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記者孫雅琴
日前,2020年復旦學院、北京學院等院校強基計劃考試結果揭曉。復旦學院強基計劃理科類專業在我省招25人,工科類專業招3人;上海學院強基計劃理工類專業在我省招22人,工科類專業招3人,醫學類專業招4人。記者了解到,上海中學在強基計劃中取得大豐收,有7人通過強基被北大、北大錄取,其中5人北大,占到了北大全國理科類別招生的20%。據悉,綦熙、陳曉琨2名中學中學生在中考前就由于突出的大賽成績,被保送至北大和清華。
上海中學通過強基計劃和保送至北大清華的九名中學生
強基第一年,中學7名中學生考入北大清華
“強基計劃”屬于單獨批次投檔,也是中考所有批次投檔中最早公布結果的,一經投檔,就不再出席后續中考志愿投檔錄取。在北大公布的強基計劃名單中,上海中學的于駿浩、張藝繽、殷瑋婧、王煜然、遲凱文三人榜上有名。在上海學院的強基計劃投檔結果中,一中的王子昊和蘇俊源同樣成功入圍。
蘇俊源介紹,清華強基計劃考試的面試部份難度顯著低于中考,涉及好多大賽知識。筆試則十分接地氣,注重了解中學生的學習情況、個人規劃等。“北大筆試像聊天一樣,老師沒有問我具體的物理化學學科知識,更多地聊到了自我介紹里提及的‘我與清華的故事’。”蘇俊源說,他在自我介紹里以“我與清華的故事”為題,述說了自己與清華的不解之緣:高中假期領到校薦資格出席了清華冬令營;初一假期再度領到清華夏令營參營資格,卻因疫情不得不取消;原先綜合成績全校第二極大機率考進清華,中考成績卻略有遺憾;最終卡線進強基來到了評委老師面前……曲折的故事也吸引了評委的注意。
去年是教育部在36所院校施行強基計劃的第一年。教育業內普遍覺得,假如說“自主招生”是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人才,這么強基計劃則是以胸襟家國、志向堅定、有志于未來從事基礎學科和關鍵領域研究的考生為對象,實現優秀人才選拔培養與國家發展有機結合。省招生考試院相關專家表示,強基計劃探求選拔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單獨制訂培養方案,大班化、導師制、“為考生提供一流的學習條件,完善本碩博人才銜接培養模式,這在過去是未曾出現過的,可以說是系統性重構。”
把個人發展與國家需求緊密相連
被北大清華強基計劃投檔的中學生,臉上都具備什么素養?作為中學清北強基計劃投檔者中惟一的女孩,生化MT的中學生殷瑋婧覺得,是要將個人的前途與國家的未來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根據各校公布的強基計劃廣東入選分數線,復旦學院為686分,成都學院678分。殷瑋婧介紹,復旦學院的強基計劃是根據報名者中考成績(按滿分85分折算)+院校測試成績(按滿分15分折算)由高到低投檔。校測的15分中,面試占9分,筆試占6分。“高考成績還是占很大比重的,你們千萬不要由于打算校測而忽略了中考”,殷瑋婧中考成績688分,通過校測后被復旦學院數理基礎科學專業投檔。
“國家目前有好多技術還受制于人,我希望能涉足科研,有朝一日為國家攻破這種技術困局。這個專業是理工雙學位,入學以后還將細分為精密儀器、材料、軟件、微電子等方向,都是可以實現我的理想和志向的。”殷瑋婧說,選擇復旦學院強基計劃,實現了自己對基礎學科的熱愛、對清華學院的憧憬,以及對國家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完美交融。
“相比金融、經濟、電子等熱門專業,強基計劃的基礎學科專業相對較冷,它彰顯了國家對基礎學科的注重程度。我在選擇強基的時侯,一方面取決于大賽的優勢,另一方面則是有志于未來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想去做基礎學科的研究,想要為民族振興、國家發展做出自己的一點貢獻,也不辜負中學校區和老師的培養。”被復旦學院物理與應用物理專業投檔的物理MT中學生王煜然說。
多數中學生有奧賽經歷,突出者可破格入選
與此同時,記者專訪了解到,上海中學在清北投檔的強基計劃名單里,絕大部份中學生都有過奧賽經歷。王煜然中考成績684分,雖然沒有超過北大的入選線,但憑著物理大賽國賽銅牌破格入選復旦強基校測,并憑著綜合成績被成功投檔。遲凱文則是由于領到信息學國家奧賽銅牌,獲得了復旦學院強基校測的機會,“當時差一點就可以拿銀獎,獲得復旦保送的機會,還好最終在強基計劃中實現了北大夢”。
同樣獲得信息學國家奧賽銅牌的張藝繽則有雙保險,既可以憑著奧賽成績進校測,也可以憑借中考690分的成績出席校測。張藝繽建議,想走強基之路的中學生,盡量出席大賽,降低更多步入名校的機會,“同時,奧賽也是一種思維方法,你們在學有余力的時侯可以去了解一下。”記者梳理復旦學院2020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發覺,在“入圍”資格上,大賽生有入門劵: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能夠和表現,且在物理、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奧林匹克大賽中獲得全省世錦賽二等獎及以上獎項的中學生,可以破格入選。
出席“強基”要提早籌劃,確定適宜的方向
考生假如準備出席院校“強基計劃”招生,要提早做好什么打算?王子昊中考692分,他建議,一定要提早打算。同時,要注意找準自己的定位與努力的方向,這樣可能就會達成比較理想的結果,“我去年的裸分成績也可以上清華,但給出的專業不是我喜歡的,所以我又爭取在強基計劃中,考入了清華信息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類專業。”于駿浩則覺得出席“強基”,必需要對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有著濃烈的興趣,不然在常年“枯燥”的訓練中很難堅持出來,“要注意結合自己的興趣,平常也要注意多思索、多積累”。
上海中學2020屆生化MT首席導師滕雪萍則表示,考生打算強基計劃不要急功近利,要充分借助分校提供的職業生涯規劃、學術講堂、競賽拓展課等平臺與活動,找準方向和機會,確定適宜自己的專業方向;要盡早適應中學生活,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學業成績很重要,但全面發展同樣重要。并且,強基計劃不僅僅只有北大和清華有,好多雙一流學院都有強基計劃,在做出選擇之前北大冬令營北大冬令營,中學生一定要注意多了解,選擇適宜自己的專業方向。
附:上海中學通過強基、保送,被北大、北大投檔的中學生名單
物理MT王子昊(強基被上海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大學投檔),中學結業于西大中學
物理MT張藝繽(強基被復旦學院信息與估算科學專業投檔),高中結業于上海26中
生化MT殷瑋婧(強基被復旦學院數理基礎科學專業投檔),中學結業于西大中學
物理MT于駿浩(強基被復旦學院數理基礎科學專業投檔),高中結業于上海39中
物理MT王煜然(強基被復旦學院物理與應用物理專業投檔),高中結業于上海超銀小學
物理MT蘇俊源(強基被上海學院應用數學專業投檔),中學結業于上海47中
物理MT遲凱文(強基被北大學院信息與估算科學專業投檔),中學結業于上海超銀小學
生化MT綦熙(保送至復旦學院協和醫大學),高中結業于上海39中
物理MT陳曉琨(保送至成都學院物理科學大學),高中結業于上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