企合作小組,與廣東浪潮華光光電子有限公司聯合建設了“半導體發光材料與元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與德州市合作建設了國家級“光電測量中心”,新增產學研聯合研制合作基地2個。
(2)合作辦學
強化產學研合作,與企業“英谷教育”合作增設了“智能硬件”方向的專科專業,有效提升中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3)教學管理
大學配套頒布了多項規章制度,從制度層面上保證了教學工作的有序進行。建立了專業融合、師資共享、資源共享的辦學機制;通過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的有機結合,產生了以教學團隊為主體的課程變革機制。
5、創新創業教育
開辦學科前沿課程、就業創業指導等方面的選修課和必修課。強化專業實訓室、創業實驗室和訓練中心建設,并和相關企業聯合構建校外實習、實訓基地20余處。開辦學院生創業指導專題講堂,作為創業教育實踐平臺。鼓勵中學生積極參與全省學院生創業比賽,全省電子設計競賽等學科大賽,RSPT創新、創業等項目培養了中學生的創新能力。近幾年,各種大賽成績優異,在省內乃至全省同類高校中坐落前列,近些年來獲得各種大賽獎項50多項。
06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聯通通訊)專業
一、專業背景
光電信息產業作為光機電算一體化的重要組成部份,是國家各行業的支柱性產業。近幾年,國家宏觀層面先后公布了“寬帶中國”、“提速降費”、“通信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等新政,大力扶植光通訊產業發展,因而光電信息類專業中學生的培養質量關系到國家加大光通訊領域重大布局的實施。產學研合作人才培養是中學與企業構建的一種重視在校學習與企業實踐相結合、將中學與企業資源和信息共享、注重中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本專業(方向)由新鄉大學和浙江中興教育合辦,中學與企業聯合制定人才培養標準,確定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強物理生專業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素養的培養與訓練,培養滿足社會須要的通訊應用領域開發、設計、管理、維護和技術支持、具備成長為通訊工程領域卓越工程師資格的中級工程技術人才。
二、培養目標
本專業(方向)與廣東中興教育合作培養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聯通通訊方向)人才,培養的人才具備較高思想道德、文化修養、敬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具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養,在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領域具有寬厚的理論基礎、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本專業(方向)除要求中學生具有扎實的光電信息基礎理論知識和必需的通訊基礎理論知識外,還要求熟悉光通訊技術的新發展以及把握與光纖通訊密切相關的聯通通訊技術和承載網技術、接入網技術等。
三、專業特色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聯通通訊)專業屬于電子信息類專業,基本學制4年,修業期限3-6年,工學學士學位。通過產學研合作辦學,充分借助企業實驗設備,采用3+1培養模式,鍛練中學生實際操作設備的動手能力,加強知識運用和理解能力。一方面,培養的人才才能從事光傳輸、光接入、移動通訊等通訊網路的規劃建設、網絡維護等工作,也可繼續深造;另一方面,培養的人才可在光電信息技術、光學工程、光信息處理及聯通通訊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產品設計、管理工作,或則繼續深造。
1、師資力量
本專業的班主任梯隊主要為構建出一套以實現高質量就業為導向,涵括教育過程全鏈條的ICT教育體系,同時滿足高等高校ICT行業人才綜合培養及市場化高素養ICT人才需求。德州大學與中興教育共同建了一個40余人高素養、年輕化、重實踐、專業化的教學科研團隊。團隊人員平均年紀32歲,均來自于工程或研制一線,具備起碼5年以上一線工程經驗或海外工作經歷,涉及領域涵括從4G無線接入、xPON寬帶接入、核心網、數據通訊、光傳輸網路、物聯網技術、移動互聯技術等ICT行業各個領域,并通過實訓總部內部講師考評。其中“雙師型”教師占比80%,中級工程師占比77.27%。團隊人員不但才能創新課程教學模式、開發研究課題、進行技術創新,但是創立教材編繪委員會將多年的工程經驗與課堂理論知識相結合編繪教材、錄制慕課,普惠廣大ICT行業人員。
2、教學條件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聯通通訊)專業主要依托中興通信強悍的技術優勢,通過產學研合作的形式建成了囊括聯通互聯網、物聯網和通訊領域核心網、無線、承載、接入、數據等十一類15個前沿實驗室,可承當通訊、物聯網、計算機技術三大專業12個方向的課程及實習實訓項目的共享。其中,物聯網應用技術、移動互聯技術具備最新獨立研制的實驗設備,滿足試驗項目的能力;聯通通訊方向具備聯通級設備實驗室,同時專業講課老師時刻關注最新通訊技術發展,保證培養的中學生滿足ICT行業市場化技術發展需求,具備開通、調試、維護設備商及營運商最新設備的能力。
3、科學研究
通過產學研合作的形式加大了科學研究的合作與共享,發揮了中學專業班主任理論基礎扎實以及企業技術人員實踐經驗豐富的共同優勢,結合中興教育作為全省領先的信息通訊技術(ICT)高等教育綜合服務商,積極推進院校通訊專業、物聯網專業等技術的應用與研制,施行智能化、數字化、個性化教育。目前中興教育自主研制的遠程實驗室、LTE4G無線通訊實驗系統、ZT-E106x窄帶物聯網實訓臺、ZT-E302實驗箱已在實踐教學環節中廣泛應用,獲得院校師生的一致好評。
4、素質培養
實訓基地定期舉行方式多樣的閑暇活動,除了有與專業息息相關的通訊“攻城獅”獅王爭霸賽、發揮創新創業精神的“WECAN智能車”比賽;也有培養學院生綜合能力的活動,例如:實訓成果展示、中興教育院校足球賽、“遇見名師,遇到成長”中興教育大師工作室活動等豐富多彩的戶外活動,既拓展了學院生的眼界,也鍛練了學院生的體質素養能力。
往期回顧
圖文:濰大物電
排版:王一卓
編審:馬楠
初審:韓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