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名人故事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總有這樣一群人:她們有著精深的智慧,遠大的志向,無比堅強的毅力。她們為社會的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為后世的人們做出了垂范,對后世有著深遠的影響。她們的名子為后世所知,人們永遠記著她們。這,就是名人。下邊是小編為你們搜集的物理名人故事,歡迎閱讀,希望你們就能喜歡。
物理名人故事(一):
天才因為積累,聰明在于刻苦。——華羅庚
1930年的三天,復旦學院物理系校長熊慶來,坐在辦公室里看一本《科學》雜志??粗粗唤陌附薪^:“這個華羅庚是哪國留中學生”“他是在那個學院教書的”最終還是一位廣東籍的教員急匆匆地說:“我兒子有個老鄉叫華羅庚,他只念過小學。熊慶來驚奇不已,將華羅庚請到復旦學院來。
自此,華羅庚就成為復旦學院物理系助理員。第二年,他的論文開始在美國知名的物理刊物相繼發表。幾年以后物理學家名人的故事簡短,華羅庚被保送到日本劍橋學院留學。他提出的理論被物理界命名為“華氏定律”。
物理名人故事(二):
高斯,美國知名物理家,并有“數學王子”的盛譽。小時候高斯家里很窮,且他爸爸不覺得學問有何用,但高斯仍然喜歡看書,話說在小時候,冬天吃完飯后他母親都會要他上床睡著,以節約燃油,但當他上床午睡時,他會將蕪菁的內部挖空,上面伸入麻布卷,當作燈來使用,以繼續讀書,高斯有一個很出名的故事:用很短的時間估算出了中學班主任布置的任務:對自然數從1到100的求和。他所使用的方式是:對50對構造成和101的數列求和(1+100,2+99,3+98……),同時得到結果:5050。這一年,高斯9歲。
物理名人故事(三):
塞樂斯生于公元前624年,是古埃及第一位享譽世界的大物理家。他原是一位很精明的商人,靠賣橄欖油積累了相當財富后,塞樂斯便專心從事科學研究和旅行。他勤勞好學,同時又不迷信古人,敢于探求,敢于創造,進取思索問題。他的故鄉離土耳其不太遠,所以他常去希臘旅行。在哪里,塞樂斯認識了古希臘人在幾千年間積累的豐富語文知識。他周游希臘時,曾用一種巧妙的方式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希臘國王阿美西斯欽羨不已。
物理名人故事(四):
物理名人小故事—蘇步青
蘇步青上初中時,他就讀湖南省六一中來了一位剛從東京留學歸來的教語文課的楊班主任。第一堂課楊班主任沒有講物理,而是講故事。他說:“當今世界,弱肉強食,世界沙俄自恃船堅炮利,都想蠶食瓜分中國。中華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振興科學,發展實業,救亡圖存,在此一舉。‘天下興衰,匹夫有責’,在座的每一位朋友都有職責?!彼哉鞑┮稣f了物理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巨大作用。這堂課的最終一句話是:“為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物理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為了發展科學,必須學好物理。”蘇步青一生不知聽過多少堂課,但這一堂課使他終生難忘。
楊班主任的課深深地觸動了他,給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興奮劑。讀書,不僅僅為了甩掉個人窘境,而是要挽救中國廣大的苦難民眾;讀書,不僅僅是為了個人找出路,而是為中華民族求新生。當日下午,蘇步青輾轉反側,徹夜難眠。在楊班主任的影響下,蘇步青的興趣從文學轉向了物理,并自此立下了“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格言。一迷上語文,不管是酷熱寒冬,霜晨雪夜,蘇步青只明白讀書、思考、解題、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萬道數學習題。
物理名人故事(五):
祖沖之在物理上的杰出成就,是關于圓周率的估算.秦漢曾經,人們以"徑一周四"做為圓周率,這就是"古率".以后發覺古率偏差太大,圓周率應是"圓徑一而周六有余",但是到底余多少,意見不一.直至三國時期,劉徽提出了估算圓周率的科學方式--"割圓術",用圓內接正六邊形的邊長來迫近圓周長.劉徽估算到圓內接96邊形,求得π=3.14,并強調,內接正六邊形的邊數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確.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勤奮鉆研,反復演算,求出π在7.與3.之間.并得出了π分數方式的近似值,取為約率,取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數是3.,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內最接近π值的分數.祖沖之到底用哪些方式得出這一結果,此刻無從考查.若構想他按劉徽的"割圓術"方式去求的話,就要估算到圓內接16,384邊形,這須要化費多少時間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勞動啊!由此可見他在治學上的頑強毅力和聰慧才智是令人敬佩的.祖沖之估算得出的密率,外國語文家獲得同樣結果,已是一千多年之后的事了.為了紀念祖沖之的杰出貢獻,有些外國語文史家提議把π=稱作"祖率".
物理名人故事(六):
物理名人小故事-康托爾
因為研究無窮時常常推出一些合乎邏輯的但又荒唐的結果(稱為“悖論”),許多大物理家惟恐陷進去而采取退避三舍的心態。在1874—1876年期間,不到30歲的年青匈牙利物理家康托爾向神秘的無窮宣戰。他靠著辛勞的淚水,成功地證明了一條直線上的點才能和一個平面上的點一一對應,也能和空間中的點一一對應。這樣看上去,1分米長的線段內的點與太平洋面上的點,以及整個月球內部的點都“一樣多”,然后幾年,康托爾對這類“無窮集合”問題發表了一系列文章,經過嚴格證明得出了許多驚人的推論??低袪柕膭撛煨怨ぷ髋c傳統的物理觀念發生了尖銳沖突,受到一些人的反對、攻擊甚至指責。有人說,康托爾的集合論是一種“疾病”,康托爾的概念是“霧中之霧”,甚至說康托爾是“瘋子”。來自數學權威們的巨大精神壓力最終瓦解了康托爾,使他心力交瘁,患了精神分裂癥,被送進精神病診所。真金不怕火煉,康托爾的思想最終大放光彩。1897年舉辦的第一次國際物理家大會上,他的成就得到承認,偉大的哲學家、數學家羅素贊揚康托爾的工作“可能是這個時代所能貶低的最巨大的工作?!笨墒沁@時康托爾依然神志恍惚,不能從人們的崇拜中得到開導和喜悅。1918年1月6日,康托爾在一家精神病院病逝。
物理名人故事(七):
20世紀最杰出的物理家之一的馮·諾依曼.眾所周知,1946年發明的電子計算機,大大推動了科學技術的提升,大大推動了社會生活的增強.鑒于馮·諾依曼在發明電子計算機中所起到關鍵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譽為"計算機之父".1911年一1921年,馮·諾依曼在奧斯陸的盧瑟倫學校讀書期間,就嶄露頭角而備受班主任的器重.在費克特班主任的某些指導下并合作發表了第一篇語文論文,此時馮·諾依曼還不到18歲.
物理名人故事(八):
1796年的三天,美國歌廷根學院,一個19歲的很有物理天賦的青年吃完午飯,開始做導師單獨布置給他的每晚例行的三道物理題。
像往常一樣,前兩道題目在兩個小時內順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題寫在一張小字條上,是要求只用圓規和一把沒有刻度的尺子作出正17邊形。青年做著做著,倍感越來越費力。開始,他還想,或許導師見我每晚的題目都做的很順利,此次特意給我降低難度吧。并且,時間一分1秒地過去了,第三道題竟毫無進展。青年絞盡腦汁,也想不出現有的物理知識對解開這道題有哪些幫助。
困難喚起了青年的士氣:我一定要把它做下來!他拿起圓規和尺子,在紙上畫著,嘗試著用一些超常規的思路去尋求答案。
總算,當窗口漏出一絲曙光時,青年長舒了一口氣,他總算作出了這道困局!
看到導師時,青年倍感有些懊惱和內疚。他對導師說:“您給我布置的第三道題我做了整整一個熬夜,我辜負了您對我的栽培……”
導師接過青年的作業一看,當即震驚了。他用發抖的聲音對青年說:“這真是你自己做下來的?”青年有些疑問地看著興奮不已的導師,回答道:“當然,然而,我很笨,居然花了整整一個熬夜才做下來?!?span style="display:none">3QQ物理好資源網(原物理ok網)
導師請青年坐下,取出圓規和尺子,在書房上鋪開紙,叫青年當著他的面做一個正17邊形。青年很快地作出了一個正17邊形。導師興奮地對青年說:“你知不曉得,你解開了一道有兩千多年歷史的物理謎團?阿基米德沒有解下來,牛頓也沒有解下來,你居然一個早上就解下來了!你真是天才!”
多年之后,這個青年追憶起這一幕時,總是說:“如果有人告訴我,這是一道有兩千多年歷史的物理困局,我不可能在一個夜晚解決它?!边@個青年就是物理王子高斯。
物理名人故事(九):
16世紀意大利物理家魯道夫,花了畢生精力,把圓周率算到小數后35位,后人稱之為魯道夫數,他死后他人便把這個數刻到他的石碑上。法國物理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對螺線(被譽為生命之線)有研究,他死以后,石碑上就刻著一條對數螺線,同時碑刻上還寫著:“我似乎改變了,但卻和以前一樣”。這是一句既刻劃螺線性質又象征他對數學熱愛的雙關語。
物理名人故事(十):
物理家陳景潤的故事
陳景潤(1933.5~1996.3)是中國現代物理家。1933年5月22日生于浙江省寧波市。1953年結業于成都學院語文系。因為他對塔里問題的一個結果作了改善,遭到華羅庚的注重,被調到中國科大學物理研究所工作,先任實習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再越級提高為研究員,并連任為中國科大學物理化學學部委員。
陳景潤是世界知名解析圖論學家之一,他在50年代即對高斯圓內格點問題、球內格點問題、塔里問題與華林問題的往年結果,做出了重要改善。60年代后,他又對篩法及其有關重要問題,進行廣泛深入的研究。
1966年暫列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陳景潤,借一盞狹小的煤油燈,伏在木床上,用一支筆,耗去了幾麻袋的草稿紙,竟然攻破了世界知名物理困局“哥德巴赫推測”中的(1+2),創造了距摘取這顆圖論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遙的輝煌。他證明了“每個大質數都是一個合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質數的乘積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推測的研究上居世界領先地位。這一結果國際上譽為“陳氏定律”,遭到廣泛征引。這項工作還使他與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獲得中國自然科學獎銀獎。他研究哥德巴赫推測和其他圖論問題的成就,至今,一直在世界上遙遙領先。世界級的物理大師、美國學者阿·威爾(A?Weil)曾這樣贊揚他:“陳景潤的每一項工作,都似乎是在喜馬拉雅山峭壁上行走。”陳景潤于1978年和1982年兩次收到國際物理家會議請他作45分鐘報告的約請。這是中國人的自豪和驕傲。他所取得的成績,他所博得的佳績,為千千萬萬的知識分子樹起了一面不凋的旗幟,映襯三山五岳,召喚著億萬的中學生奮發往前。陳景潤共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
物理名人故事(十一):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乎大利半島南端西西里島的敘拉古。母親是位數學家兼天文學家。阿基米德從小有良好的家庭教養,11歲就被送到當時法國文化中心的亞歷山大城去學習。在這座堪稱"智慧之都"的名城里,阿基米德博閱群書,吸取了許多的知識,而且做了歐幾里得中學生埃拉托塞和卡農的門生,鉆研《幾何起初》。
物理名人故事(十二):
張衡是我國楚國時期一位非常出名的大文豪,與司馬相如、楊雄和班固并稱元曲四你們。張衡的《二京賦》、《思玄賦》和《歸田賦》等都是留傳千年的文學佳品,至今仍被無數的文人騷客把玩賞析。
有的人認為,工科和理科常常無法并重,這么張衡可能會打破這種人的固有印象。張衡不僅僅在文學上詮釋了非凡的成就物理學家名人的故事簡短,天文學、地理學和物理上,張衡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成為一代數學家。
張衡自小興趣廣泛,自學《五經》,貫通六藝,而且喜歡研究算學、天文、地理和機械制造等。在青年時期,他的志趣大半在詩詞、辭賦、散文上,他才低于世,卻沒有驕傲之情。
《后漢書》提到,張衡曾寫過一部《算罔論》,可惜這本書在宋代失傳了。我們從《九章算術·少廣》章第二十四題的劉徽注文中得悉有所謂“張衡算”。
從劉徽的這篇注文中明白,張衡給六面體定名為質,給圓球定名為渾。張衡研究過球的外切六面體積和內接六面體積,研究過球的容積,其中還確定了圓周率值為10的開方,盡管這個值比較簡略,但卻是中國第一個理論求得π的值。
物理名人故事(十三):
伽羅華生于離倫敦不遠的一個小城鎮,母親是中學主任,還當過多年校長。家庭的影響使伽羅華一向勇往直前,無所懼怕。1823年,12歲的伽羅華離開雙親到倫敦求學,他不滿足沉悶的課堂灌輸,自我去找最難的物理原著研究,一些班主任也給他很大幫忙。班主任們對他的評價是“只宜在物理的尖端領域里工作”。
物理名人故事(十四):
錢鐘書是我國知名的大詩人,也是一位學貫中西的大學者。
1929年夏,錢鐘書中學結業,考取當時的全省最高學府----復旦學院,就在入學考試時,錢鐘書領到語文試題,一道道物理題看上去像天書一樣,他幾乎都不會做,但迫不得已,就硬著頭皮做了幾道題,也不知對錯。
放榜的時侯,錢鐘書看見自己的語文只考了15分。而根據復旦學院的招生規定,只要有一門課程不及格,就不予投檔。他的物理考得那么差,應該說是一點兒希望都沒有了。而且他的國文和英語成績都是滿分,當時的院長羅家倫見到錢鐘書的英語、中文成績俱佳,高出通??忌淮蠼?,就決定打破常規,破格投檔。
正是羅家倫的這一次破例,成就了學貫中西的一代學者。
小男孩說道:“爸爸,沒錯。父親讓我來找你?!?span style="display:none">3QQ物理好資源網(原物理ok網)
物理名人故事(十五):
古埃及學者阿基米德死于逼搶西西里島的羅馬敵兵之手(死前他還在主:“不要損壞我的圓”。)后,人們為記念他便在其石碑上刻上球內切于圓錐的圖形,以記念他發覺球的容積和表面積均為其外切圓錐容積和表面積的三分之二。
物理名人故事(十六):
物理名人小故事—高斯(1777~1855),美國物理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法國皇家學會會員。
高斯是一個農戶的父親,幼年時,他在物理方面就顯示出了非凡的才氣。3歲能糾正父母估算中的錯誤;10歲便獨立發覺了算術級數的求和公式;11歲發覺了二項式定律。少年高斯的聰慧聰穎,得到了很有威望的布瑞克公爵的眷顧與捐助,使他得以不斷深造。19歲的高斯在進學院不久,就發明了只用圓規和尺子做出正17邊形的方式,解決了兩千年來懸而未決的幾何困局。1801年,他發表的《算術研究》,探討了圖論和高等代數的個別問題。他對超幾何級數、復變函數、統計物理、橢圓函數論都有重大貢獻。作為一個數學學家,他與威廉.韋伯合作研究電磁學,并發明了電極。為了進行實驗,高斯還發明了雙線磁力計,這是他對電磁學問題研究的一個很有實際意義的成果。高斯30歲時兼任了美國著名高等學府天文臺臺長,并一向在天文臺工作到去世。他平生還喜歡文學和語言學,懂得十幾門英語。他一生共發表323篇(種)著作,提出了404項科學創見,完成了4項重要發明。
高斯逝世后,人們在他出生的城市豎起了他的銅像。為了記念他發覺作出17邊形的方式,雕塑的基座修成17邊形。世人公認他是一位和牛頓、阿基米德、歐拉齊名的物理家。
物理名人故事(十七):
物理名人小故事—諾伊曼(1903-1957),法籍瑞士物理家,法國科大學教授。
諾伊曼出生在一個猶太建行家的家庭,是位罕見的神童。他8歲把握微積分,12歲看懂《函數論》。在他成長的公路上,曾有這樣一段趣味的故事:1913年春天,農行家馬克斯先生登載一則啟示,愿以10倍于通常班主任的聘金,為11歲的長子諾伊曼聘請一位家庭班主任。雖然這迷人的啟示,曾使許多人砰然心動,但終沒有人敢去教導這樣傾城皆知的神童……他在21歲獲得數學-物理博士以后,開始了多學科的研究,先是物理、力學、物理學,又轉入經濟學、氣象學,而后轉向原子彈工程,最終,又旨在于電子計算機的研究。這一切,使他成為不折不扣的科學通才。他的主要成就是物理研究。他在高等物理的許多分支中都做出了重要貢獻,其最卓越的工作是開辟了物理的一個新分支---對策論。1944年出版了他的杰出著作《對策論與經濟行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第一顆原子彈的研發做出重要貢獻。戰后,運用他的物理能夠指導制造小型電子計算機,被人們譽為電子計算機之父。
物理名人故事(十八):
歐拉的驚人成就并不是碰巧的。他可以在任何不良的環境中工作,時常抱著小孩在膝上完成論文,也不顧較大的小孩在后面喧嚷。歐拉在28歲時,不幸一支耳朵失聰,過了30年之后,他的另一只耳朵也失聰了。在他雙目截肢之后,也沒有停止過物理研究。他以驚人的毅力和堅忍不拔的精神繼續工作著,在他雙目截肢至去世的十七年間,還口述專著了幾本書和400篇左右的論文。因為歐拉的專著頗多,出版歐拉全集是非常困難的事情,1909年英國自然科學會就開始整理出版,直至現今還沒有出完,計劃是72卷。
歐拉在他的886種專著中,屬于他生前發表的有530本書和論文,其中不少是教科書。他的專著文采流暢、淺顯、通俗易懂,讀后引人入勝非常令讀者崇敬。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編撰的平面三角課本,采用的記號如sinx,cosx,……等等直至現在還在用。
歐拉1720年夏天入巴塞爾學院,因為異常勤勞和聰敏,遭到約翰·伯努利的嘗識,給予非常的指導。歐拉同約翰的兩個孩子尼古拉·伯努力和丹尼爾·伯努利也締結了親昵的同學。
歐拉19歲寫了一篇關于船桅的論文,獲得倫敦科大學的獎金,自此開始了創作生涯。之后相繼獲獎多次。1725年丹尼爾兄弟赴俄羅斯,向沙皇喀德林一世推薦歐拉,于是歐拉于1727年5月17日到了赫爾辛基,1733年丹尼爾回巴塞爾,歐拉接替他任圣彼得堡科大學物理院士,時年僅26歲。
1735年,歐拉解決一個天文學的困局(估算彗星軌道)。
這個問題幾個知名物理家,幾個月的努力才得以解決,歐拉卻以自已發明的方式,十日而成。但過度的工作使他得了眼病,不幸雙眼截肢,這時才28歲。
【數學名人故事】相關文章:
名人勵志故事02-16
名人青春故事02-24
名人的故事習作02-22
名人故事習作02-21
關于名人故事習作02-27
名人故事習作素材04-11
名人與風水(故事18篇)12-26
中外名人故事(精選21篇)01-24
名人故事習作15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