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模特君就跟你們講講中國版牛頓的故事。
1912年,錢偉長出生在四川成都七房橋村的一個書香家庭,爸爸是一名班主任,舅父錢穆是國學大師,六叔詩歌、書法信手拈來,八叔則擅長相聲以及筆記小品文。
在這樣的氣氛下,錢偉長很自然地也迷上了文學,還沒開始念書就早已讀遍《春秋》《左傳》等名著。。。
據說早已聽到開掛的曙光。但是,并沒有。甚至連求學過程都坎坷到想打架。。。
7歲時,錢偉長就被送去村里的中學讀書,不料,沒讀幾天,村里就被一場失火燒得面目全非,不得不退學。
退學以后,又碰上軍閥動亂,先后進過蕩橋鎮的3所高中。13歲時,錢偉長隨母親到上海,先后就讀于木瀆公益中學、縣立中學、國學專修中學(南京學院前身)。
這根本就不是念書,而是在逃避動亂,不是在停學遭難,就是在失學在家。。。
更不幸的是,在16歲的時侯,母親因病逝世,接著,錢偉長的一個兒子和三個哥哥先后夭折,這讓錢偉長受到嚴打。
隨后,他就跟隨著舅父錢穆生活,并在舅父所在的成都分校就讀,學習到了數理化和西洋史。(文學課的老師就是錢穆
)
一排右一錢偉長,右二錢穆
不知是不是祖父是自己老師的緣由,錢偉長的文史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不過,數理一塌糊涂,英文慘不忍睹。。。
為此,在1931年中考的時侯,這么厭學的錢偉長為了提升被投檔的機會,在短短的一個月里,連續考取了五所學院(復旦學院、上海師大、中央學院、武漢學院、浙江學院)。
結果,錢偉長以文史雙百的優異成績被這五所學院同時投檔了!
在考北大的時侯,英語題目是知名先哲陳寅恪出的,題目是《夢游北大園記》。錢偉長不到45分鐘就寫出了450字的賦!
陳寅恪
沒錯,就是四大文體(詩歌曲賦)中最難寫的那種!更厲害的是,錢偉長寫的這首賦簡直完美到無可挑剔,閱卷老師只能服氣地給了滿分100分。
歷史考的是《二十四史》,比如回答名子、作者、出自多少卷、注者這種讓人“吐血”的題,好多人都拿了零分,而錢偉長卻毫不費勁一字不差寫完,拿了100分!
所以,錢偉長這兩個課目就早已一分不失拿了200分,但是,這場考試錢偉長的總成績僅僅是225分!
那寶貴的25分分別來自:物理+物理=20分,數學5分,英文0分(沒學過)。
但是,當時還沒“發育”完全的錢偉長凈高只有149cm,差1cm能夠達到北大投檔的標準(這一標準似乎并不過分
)。
最終,錢偉長文史的成績實在驚人,還是被復旦學院破格投檔了。
而在面對這五所名校的投檔,錢偉長聽祖父錢穆的建議,決定選擇復旦學院歷史系,成為了“清華歷史上首位凈高不達標的中學生”。
結果,在步入復旦學院歷史系的第二天,即1931年9月18日,美國發動了“九一八”事變,當錢偉長從收音機里看到這個消息時,立刻坐不住了,他決定棄文從理,加入國家“制客機大炮”的隊伍中!
而當他急沖沖地去到化學系院長吳有訓的辦公室時,發覺不僅僅是自己如此想,辦公室旁邊簡直是人山人海,大排長龍!當時北大起碼一半的中學生都想要步入數學系學習,制炮救國!
錢偉長懷著興奮的心情,排了好久的隊,總算到自己的時侯,沒想到只說了一句話就被拒絕了!
吳有訓:“你中考化學幾分?”
錢偉長:“5分,然而。。。”
吳有訓:“下一個!”
除此之外,吳有訓還“嚇唬”這位瘦小單薄的中學生:那位朋友,你要依據個人的條件選擇,目前化學系每年還會有近一半的朋友受不了學業負擔而轉系,這對中學和個人都是損失。請你謹慎考慮!
不過,錢偉長表示不會輕易舍棄,最后,經過一個多禮拜的軟磨硬泡、死纏爛打(每晚從早晨6點就守著部長辦公室,還不去歷史系報到),總算俘獲了吳有訓,容許錢偉長先在化學系學一年。
吳有訓
吳有訓要求錢偉長在這一學年結束的時侯,化學和微積分的成績都要超過70分,同時必修物理,另外還要強化體育鍛練。
錢偉長其實二話不說就答應了,自此,頂著隨時被轉系的壓力,開始了艱難的學理生活。
每晚不僅上正課以及做實驗之外,錢偉長還要自己輔導英語知識以及小學時的物理知識,堪稱是夜以繼日地苦讀。
在這期間,吳有訓給與了極大的幫助,他告訴錢偉長,“物理不像學英文,不要追求文字的記憶硬背物理學家牛頓的故事與成就,而要感受其嚴格的概念,要學通,通就是懂了,懂了能夠用,用了就自然記得了。”
總算,工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年的努力,錢偉長的各科成績均在70分以上(當時考評成績十分嚴格,得70早已非常困難,得90分的更是少之又少),總算如愿留在化學系。
1935年,錢偉長以優異成績從數學系結業,經過四年的學習,錢偉長從入學5分的化學學渣一躍成為化學系的第一名。
但是,后來錢偉長追憶起這段歲月,非常誠懇地表示:那是由于當初和我一起改學數學的都沒堅持出來。
在北大,不僅留傳著錢偉長廢寢忘食學渣變學霸的牛逼史之外,還有就是“清華體育五虎將”。
大二的時侯,僅有149cm的錢偉長,在面對106cm的跳遠時,毫無懼怕,一舉拿下全省學院生運動會跳高冠軍,簡直生猛得一塌糊涂!
錢偉長還非常擅長踢橄欖球,他是北大足球員的主力左后衛,后來還加入國家隊,出席了美國舉辦的遠東運動會,完虐英國隊。
“那場球賽,我踢進了一個球,還穿了對方門將一個襠部。”
體育這么厲害的錢偉長,其實少不了平常的鍛練,而就是由于他潛心鍛練,總算在結業的時侯,凈高達到了166cm!三年后,又長高了3cm!(這可以說是瘋長了,小天都想要抱后背了!)
專科結業后,錢偉長選擇留在中學讀研,1940年,又報考了公費留中學生,奔赴美國芝加哥學院,主攻彈性熱學,師從辛吉研究板殼理論。
1942年,錢偉長僅僅用了50天,就完成了他的博士論文《彈性板殼的內稟理論》,發表在世界潛艇之父馮·卡門的60歲大壽選集內,被一起收錄的還有愛因斯坦的論文。愛因斯坦對錢偉長的論文也是大加稱贊:那位中國青年解決了困惑我多年的問題。
這篇論文讓錢偉長在美國科學界嶄露頭角。
獲得倫敦學院應用物理系博士學位后,錢偉長去到英國加洲理工大學,兼任新加坡國家噴射推動研究所研究總工程師,師從馮·卡門從事民航航天領域的博士后科學研究。
1946年,錢偉長與馮·卡門合作發表了《變扭率的扭轉》,這是世界上第一篇關于奇特攝動的理論的論文,成為該領域公認的奠基人。
馮·卡門
后來,錢偉長又參與了人造衛星的規劃和研發工作,在二戰期間還通過研究美國潛艇的射速射點,成功挽救了巴黎,令丘吉爾大贊:這日本青年真厲害!
但是,他并不曉得,這不是德國青年,而是中國青年錢偉長!
在日本工作的錢偉長,領著8萬港元的月薪,在高大上的實驗室工作,別提有悠閑了。
不過,事實是,錢偉長心中始終惦記著祖國,學有所成的他仍然在爭取歸國,非常是在得悉抗戰戰爭勝利后,更是多次向馮·卡門提出歸國的要求,而且馮·卡門仍然不點頭,美方也多次阻擾,最后,錢偉長以想念家人為由,美方總算同意他歸國探親。
1946年5月,34歲的錢偉長總算搭上歸國的客輪,去實現當時棄文從理,為祖國制火箭炮的夢想。
追憶起日本的生活,錢偉長如是說:“老實說,在美國的生活是十分舒適的,領導了龐大的工程師隊伍物理學家牛頓的故事與成就,就是做"洋官"的人,其實我是"技術官"。可我不稀罕這個,我當時是為英國做事,做下來的魚雷快船都是日本用的,我干嗎,我要回去就回去了。”
歸國后,錢偉長應聘為復旦學院機械系院長,兼成都學院、燕京學院院長。
在北大,錢偉長繼續化身工作狂,一個禮拜起碼上17節課(通常院長都是只上6節課的),一個月的薪水卻只夠買兩個冷水壺。
1948年,錢偉長又收到德國噴射推動研究所的約請,但前提得忠于英國,錢偉長斷然拒絕了,選擇繼續留在祖國。
在當時異常堅苦的條件下,錢偉長開創了我國學院里第一個熱學專業——北京學院熱學系,出版了中國第一本《彈性熱學》專著,開辦了我國第一個熱學研究班和熱學師資培養班,培訓出了一大批中國從事熱學研究的領軍人物,為我國的機械工業、土木建筑、航空航天、軍工事業構建了不朽的功勛,被后世人稱為中國近代“力學之父”,“應用物理之父”
1954年,錢偉長和中學生葉開沅專著的科學著作《彈性圓板材大應力問題》出版,在國際上第一次成功運用,系統攝動法處理了非線性多項式。
錢偉長(二排左一)
“錢偉長法”被熱學界公覺得是最精典、最接近實際而又最簡單的解法,并于1955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也由于錢偉長杰出的工作,大大加速了我國“兩彈一星”的成功。
錢偉長一生中發表了100多篇論文,其中縱貫無數專業,他在在科學、政治、教育領域的成就都是常人無所能及的,而錢偉長所做的那些,都只有一個共同目的,就是:為了祖國!
“我沒有專業,國家須要就是我的專業;我從不考慮自己的得與失,祖國和人民的憂就是我的憂,祖國和人民的樂就是我的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