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機械效率訓練 主題提高中學生學習數學興趣 主題機械效率 課時1 課時 課型 新年級科目 八年 授課日期 5月19日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什么是有用的工作,額外工作,總功績。 2.了解機械效率的含義,能夠借助機械效率公式進行簡單估算。 過程與技巧 1、通過探究使用動滑輪的特點,知道使用機械需要額外的工作。 2. 通過討論,確定提高機器效率的關鍵技術。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了解提高機械效率的實際意義和方法,具有合理改進機械、提高效率的意識,增強科學為人類服務的責任感。 教學側重于機械效率的概念和相關估算。 教學難點 動滑輪的機械效率及激勵因素是什么 教學計劃 多媒體講義 黑板圖設計 §12~3 機械效率 1. 有用功(W ) 額外功(W extra) 總功(W total) 2 . 機械效率公式:h 說明3. 測量滑輪架的機械效率 舒蘭市中學學習論文(附頁) 教學過程設計(包括時間分配) 師生活動設計意圖 在一個高效的社會中,我們經常看到效率這個詞,比如在學習上強調學習效率,在工作上強調工作效率。 在本章中,我們學習了很多簡單機械。 當我們使用這臺機器來完成任務的時候,談到機械效率的時候,肯定也涉及到機械效率的問題,那么什么是機械效率呢? 引出話題二、新課教學(30) (一)動滑輪是否省力 1、提出問題:有一個物體,怎樣才能將它提升到一定高度? 中學生回答:①直接用手②動滑輪、定滑輪、滑輪架、斜面、杠桿。 在這些方法中,有直接用手對物體做功的方法,也有用機器對物體做功的方法。
使用機器在物體上做功和直接在物體上做功一樣嗎? 然后我們選擇動滑輪和這些機器來做這個實驗。 動滑輪的特點是什么? 中學生搬滑輪省力嗎? 在做實驗之前,我們先來推測一下動滑輪會不會省功? 說出你的理由 1.分組討論:(前后兩個人討論,討論后坐下) 中學生:可能有1個動滑輪會省力,因為動滑輪省力一半,省力一半功 2. 等于直接做功,省力一半 用兩倍的距離 3. 會做更多的功,因為克服動滑輪做的功和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誰猜對了? 還需要通過實驗來驗證 2、演示實驗:使用動滑輪是否省功 1 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的直接提升,測量物體的重力G和上升高度h,估算出直接在對象 W = Gh2 上完成的工作。 彈簧測力計借助動滑輪測量重物的拉力F,估算出繩索自由端的距離S。 動滑輪做的功W=FS。 在對象上做工作并不能節省工作:為什么會這樣? (2) 機械效率的概念 與前面的實驗相比,無論是否使用滑輪,都是在吊鉤上做功。 這部分工作是我們想做的,對我們有用的。 有用的工作W是對人們想做的有用的,有用的額外的工作W不是我們想要的,但是我們必須要做的。 總功W總W=FS (3) 機械效率的概念: 估算公式: 說明: 1 無單位百分比2 大于13. 提高機械效率的途徑 (4) 機械效率估算實例(見講義) (5 ) 滑輪架機械效率測試原理: 注:實驗數據垂直勻速分析,滑輪架相同,機械效率不變? 影響小車機械效率的原因有哪些? 實驗推斷:同樣的滑輪架,物體重量越大,機械效率越高。
影響滑輪架機械效率的誘因:重物、動滑輪、大摩擦,提高滑輪機械效率的方法:減輕物體重量、減輕動滑輪重量、減少摩擦。 3.課堂練習(10) 4.課堂總結(1)1、3 2.機械效率的概念 3.測試滑輪架的機械效率 5.布置作業(1)三維練習創設題情境,引導中學生思考機械效率的單位是J嗎,激發中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機械效率的單位是J嗎,培養中學生分析實驗數據的能力。 本文檔由向當網()用戶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