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碎碎念念】
中大、地鐵Z站、高鐵車站、潮陽站。穿越輕軌,拋下火車,走上家鄉汕頭路,沒有時間回到故鄉,奔向小學母校——潮陽實驗中學,母校在召喚。
覽,母校的前世與此生;尋,十幾年前的讀書腳印;享,重回中學生活時代的食堂歲月。
一進校園,碰面就竊竊嚷嚷原先教過的老師(盡管有些一些子想不取名字了),于是,原校長柳康年老師來了,原英語老師王會能老師來了,同屆朋友的政教處副校長陳銘杰來了,還有現今教務處陳龍坤副校長來了,大賽班慕宗煜老師來了……
畫家劉亮程說,你出生時,有一個地方用她的陽光、空氣、水、人聲、風聲、鳥語以及雞鳴狗吠迎接了你,這就是你步入世界的第一站——家鄉,你最初認識的世界是故鄉的樣子。作為潮實中學第二屆結業生(我們戲稱為“二師弟”,大師弟是2007屆結業生),迎接你的有最先的校長、老師和朋友……相信這也是一束光,一束光照耀你的光以及你聚“光”也點亮他人的光。
二【開腔震聲】
2023年5月22日周四晚上,潮實師弟來“開講”。
現為佛山學院化學大學副院長的魏敦釗朋友,2008年普寧實驗中學中學結業,考入成都學院,本碩博均在南大渡過。他分別于2012和2018年獲得北京學院學士和博士學位,入選廣東省光學青年科技獎。在中大工作的這四年時間里,他獲得山東省杰出青年基金項目捐助。他主要研究方向為微納結構的非線性光學效應,及其在激光頻度轉換,光場調控大學物理,量子光源形成中的應用。
他研究的這個方向是哪些東西呢?我們不了解,沒關系,但看下邊的這個資料介紹,可能就曉得“它”的前景與作用了。
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教授,率先突破量子信息處理關鍵技術,全面解決了量子保密通訊在現實條件下的安全性問題;牽頭研發成功國際上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建成國際上首列量子保密通訊骨干網“京滬干線”;建立了首個空地一體的廣域量子保密通訊網路雛型……使我國量子保密通訊的實驗研究和應用研究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作為國際上量子信息實驗研究領域的開拓者之一,潘建偉系統性創新工作博得國際學術界高度評價。《自然》雜志在報導潘建偉團隊成果時評價:“在量子通訊領域,中國用了不到六年的時間,由一個不起眼的國家發展成為現今的世界勁旅,將領先于西歐和北美。”
魏敦釗老師講堂的主題也是與這個“量子”研究有關,主要介紹了量子科技發展情況,以及量子比特光子和非線性光學學科在其中飾演的重要角色。
開講之前,魏老師先從自己作為潮實中學生平常的生活學習說起,還非常談到了晚修下課回來后的“臥談”,有談理想壯志凌云的,有哪些“茍富貴,莫相忘”的,也有開著不著邊際的笑話的,還計劃著哪三天跟老師“約戰籃球的”——他還展示了一張她們初一5班的籃球球員合照相片,其中還有當初校長柳康年老師英俊的身段。魏老師在中學階段,也十分喜歡踢橄欖球,但是那水平大學物理,用現今“風一樣的女子”的鄒華老師說,他是潮實中學中學生上面,到目前為止踢得最好的水平。他真是熱愛網球有追求。
他說謝謝當初讓我養成“信心、毅力”品質的中學生活。
接著就開始報告——量子科技中的非線性光學。這個深奧詭譎、神秘不已的內容,引得師兄師姐的驚嘆不已,也有目瞪口呆,還有憧憬景仰的神情。為了讓聽者更能有所理解,連那只“薛定諤的貓”都登上了大屏幕,還用更淺顯的0.5+0.5=1的物理還說明,接著就反推1=0.5+0.5?可能是=0.3+0.7=0.03+0.97……然后就帶出哪些“疊加狀態”“糾纏狀態”等相關的量子術語。
中學生全程努力在認真地聽著……既似懂非懂,又讓人向往,既讓人摸不著腦子,又讓人感覺科學的東西真的不可思議。——但是,對科學的好奇以及探求之心早已在萌芽著。
最后,魏老師用心理學上有一個詞稱作“達克效應”(能力缺乏的人在自己欠考慮的決定的基礎上得出錯誤推論,然而未能正確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分辨錯誤行為,是一種認知誤差現象。這種能力缺乏者們沉溺在自我營造的虛幻的優勢之中,經常低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卻難以客觀評價別人的能力。)來結束報告,并勉勵師兄師姐說讀書還是做學問,自信的同時首先要努力去拼搏,都要經歷過例如“愚昧之山”到“絕望之谷”然后就開始“開悟之坡”的過程。
他期盼更多的中學生才能加入到面向科技前沿的研究中,提高我國科技原始創新能力——我們一直受制于人,被他人“卡手腕”;因此,他希望自己和師兄師姐要努力抵達理想的高度——四個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經濟主戰場、國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安全。
“敦”質樸、篤厚,忠厚真誠;“釗”磨礪,勉勵,其行事如其名之忠厚塌實。敦釗者,愿你成為學院之大師也,心懷家國情結,澤潤桑梓。
三【編后順記】
自2007年首屆中考以來,十六屆中考總計23962名中學結業生,考上專科人數23640人,專科百分比98.66%,其中一本人數18244人,一本百分比76.14%。十六屆中考,我校已累計為北大清華輸送優秀中學生231人,培養出省總分狀元5人,中考成績被屏蔽24人,省文理科總分前10名18人。
目前,已有數萬潮實學子(含中學高中結業生)學院結業邁向工作崗位,分布在全球各地,集中在珠三角和上海蘇州等地,也有不少人回到廣州參與特區建設。她們其實才結業數年,但當中早已有駐華大領館工作人員、副院長、研究員、黨政黨員、抗疫大夫、互聯網公司老總,這群青年精英,正在和必定為國家、為社會作出自己的突出貢獻!
我們計劃跟蹤一下潮實結業生的發展前景,目前了解到有50多位早已讀到博士了,這是我校中學生沖勁爆棚的表現。
為了鼓勵在校的師兄師弟,我們中學早已結業的小學中學生一有合適的機會,就回到母校中學來,將自己在各自領域的工作或研究狀況與在校的師兄師姐分享,來激勵師兄師姐奮發圖強,勵志創優,做國家棟梁,做社會有用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