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數學二年級斜面機械效率實驗結果知識點
研究邊坡的機械效率之間有何關系?
推定:當斜面的光滑度相同時,斜面的傾斜度越大,機械效率越高
設計實驗:設備:斜面、木塊、*彈簧測力計、秤
(實驗時保持鐵塊重量g和斜面長度s不變,但改變斜面高度h和張力f)
進行實驗:(將測量數據填入下表)
①用彈簧測力計測量鐵塊的重力g
②用標尺l測量斜坡的寬度s和高度h1
③用彈簧測力計拉動鐵塊做勻速直線運動,讀出拉力f1
④改變斜坡的坡度,測量斜坡的高度h2
⑤ 用彈簧測力計拉動鐵塊做勻速直線運動,讀出拉力f2
形式一
坡度漸緩漸陡
物體重量g/n
傾斜高度h/m
沿斜率的拉力 f/n
坡口寬度s/m
有用的工作 w 有/j
總工作 w 總計/j
機械效率
慢點
更陡峭
第二部分:初三數學與機械能知識點
1. 鑼
(1)功的定義:力和沿力方向傳遞的位移的乘積。 它是描述力對空間的累積作用的數學量,是一個過程量。
定義公式:w=fscos,其中f為力,s為力作用點(對地面)的位移,為力與位移之間的傾角。
(2)如何估算工作量:
①恒力功可根據w=fscos估算,該公式僅適用于恒力功。 ②根據w=pt,估算一段時間內平均完成的功。 ③利用動能定律估算力所做的功,特別是變力所做的功。 ④ 根據功是能量轉換的量度,可以依次計算功。
(3)摩擦力和空氣阻力所做功的估算:做功的大小等于力和距離的乘積。
相對運動的兩個物體的一對相互摩擦力所做的總功:w=fd(d為兩個物體之間的相對距離),w=q(摩擦生熱)
2. 電源
(1)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力做功速度的化學量,是標量。 在求力量的時候,我們要分清是求那個力的力量,還是求平均力量,還是求瞬時力量。
(2)功率估算 ①平均功率:p=w/t(定義公式)表示t時間內的平均功率,無論是恒力做功還是變力做功,都適用。 ②瞬時功率:p=和v分別表示t時刻的功率和速度,是三者之間的傾角。
(3)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額定功率:機箱正常工作時的最大功率。 實際功率:機箱的實際輸出功率,可以大于額定功率,但不能長時間超過額定功率。
(4)車輛的起動問題一般來說,機車的功率或底盤的功率實際上是指其牽引的功率。
①恒功率p啟動:機車的運動過程是先做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然后以最大速度vm=p/f做勻速直線運動。
②恒牽引力f起動:機車先勻加速運動,當功率減小到額定功率時,速度v1=p/f,然后開始以減小的加速度做加速運動,最后勻速運動直線運動的最大速度vm=p/f。
3、動能: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量稱為動能。 表達式:ek=mv2/2
(1)動能是描述物體運動狀態的化學量。
(2)動能與動量的區別與聯系
① 動能是標量,動量是矢量。 動量改變時,動能不一定改變; 當動能改變時斜面機械效率實驗,動量也必須改變。
②兩者的化學意義不同:動能與功有關,動能的變化是用功來衡量的; 動量與沖量有關,動量的變化是用沖量來衡量的。 ③兩者的尺寸關系為ek=p2/2m
4. ★★★★動能定律:外力對物體所做的總功等于物體動能的變化。
表達:
(1) 動能定律的表達式是在物體受到恒定力作用并作直線運動的情況下得到的。 但它也適用于改變力和物體使字線運動的情況。 (2)功和動能都是標量,不能用矢量定律分解,因此動能定律沒有重量公式。
(3)應用動能定律只考慮初態和終態,不受守恒條件的限制,不受力和化學過程性質變化的影響。 因此,任何涉及力和位移而不涉及力的作用時間的動力學問題都可以用動能定律來分析和解答,但通常比使用牛頓運動定律和機械能守恒定律要簡單。
(4)當物體的運動由若干個數學過程組成,且無需研究過程的中間狀態時,可以將這些數學過程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從而避免了每個運動的具體細節該方法具有流程簡潔、方法巧妙、計算量小等優點。
5.重力勢能
(1)定義:月球上的物體具有與其高度相關的能量,稱為重力勢能,
①重力勢能是由月球和物體組成的系統共享的,而不是物體本身。 ②重力勢能的大小與零勢能面的選擇有關。 ③重力勢能是標量,但可分為+和-。
(2)引力功的特點:引力功僅由初始位置和最終位置的高度差決定,與物體的運動路徑無關。 wg=mgh.
(3)做功與重力勢能變化的關系: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勢能增量的負值。此時
6. **勢能:物體因**變形而擁有的能量。
★★★7.機械能守恒定律
(1)動能和勢能(重力勢能、絕對勢能)也稱為機械能,e=ek+ep。
(2)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內容:在只有重力(和*彈簧*力)做功的情況下,物體動能和重力勢能(和*勢能)相互轉化,但是機械能的總量保持不變。
(3)機械能守恒定律的表達式
(4)系統機械能守恒的三種表示方法:
①系統初態總機械能e1等于終態總機械能e2,即e1=e2
② 系統總引力勢能ep的減少量等于系統總動能ek的增加量,即ep的減少量=ek的增加量
③如果系統中只有兩個物體a和b,則物體a減少的機械能等于物體b減少的機械能,即ea的減少=eb的增加
【注意】解題時選擇哪種表達方式要根據題意靈活選擇; 需要注意的是,選擇公式①時,必須指定零勢能參考面,而選擇公式②和公式③時,可以不指定零勢能參考面,但必須指定能量折減和折減。杰出的。
(5)判斷機械能是否守恒的方法
① 通過功判斷:分析物體或物體的受力情況(包括內力和外力),明確各力做功的情況斜面機械效率實驗,是否只有重力或*彈簧*力對物體或系統做功,沒有其他力做功或其他力做功如果代數和為零,則機械能守恒。
②通過能量轉換來判斷:如果物體系統中只有動能和勢能相互轉換,而沒有機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量之間的轉換,則物體系統的機械能守恒。
③ 對于一些諸如繩索突然拉緊、物體間非永久碰撞等問題,除非題目很具體,否則機械能不會守恒,完全非永久碰撞時機械能也不會守恒。
8.函數關系
(1) 當只有重力(或*彈簧*力)起作用時,物體的機械能守恒。
(2)重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等于物體重力勢能的減少:wg=ep1-ep2。
(3)外力對物體的合力所做的功等于物體動能的變化:w=ek2-ek1(動能定律)
(4)重力以外的力(或*彈簧*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等于物體機械能的變化:wf=e2-e1
9.能量與動量的綜合利用
動量和能量的綜合問題是小學熱科學中最重要的綜合問題,也是一個比較困難的問題。 在分析此類問題時,首先應該構建清晰的化學圖景,形象化數學模型,選擇數學定律,并構造多項式來解決它們。 這部分的主要模型是碰撞。 在碰撞過程中,通常遵循動量守恒原理,但機械能不一定守恒。 它對于極端碰撞是守恒的,但對于非排它碰撞則不是。 總能量是守恒的。 對于碰撞過程的能量,需要分析物體之間的傳遞并進行轉換。 因此,構造了碰撞過程的能量關系方程。 根據動量守恒定律和能量關系分別構造多項式,并同時求解兩者是解決本部分數學問題的常用方法。
第三部分:一年級選修課數學知識點
中學最重要的階段,一定要掌握好中學,多做題,多練習,為中考而奮斗。 小編為大家整理了14個一年級選修數學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重力:g=mg
2、摩擦力:
(1)滑動摩擦力:f=fn表示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成反比。
(2)靜摩擦力: ①對于普通靜摩擦力的估算,應采用牛頓第二定理,不可亂用
f=② 最大靜摩擦力有一個估算公式:f=fn(注:這里與滑動摩擦定理中的不同,但總的來說,我們認為是一樣的)
3、力的合成與分解:
(1)力的合成和分解應遵循平行四邊形規則。
(2)具體估計是解三角形,用直角三
未完,繼續閱讀 >
第四部分:初三數學選修知識點
1.運動學基本概念
1.參考系:描述物體運動時選擇的另一個物體作為標準。
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都是相對于參考系而言的。
參考系的選擇是任意的,并且假設選擇作為參考系的對象是靜止的。 選擇不同的物體作為參考系可能會導致不同的推論,但選擇應該使運動的描述盡可能簡單。
一般以地面為參考系。
2、質點:
①定義:用于替換物體的品質點。 粒子是一種理想化的模型,也是科學的具體表現。
②物體可以看作粒子的條件:在研究物體的運動時,可以忽略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對研究結果的影響。
未完,繼續閱讀 >
第五部分:初三數學選修知識點
1、解決熱科學問題的堡壘堅固,受力分析是關鍵; 分析力*質量力,根據療效進行處理。
2、仔細分析受力,定量估算七種受力; 查看重力提示,根據狀態確定力; 先有*力,后有摩擦,相對運動是基礎; 萬有引力存在于萬物之中,電場力的存在無疑; 洛倫自力安培力的本質是兩者的統一; 垂直力最大,要注意平行力。
3、與確定方向的線相同,估算的結果只是數量。 如果某個量的方向不確定,則指定估計結果; 兩個力的合力由小到大,兩個力形成角度q,采用平行四邊形法; 合力隨q變化,僅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間,多個力共同作用在另一側。
揭示多力問題的狀態,通過正交分解求解,并可求解三角函數。
4.散熱問題較多,
未完,繼續閱讀 >
第六部分:初三數學選修第二知識點
對于高二第二數學選修課的學習,需要總結初三第二數學選修課所學的知識點,這樣才能全面的學習高三數學。初中。 為了幫助大家節省總結的時間,小編為大家總結一下。 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總結一下初三第二次數學選修課的知識點,供大家參考。
曲線運動
1、曲線運動中,質點在某一時刻(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曲線上該點的切線方向。
2、物體作直線或曲線運動的條件:
(已知物體受到合外力f時,會在f方向形成加速度a)
(1)若f(或a)的方向與物體速度v的方向相同,則物體作直線運動;
(2)如果f(或a)的方向與物體速度v的方向不同,則物體作曲線
未完,繼續閱讀 >
第七部分:初三數學選修知識點
1) 勻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ping=s/t(定義公式)
2. vt2的有用推導——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vt/2=vping=(vt+vo)/2
4.最終速率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度)而a取反,則a0}
8、實驗推導 s=at2 {s為連續相鄰相等時間(t)內的位移差}
9、主要化學量及單位:初速度(vo):m/s; 加速度(a):m/s2; 最終速度(v
未完,繼續閱讀 >
第八部分:化學選修1知識點總結
1.運動學基本概念
1.參考系:描述物體運動時選擇的另一個物體作為標準。
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都是相對于參考系而言的。 參考系的選擇是任意的,并且假設選擇作為參考系的對象是靜止的。 選擇不同的物體作為參考系可能會導致不同的推論,但選擇應該使運動的描述盡可能簡單。
一般以地面為參考系。
2、質點:
①定義:用于替換物體的品質點。 粒子是一種理想化的模型,也是科學的具體表現。
②物體可以看作粒子的條件:在研究物體的運動時,可以忽略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對研究結果的影響。
未完,繼續閱讀 >
第九部分:中考化學機械能知識點
1. 鑼
(1)功的定義:力和沿力方向傳遞的位移的乘積。 它是描述力對空間積累作用的化學量,是一個過程量。
定義公式:W=F·s·cosθ,其中F為力,s為力作用點(對地面)的位移,θ為力與位移之間的傾角。
(2)如何估算工作量:
①恒力功可根據W=F·S·cosθ估算,該公式僅適用于恒力功。 ②根據W=P·t,估算一段時間內平均完成的功。 ③利用動能定律估算力所做的功,特別是變力所做的功。 ④ 根據功是能量轉換的量度,可以依次計算功。
(3)摩擦力和空氣阻力所做功的估算:做功的大小等于力和距離的乘積。
兩個相對運動的物體
未完,繼續閱讀 >
第十部分:初三數學機械波知識點
機械沖擊在介質中的傳播稱為機械波()。 機械波和電磁波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 機械波是由機械振動形成的,電磁波是由電磁振蕩形成的; 機械波的傳播需要特定的介質,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也不同。 它根本無法在真空中傳播。 ,而電磁波(如光波)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機械波可以是橫波和縱波,但電磁波只能是橫波; 機械波與電磁波的許多數學性質是一致的,例如:折*、反*等,描述它們的化學量也是相同的。 常見的機械波有:水波、聲波、地震波。
機械振動形成機械波,機械波的傳播必須有介質。 有機械振動但不一定
未完,繼續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