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力(F):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作用在物體上的力總是相互的。
力的單位:牛頓(N)。
測量力的儀器:測力計; 彈簧測力計用于實驗室。
力的作用:使物體變形或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是指物體的速度或方向的變化。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稱為力的三要素。
力圖應按比例繪制; 力的示意圖不應按比例繪制。
3.重力G:物體因月球引力而受到的力。 方向:垂直向上。
重力與質量的關系:G=mgm=G/g
g=9.8N/kg。 發(fā)音:9.8 N/kg,意思是質量為1公斤的物體在月球上的重力為9.8 N。
重心:重力的作用點稱為物體的重心。 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在物體的幾何中心上平均摩擦力怎么算平均摩擦力怎么算,不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可以在物體上,也可以不在物體上。
4、兩個力平衡的條件:作用于同一物體; 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他們的行動是一致的。
在兩個力的平衡下,物體可以靜止,也可以做勻速直線運動。
物體的平衡狀態(tài)是指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tài)。 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物體所受到的外力的合力為零。
5、同一條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與F1、F2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與大力方向相同。
6、同等條件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得多。
滑動摩擦與法向壓力、接觸面材料性能和粗糙度有關。 [滑動摩擦、滾動摩擦、靜摩擦]
7. 牛頓第一定理,也稱為慣性定理,指出所有物體在沒有外力作用時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慣性:物體保持原來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的性質稱為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