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小明朋友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時,蠟燭、凸透鏡、光屏的位置如圖所示燃起蠟燭后,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由此可知,下述說法正確的是()
A.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
B.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縮小
C.把蠟燭往右聯通,調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變小
D.把蠟燭往右聯通時,要得到清晰的像,應向左聯通光屏
【例2】29.如圖,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當蠟燭和凸透鏡之間的距離為26cm時,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縮小的虛像。下述說法正確的是()
A.該凸透鏡的焦距小于13cm
B.將凸透鏡向左移,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C.蠟燭和光屏互換光屏上得到清晰縮小的像
D.蠟燭遠離凸透鏡時,為了得到清晰像,將光屏遠離凸透鏡
換個透鏡
【例3】6.如圖所示,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小紅調節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畫出)。下述說法正確的是()
A.幻燈機、電影放映機都是借助了如圖所示的成像規律
B.凸透鏡位置不動,把蠟燭與光屏對調,光屏上會出現清晰縮小的像
C.凸透鏡位置不動,向左聯通蠟燭,光屏須要往右聯通能夠接收到清晰的像D.假若在原凸透鏡位置換上一焦距更小的凸透鏡,若光屏不動,為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應將蠟燭適當往右聯通
加個透鏡
【例4】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當蠟燭、凸透鏡、光屏坐落如圖所示的位置時在光屏上呈現一個清晰的燭焰的像。下述說法正確的是()
A.透鏡不動,蠟燭和光屏都往右聯通,可以聽到像變大
B.此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與投影儀原理相同
C.透鏡右移,耳朵在光屏和透鏡間,通過透鏡看見正立的像
D.若在透鏡和蠟燭之間放近視鏡框,應將光屏適當右移,可再度出現清晰的像
【例5】31.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將燃起的蠟燭、凸透鏡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調整后的位置如圖,此時在光屏上得到蠟燭清晰的像,下述描述正確的是()
A.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虛像
B.蠟燭向左聯通一段距離,為了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應遠離凸透鏡C.隨著蠟燭燃燒的越來越短,光屏上像的位置逐步向下運動
D.在蠟燭和光屏之間放一斜視墨鏡,光屏應緊靠凸透鏡能夠成清晰的像
圖象
【例6】19.某班朋友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記錄并勾畫了像到凸透鏡的距離ν跟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u之間關系的圖像,如圖所示,下述判定正確的是()
A.該朋友使用的凸透鏡的焦距是16cm
B.當u=13cm時,在光屏上成縮小的像
C.當u=30cm時,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
D.物距由10cm開始逐步減小,像逐步變小
【例7】21.如圖所示是某同事在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記錄并勾畫的物距u和像距v之間關系的圖像,下述說法正確的是()
A.該凸透鏡的焦距為20cm
B.當把物體從15cm處移至30cm處的過程中,像距逐步變大
C.當u=20cm時,在光屏上能得到一個縮小的像
D.當u=25cm時成縮小的虛像,攝像機就是按照這一原理制成的
不方程解題
【不方程例1】
5.物體到凸透鏡距離為10cm時,成倒立放大的虛像,當物體到該透鏡的距離為18cm時,成倒立縮小的虛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f的范圍為()
A.5cm<f<9cmB.9cm<f<10cm
C.10cm<f<18cmD.18cm<f<20cm
【不方程例2】
20.將物體放到距凸透鏡60cm處,在透鏡另兩側距透鏡20cm處的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則此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A.5cmB.10cmC.15cmD.20cm
【不方程例3】
22.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右圖所示,這時燭焰在光屏上剛好成一清晰的像,下述說法正確的是()
A.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10cm
B.圖中凸透鏡成像的特性應用在拍照機上
C.將蠟燭移到光具座40cm刻度線處,保持凸透鏡不動,無論如何聯通光屏都接收不到蠟燭的像
D.若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緊靠凸透鏡放一副斜視墨鏡,應將光屏向左聯通才可再度呈現清晰的像
物屏互換
23.小紅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實驗中,在光屏上得到了燭焰清晰的縮小的像。小紅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光屏和蠟燭的位置互換,這時,她在光屏上可以看見()
A.正立、放大的像B.正立、縮小的像
C.倒立、縮小的像D.倒立、放大的像
24.小明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時,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放大的像,之后他把燃燒的蠟燭和光屏互換位置,這歲月屏上能看見()
A.倒立、放大的像B.倒立、縮小的像
C.正立、放大的像D.正立、縮小的像
探究型實驗綜合題
【例1】
小華朋友用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記錄的部份數據見下表。
剖析表中數據,回答下述問題:
(1)實驗中所用透鏡的焦距為;
(2)當U=7.5cm時,像的性質為;
(3)小華多次實驗后發覺,當光屏上呈現蠟燭清晰的像時,將蠟燭和光屏位置對調,仍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出現此類現象的緣由是:光發生折射時,光路具有_____。
(4)(多選)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擺放在光具座上,燃起蠟燭后,發覺無論如何聯通光屏都找不到蠟燭的像,其緣由可能是()
A.光屏、凸透鏡和燭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B.物距大于透鏡的一倍焦距
C.蠟燭在透鏡的兩倍焦距處D.蠟燭在透鏡的焦點上
(5)當光屏上出現燭焰清晰的像時,假若用遮光板遮住透鏡的上半部,我們觀察光屏時,將會在光屏上看見()
A.燭焰像的下半部份B.燭焰像的上半部份
C.燭焰完整的像,像的色溫變暗D.燭焰完整的像,像的色溫不變
【例2】
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后會聚在光屏上一點,如圖甲所示。
(1)當把蠟燭置于乙圖位置時,聯通光屏,當光屏在(選填A.50-60cm之間、B、60-70cm之間C.70-80cm之間)在光屏上能成、縮小的虛像。
(2)凸透鏡的位置固定不動,隨著燃燒漏出的燭芯變長,火焰變長,逐步向下伸展,小明發覺光屏胃熱焰尖的像向(選填“上”、“下”、“左”、“右”)伸展,小明將一不透明的金屬罩將焰心尖端部份擋住,光屏上的像(選填A.變暗、B.變小、C.殘缺火焰尖端部份),當蠟燭往右(緊靠透鏡)聯通一段距離后,要在光屏上再度成清晰的像,需將光屏向(選填“左”或“右”)聯通。
(3)在上一步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后,取一副老花鏡置于凸透鏡和蠟燭之間,要使光屏上能夠成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不動,可將蠟燭適當向(選填“左”或“右”)聯通。
(4)假如將蠟燭換成發光晶閘管組成的“R”(嘴巴在發光晶閘管兩側觀察到的“R”),耳朵在發光晶閘管和光屏中間位置,面向光屏觀察,光屏上成的像應是圖丙中的(填數字序號)。
【例3】
小明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選用的凸透鏡焦距為10cm,光具座上標尺的刻度范圍如圖所示。
(1)小明先將凸透鏡、蠟燭和光屏置于同一高度位置,進行實驗,實驗過程中發覺蠟燭漸漸變短凸透鏡的成像規律練習題,光屏上的像會漸漸向下聯通,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可將蠟燭向(選填:“上”或“下”)調整。
(2)實驗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縮小的像,此時小明在蠟燭和凸透鏡間放上自己所佩戴的斜視墨鏡,若仍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則須要將光屏向(選填:“遠離”或“靠近”)凸透鏡的方向聯通。
(3)小明多次實驗后發覺,當光屏上呈現蠟燭清晰的像時,若將蠟燭和光屏位置對調,在光屏上(選填:“不能”或“能”)接受到清晰的像。
(4)當蠟燭從距凸透鏡45cm處以4m/s的速率聯通到同側距凸透鏡20cm處的過程中,像聯通的速率/s(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實驗中光屏上已成清晰放大的像,此時小明固定蠟燭和透鏡的位置,并換另一個焦距為5cm的凸透鏡繼續實驗,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須要將光屏向(選填:“遠離”或“靠近”)凸透鏡的方向聯通。
【例4】
(2018?山東)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如圖所示,燭焰在光屏上剛好成一清晰的像。則下述說法正確的是()
A.拍照機應用了這一成像規律
B.蠟燭燃燒一段時間后,光屏上的像會向上移
C.蠟燭不動,將透鏡移至35cm處,聯通光屏可能得到倒立的清晰像
D.更換一個焦距小的凸透鏡,只聯通透鏡仍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例5】
某同事在做光學實驗時,他先將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A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線處,光屏和燃起的蠟燭分別坐落凸透鏡A右側,蠟燭放置在20cm刻度線處,如圖所示。左右聯通光屏凸透鏡的成像規律練習題,直到光屏上呈現燭焰清晰的像。
(1)上述光屏上所成的像是(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虛像。
(2)將透鏡B置于凸透鏡A與光屏之間某處(圖中未畫出),光屏上原來清晰的像變模糊了,將光屏向遠離凸透鏡A的方向聯通,光屏上又呈現燭焰清晰的像,這說明透鏡B對光線有(選填”會聚”或“發散”)作用。透鏡B能拿來矯治(選填“近視眼”成“遠視眼”)。
【例6】
小華想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桌上有A、B、C三個凸透鏡,其中凸透鏡A的焦距為10cm,凸透鏡B的焦距為50cm,凸透鏡C的焦距未知。光具座上標尺的刻度范圍如圖所示。
(1)小華想探究凸透鏡成虛像的規律,應選用凸透鏡(選填“A”或“B”).實驗過程中,他將燃起的蠟燭放置在距凸透鏡25cm處時,聯通光屏,直至光屏上呈現出燭焰清晰的像,則該像是倒立、的虛像。(選填“放大”或“縮小”)
(2)如今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縮小的虛像,為了使光屏上的像變大些,應將光屏(選填“遠離”、“靠近”)凸透鏡,同時將蠟燭(選填“遠離”、“靠近”)凸透鏡。
(3)小華將凸透鏡C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線處,當燭焰在光具座上30cm到40cm刻線之間時,燭焰的像是放大、倒立的虛像;當燭焰在光具座上0cm到30cm刻線之間時,燭焰的像是縮小、倒立的虛像。由此可判定燭焰在光具座上45cm刻線處時,燭焰的像是放大、(選填“正立的虛像”、“倒立的實像”、“正立的實像”、“倒立的虛像”)。
【例7】
在學完凸透鏡成像規律后,小明選擇了一塊焦距未知的凸透鏡,對凸透鏡成像特性作了進一步探究。
(1)為了檢測凸透鏡焦距,他讓一束平行光正對射向該透鏡,須調節光屏位置直至在屏上得一個的光斑。圖1是調節完成的狀態,該透鏡焦距f=;
(2)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通過調整,使燭焰、透鏡、光屏的中心在同一上。
(3)實驗中,還沒有把像調到最清晰就開始讀數,這樣操作會影響(填“物距”或“像距”)的測定。
(4)小明裝好實驗裝置。將蠟燭和凸透鏡固定,他發覺無論如何聯通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此,他推測導致上述現象的緣由是;
(5)小鷺把該凸透鏡置于郵品正上方5cm、7cm、9cm處,均可觀察到與圖2所示性質相同的像,由此可得:當物距焦距時,成正立放大的實像。
(6)小華多次實驗后發覺,當光屏上呈現蠟燭清晰的像時,將蠟燭和光屏位置對調,(填“仍能”“不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出現此類現象的緣由是:光發生折射時,光路具有性。
(7)隨著實驗的進行,蠟燭因為燃燒逐步變短,光屏上的像逐步向下聯通。為使像依然完整地成在光屏的中央,應當將凸透鏡向聯通。實驗中小明輕輕向左吹蠟燭的火焰,發覺光屏上的像向(填“左”或“右”)偏移。
(8)當光屏上出現燭焰清晰的像時,假若用遮光板遮住透鏡的上半部份,我們觀察光屏時,將會在光屏聽到
A.燭焰像的下半部份B.燭焰像的上半部份
C.燭焰完整的像,像的色溫變暗D.燭焰完整的像,像的色溫不變
(9)如圖3所示,在凸透鏡前放置一個“近視鼻子”的鏡框,調節光屏的位置,使燭焰在光屏上成一個清晰的像。現取下“近視鼻子”的鏡框,保持蠟燭和凸透鏡的位置不變,為使光屏上再度得到清晰的像,應將光屏適當(選填“遠離”或“靠近”)凸透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