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中數學高考備考計劃
化學是高考必考課目,針對化學學科的特性,如何確定備考方向、方法,進行高效備考呢?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2017高中數學高考備考計劃,希望能幫到你。
2017高中數學高考備考計劃篇一
一、第一輪備考(2月21日——4月30日)
1.第一輪備考的方式
第一輪備考的目的是要“過三關”:(1)記憶關。要求記住所有的估算公式。沒有確切的記憶,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結果,尤其在我校中學生整體基礎誤差的情況下。(2)基本技巧關。如控制變量法的理解等。(3)基本的解題方法關。要求熟練把握解基礎題的思路。
基本宗旨:知識系統化,練習專題化,專題規律化。借助這一階段的教學,把書中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備考每位單元后進行一次單元測試,注重補缺工作。
2.第一輪備考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
(1)必須扎扎實實地筑牢基礎。因為中學生基礎差,抓基礎既現實又可以形成實效。
(2)高考有些基礎題是能力自測上的改建題,必須深鉆自測書,以能力自測為本。
(3)不搞題海戰術,精講精練,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大練習量”是相對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練。而是有針對性的、典型性、層次性、切中要害的加強練習。
(4)定期檢測中學生的作業,及時反饋。班主任對于作業、練習、測驗中的問題,應采用集中講授和某些補習相結合,或將問題滲透在之后的教學過程中進行反饋、矯正和加強。
(5)面向全體中學生,因材施教,分層次舉辦教學工作,全面提升備考效率。
(6)重視思想教育,不斷迸發她們學好化學的自信心,并創造條件,讓學困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二、第二輪備考(5月1日——5月20日)
1.第二輪備考的方式
假如說第一階段是總備考的基礎,是重點,注重雙基訓練,這么第二階段就是第一階段備考的延展和提升,應著重培養中學生的數學能力。第二輪備考的時間相對集中,在一輪備考的基礎上,進行拔高,適當降低難度;第二輪備考重點突出,主要集中在熱點、難點、重點內容上,非常是重點;注意化學思想的產生和數學技巧的把握,這就須要充分發揮班主任的主導作用。可進行專題備考,如“電學綜合版塊”、“熱學綜合備考”等。
2.第二輪備考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
(1)第二輪備考不再以節、章、單元為單位,而是以專題為單位。
(2)專題的界定要合理。
(3)專題的選擇要準、安排時間要合理。專題要有代表性,切勿面面俱到;專題要有針對性,圍繞熱點、難點、重點非常是高考必考內容選取專題;按照專題的特征安排時間,重要處要狠下工夫,不惜“浪費”時間,舍得投入精力。
(4)重視解題后的反省。
(5)專題備考的重點是闡明思維過程。適當加強中學生的練習量,但不能把中學生推動題海。
(6)重視集體備課,資源共享。
三、第四輪備考(5月20日——中考)
1.第四輪備考的方式
第四輪備考的方式是模擬高考的綜合拉練,查漏補缺,考前練兵,就像一個建筑工程的初驗階段。研究歷年的中試題,訓練答題方法、考場態度、臨場發揮的能力等。
2.第四輪備考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
(1)模擬題必需要有模擬的特性。時間的安排,題量的多少,低、中、高檔題的比列,總體難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試題。
(2)模擬題的設計要有梯度,立足高考又要低于高考。
(3)批改要及時,趁熱打鐵,切勿連考兩份。
(4)評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錯了的題盡量不得分,讓嚴苛的評分教育中學生,既然會就不要失分。
(5)詳盡統計邊沿生的失分情況。這是課堂講評內容的主要根據。由于邊沿生的學習情況有代表性,是提升班級成績的關鍵,課堂上應當講的是邊沿生出錯較集中的題,統計是關鍵的環節。
(6)歸納中學生知識的遺漏點。為查漏補缺積累素材。
(7)立足一個“透”字。一個題一旦決定要講,有三個方面的工作必須做好,一是要講透;二是要展開;三是要跟上足夠量的跟蹤練習題。切勿面面俱到式講評,切勿蜻蜒點水式講評,切勿就題論題式講評。
(8)留給中學生一定的糾錯和消化時間。班主任講過的內容,中學生要整理出來;班主任沒講的自己解錯的題要糾錯;與之相關的基礎知識要再記憶再鞏固。班主任要充分借助這段時間,解決某些中學生的某些問題。
(9)調節中學生的生物鐘。盡量把學習、思考的時間調整得與高考答卷時間相吻合。
(10)注意幫助中學生進行心理調整,這是每個班主任的責任,也是中學生取得理想成績的關鍵。
2017高中數學高考備考計劃篇二
化學是高考必考課目,與其他課目相比,具有以下特性:
①知識點多、知識面廣。
②物理概念、物理規律須要理解。
③物理實驗的方式及操作須要把握。
④會應用數學知識剖析和解決生活、生產實際問題等。
針對化學學科的這種特性,如何確定備考方向、方法,進行高效備考呢?下邊就以下幾方面說說高考數學復習的建議。
明晰高考數學命題的趨于
綜觀近幾年高考數學試卷,可以發覺高考數學命題著力彰顯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式、情感心態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教育功能,題目結合具體問題,創設生活式的數學情景,重在考查同事們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考查朋友們運用數學概念和原理,剖析解決生活、生產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并非常重視與實驗探究有關內容的考查,開放型試卷逐年降低。預計20XX年高考,考查朋友們科學探究能力的題目仍將是數學試卷的一大特色,并且將重點考查科學探究中的探究方式、設計過程。
采用兩輪備考法,螺旋提高、決勝高考
明晰高考數學命題的特性和趨于后,在高考備考前應尋問老師備考目的和計劃,在此基礎上制訂自己的備考方式和計劃。高考數學備考通常要經過三個階段,即“緊扣課本,筑牢基礎——專題備考,優化網路——仿真模擬,體驗高考”的四輪備考法。備考時擬定的計劃要對每一輪的時間分配和要完成的任務都有嚴格、細致的安排。
第一輪:緊扣課本,筑牢基礎
化學概念、物理規律、物理實驗中的技能和技巧等基礎內容是高考的重點,也是所有中試題的來源。剖析高考成績顯示,無論是成績差的朋友,還是成績好的朋友,都有基礎題失分嚴重的現象。第一輪備考就要根據教材,落實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基本技巧和基本能力的把握。具體應注意以下幾點:
1.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備考時應多問幾個為何。如:
◆該概念的數學意義是哪些?即“為什么要引入該概念?”
◆該概念的涵義是哪些?
◆怎樣檢測?
◆計算公式及公式中各化學量的數學意義是哪些?
◆有沒有易混淆的概念?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是哪些?
2.對基本規律的理解,備考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索:
◆該規律是如何構建上去的?
◆該規律創立的條件或適用范圍是哪些?
◆該規律的公式表達式及每位符號的數學意義、單位是哪些?
◆如何應用該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3、對化學概念、物理規律產生過程中的科學方式的理解。近幾年高考數學試卷中,考查科學方式的題目所占比列逐年降低,如今已達10%~15%。中學化學常見的科學方式有“控制變量法”、“等效取代法”、“轉換法”、“類比法”等。備考時要通過具體事例來理解和認識這種科學方式,如速率、密度、壓強等概念的產生中,以及歐姆定理、影響內阻大小的誘因、液體內部浮力的規律、阿基米德原理等數學規律的產生中都富含“控制變量法”;合力、串并聯總內阻等概念的產生中富含“等效取代法”;電壓、電阻等概念產生中富含“類比法”。
其實,第一輪備考一定要以課本為主,對課本上的每一段話、每一幅圖、每一個實驗都要認真思索其中所包含的化學原理和基本規律,要非常注意發覺自己尚不理解或理解不深的問題,在備考中及時向老師提出,或向朋友討教,以達到真正解決問題的目的,真正做到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既全面又深刻。
第二輪:專題備考,優化網路
化學知識點間存在著“縱”與“橫”的相互聯系,某一知識點可能是為另一知識點大橋鋪路,而另一知識點又常常是前一知識點的推進與延展。在第一輪備考把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的基礎上,第二輪備考時應打破章節的限制,建立并梳理中學數學知識結構,找出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要使前后知識聯系上去,系統鞏固知識,產生一個由知識點到知識面、最后到知識網路的綜合體,使備考具有系統性。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專題備考:
1、按照知識點可以將中學數學分成力、熱、聲、光、電等版塊,用知識樹的方式把每位版塊涉及的內容詮釋下來,構建相對獨立的知識體系。這樣將有助于朋友們將第一輪備考的零碎知識進行整合,有利于弄清各個知識點的內在聯系,構建由點到面的知識網路。
2、按照高考題目類型,可以分為選擇、填空、實驗探究(包括操作實驗)、計算、信息綜合等專題,進行專門練習,感受每種題型常見解題技巧,使備考縱橫交錯,既練習了解題方法,又能從整體上把握備考重點。另外平常要注意觀察思索社會或生活中的熱點問題,由于這種熱點經常也是高考的熱點。如“20XX年亞運會中涉及的化學知識”、“嫦娥一號衛星中涉及的化學知識”等。
3、通過對個別特殊知識點的深挖細究,達到對某一類知識或某一專題的融合、深化。諸如熱學中的滑動變阻器,是“探究歐姆定理”、“測定小燈泡的內阻”、“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誘因”等實驗中不可缺乏的重要儀器。朋友們可以總結滑動變阻器在每位實驗中的用途,推進對熱學實驗的理解。諸如所有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共同作用是:
◆保護電路。
◆通過改變自身內阻而改變電路中的電壓。
而因為每位實驗的不同,使滑動變阻器分別具有不同的作用:
◆探究歐姆定理中電流與電流的關系——為了保證兩端的電流不變。
◆探究歐姆定理中電流與內阻的關系——改變定值內阻兩端電流,因而達到多次實驗探究規律的作用。
◆測定小燈泡的內阻——改變小燈泡兩端電流,達到多次測試取平均值以減少偏差的目的。
◆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改變小燈泡兩端的電流,因而比較小燈泡照度與電功率的關系。
◆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誘因——改變電路中的電壓,研究電磁鐵磁性強弱與電壓的關系,還可以控制電壓相等,研究電磁鐵磁性強弱與線圈阻值的關系。又如可以通過“密度的檢測”將“質量”、“浮力”、“二力平衡”、“杠桿平衡原理”等熱學知識貫串上去,還可以將熱學中測量儀器的使用歸納和總結。
第四輪:仿真模擬,體驗高考
這一輪備考的時間不長,是演練模擬、查漏補缺的階段,是整個備考過程中不可缺乏的最后一環。這一階段的備考主要是為提高朋友們考試的自信心、熟悉高考的氣氛和時間、調整高考前的態度。不要盲目地大題量訓練,要給自己留下思索反饋的時間。可以依據實際情況有選擇地進行模擬訓練,以提升解題速率和正確率,并通過練、評、反思及時發覺問題。在這一輪備考期間,可以將第一、第二輪備考中做過的易錯題進行歸納、梳理,構建錯題檔案集,研究自己的錯題,找尋自己思維或知識的漏洞,進行有目的性的訓練,達到“知彼知已,百戰不殆”的目的。
2017高中數學高考備考計劃
2017高中數學高考備考計劃篇三
一、指導思想:
20XX年高考,我將本著以課標為根據,以考綱為標準,以教材、指導叢刊為具體內容的指導思想,率領中學生進行全面、深入地總備考。
二、復習策略:
1、以中學生為主體,堅持講練結合的教學模式,課堂要求師生互動;
2、研究非智力誘因的影響,增強中學生的學習效率;
3、多渠道搜集高考信息,強化備考的針對性;
4、加強對學困生的某些補習,課堂上提出明晰的備考任務;
5、組內班主任團結協作,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
三、學生現況:
中學數學教學分三年,初三教學主要是熱學、熱學、光學等部份,這種內容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占三分之二的比列,十分重要,但是,中學生在初中時學習化學還沒有入門,初中時每位班主任所教班級比較多,分層補習不能落實,中學生現今覺得初中數學的知識幾乎都忘了;到了高中的熱學,中學生一方面是覺得理解上去很費力,另一方面熱學用到了好多物理知識,中學生學習上去比較困難。要使中學生熟悉高中數學的那些基本知識,把握新課改須要的各類技能,備考工作就變得十分重要。
我所院士的兩個班的具體情況如下:八班為普通班,有尖子生,也有學習困難極大的學困生,知識把握的優劣的差別極大。六班為藝術班,中學生整體素養不錯,而且比較浮躁初三物理備考計劃,有的中學生早已擠進年級三十名,有的中學生卻連最基本的數學知識都不曉得。
針對這些情況,我覺得深入細致的總備考就變得尤為重要。
四、時間安排:
1.第一輪備考從2月16日至4月13日,約7周28課時。
2.第二輪備考從4月15日至5月11日,約4周16課時。
3.第四輪備考從5月14日至6月15日,約5周20課時。
五、復習內容、要求:
從2月16日至6月15日這總共四個多月,16周的時間,怎么充分借助這有限的時間,重視效率,以期取得最佳的備考療效。
我擬將整個備考按“雙基過關”、“能力提高”、“綜合創新”三個層次,將平常分散學習的各部份知識,依據其內在聯系分專題進行有序組合,產生一個系統的知識網路。雙基過關囊括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使中學生查漏補缺,力爭“雙基一分也不丟”。能力提高注重知識的掌握與整合,突出綜合能力訓練,提升應試水平。綜合創新關注新題,活用知識。做到舉一反三,培養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及運用多學科知識綜合剖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做法如下:
(一)第一輪備考以課本為主,筑牢基礎。備考過程中,主要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基本概念,熟悉基本的公式、定律等。原則上每位章節配兩份練習題,習題全部由備課組班主任商定:一份以基本概念為主,緊扣課本和課標,不拓展不加深,習題量以45分鐘為限,可作為當堂備考筆記,真正做到使每位中學生都動上去。另一份,主要測量中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公式、定律的運用,習題量以45鐘為標準,可作為本章檢查試卷,命題主要由組內班主任輪流完成,題目主要從備課組的幾本資料和習題庫中選定,提早三天交文印室彩印,重點章節適當再加一份檢查試卷。
第一輪備考根據熱學、熱學、光學、力學四個藍籌股進行知識梳理。
具體安排如下:
1、第一藍田第三周:熱學部份
知識點有:電荷量、導體和絕緣體、電路、電流、電壓、電阻、歐姆定理、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的特性、電能和電功、電功率、焦耳定理、磁體和磁體、磁場和磁感線、電流的磁場、電磁鐵、磁場對電壓的作用、電動機、電磁感應、發電機、家庭電路、安全用電,共計21個;分項細目有51個,其中14個要求理解;基本技能有8個:1、會用電壓表測電壓;2、會用電流表測電流;3、會讀電能表示數;4、會畫簡單的串并聯電路圖;5、會聯接簡單的串并聯電路;6、會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壓;7、會讀內阻箱示數;8、會用手掌螺旋定則判定磁體和電壓方向。
主要舉措:以熱學綜合題的訓練推動備考各個知識點初三物理備考計劃,提升中學生的綜合能力。
1、電和磁(1課時)
2、電流和電路(2課時)
3、電流的定理(6課時)
4、生活用電(1課時)
5、綜合測試(2課時)
2、第四周:力學部份
知識點有:體溫、熔化和融化、氣化和液化、升華和凝華、分子動理論、內能、熱量、比熱容、熱機、能的轉化和守恒,共計10個;分項細目有33個,其中2個要求理解;基本技能有2個:1、會用液體體溫計測溫度;2、會查熔點表和比熱容表。
主要舉措:以探究題、實驗題、圖像題為訓練方式推動備考各個知識點。
1、熱現象(1.5課時)
2、內能和熱量(1.5課時)
3、綜合測試(1課時)
3、第五周:光學部份
知識點有: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平面鏡成像、光的折射、透鏡對光的作用、凸透鏡成像及應用,共計6個;分項細目有11個,其中1個要求理解;基本技能有1個:1、會用光的反射定理畫光路圖。
主要舉措:參照近5年高考試卷,以畫圖題、聯系實際題來訓練對各個知識點的備考。
1、光的直線傳播(0.5課時)
2、光的反射和平面鏡成像(1課時)
3、光的折射(0.5課時)
4、透鏡及成像(1課時)
5、綜合測試(1課時)
4、第六藍田第八周:熱學部份
知識點有:質量、密度、力的概念、重力、同仍然線上二力的合成、二力平衡、長度的檢測、機械運動、速度和平均速率、慣性及慣性定理、摩擦、壓力、壓強、液體內部的浮力、大氣浮力、氣體浮力跟容積的關系、浮力、阿基米德、物體的沉浮條件、杠桿、滑輪、功、功率、機械效率、機械能、聲音的發生及傳播、樂音及噪音,共計27個;分項細目有77個,其中28個要求理解;基本技能有9個:1、會用刻度尺檢測厚度;2、會用掛鐘檢測時間;3、會調節托盤天平,會使用游碼,會用托盤天平稱質量;4、會用燒杯(量筒)測容積;5、會用彈簧測力計測力;6、會作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7、會查密度表;8、會組裝簡單的滑車架;9、會畫力臂。
主要舉措:采取分塊備考的方式,以典型例題的講解突破難點、提升能力。
1、測量(1課時)
2、質量和密度(1課時)
3、力(3課時)
4、運動和力(1課時)
5、簡單機械、功和能(3課時)
6、聲現象(1課時)
7、綜合測試(2課時)
(二)第二輪備考,主要進行以專題為引導的能力提高。這一輪備考著重提升中學生的解題能力,有針對性的突出重點、難點、考點,課堂練習題以近幾年高考試卷為主,同時備課組每個老師出一份綜合測試題,內容和方式直指高考。
具體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題型專題,如:“作圖專題”、“實驗專題”、“比例、方程等估算專題”等;第二類是難點專題,如:“電路剖析和故障判定”、“綜合能力訓練”等;第三類是熱點問題專題:如“開放題”、“信息題”、“實驗設計題”、“綜合類型題”、“應用題”、“科學方式題”等。本輪備考重在技巧指導和能力增強。
(三)第四輪備考,以縣內模擬考試和市區高考練兵題為主進行模擬考試訓練,同時對中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查漏補缺,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補救。以上做法,既讓中學生得以考前練兵,熟悉高考的考題類型,也可讓班主任在考前有限的時間內增強備考效率。同時,班主任要重視訓練中學生的解題方法,練習試題依據實際情況另定。
(四)做好一月中旬的結業考試的補習打算工作,確保每位中學生順利結業。提高中學生的自信心,使中學生從容面對高考。
其實,依據兩個班級的各自的特征,在總備考中,備考計劃還將有隨時的微調,以適應中學生的實際情況,真正做到以中學生為主體。爭取使中學生通過總備考,每位人都能取得不同程度的進步,適應下一階段的學習。
看了“2017高中數學高考備考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