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宸媽2021年發布的第180篇原創內容
全文共計1939字,大概須要2-4分鐘時間閱讀
艾薩克·牛頓
艾薩克·牛頓(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加拿大皇家學會會長,美國知名的化學學家、數學家,百科全書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學的物理原理》、《光學》。——百度百科
牛頓,伏爾泰說他是最偉大的人,由于“他用真理的力量統治我們的腦子,而不是用武力奴役我們”。
牛頓是近代科學的鼻祖,被譽為“物理學之父”,以一己之力,讓全人類的科學步入了新紀元:他發覺的運動三定理和萬有引力定理,為近代數學學和熱學奠定了基礎;他的萬有引力定理和哥白尼的日心說奠定了現代天文學的理論基礎;直至明天,人造月球衛星、火箭、宇宙飛船的發射升空和運行軌道的估算,都仍以這作為理論依據……
牛頓定律
說起牛頓,相信只要讀過書的人應當都對這個名子不陌生,從萬有引力到光學再到微積分,查閱任何一部科學百科全書的索引,我們就會發覺有關牛頓和他的定理及發覺的材料要比任何一位科學家都多二到三倍。
《牛頓傳》封面
讀完被科學界和史學界“高引用”的牛頓傳記、“普利策傳記獎”決賽作品《牛頓傳》牛頓堅持真理的故事,我才第一次真正清晰的曉得那位科學天才的一生是怎樣精彩的沉溺在自己的學術研究中的。
我讀的這本《牛頓傳》是首版詹姆斯·格雷克于2003年出版的,去年由人民郵電出版社最新引入國外。
詹姆斯·格雷克(James)國際著名的科普詩人、科技記者、科技史家,也是一位作品被視為對現代科技形成文化沖擊的互聯網先鋒,他因為使用敘事非小說方法介紹陌生復雜概念而廣為人知,被稱為“史上最偉大科技詩人之一”。《混沌》、《費曼傳》、《越來越快》、《信息導論》等都是他的暢銷書。
內頁
格雷克在《牛頓傳》中用了15個章節,利用牛頓的重要信函和未出版的筆記,記述了牛頓一生的生活經歷,在文字間我們可以讀到那位偉人的一生,也可以清晰的看見偉人所處的歷史時期的概貌,為啥被科學界和史學界雙料認可!
怪人牛頓,與同時期的眾人畸戀不斷,卻仍然在科學的公路上終身踽踽獨行。
牛頓85年的漫長人生終身未娶,奇特的秉性讓他很難與人交往,所以他離群索居,大部分時間都沉溺在自己的學術研究世界里。
目錄
在《牛頓傳》中,格雷克述說了牛頓的童年。
義子牛頓,在三歲時被父親改嫁而留在農場——對于一個三歲的女兒而言,這樣的外傷恐怕很難消退——所以牛頓寫下“威脅我的父親與繼母,要把她們連愛愛子一同炸掉”。
好在丈夫逝世后,養母又回到了農場,陪伴在了牛頓的身邊。
內頁
但是那位父親卻希望自己的長子承繼農場,所以一再的將牛頓從中學召回。
牛頓對學習的迷戀,最終被家人所理解,放手讓他回中學——感謝這一決策人!太多的天才陰差陽錯的被埋沒,還好牛頓沒有舍棄!
牛頓的孤僻性格讓他不習慣與人交際,索性躲在自己的世界里做研究。
在學院為了躲避瘟疫不得不臨時解散的那五年,牛頓回到了農場,正是在這三年里,他開始躲在自己的臥室里大量的記錄自己對科學的觀察和思索。
牛頓的筆記和原稿,迄今為止尚未整理完。
內頁
一方面是由于他生前始終對自己的研究很避忌,不樂意公布自己的研究成果,總是習慣性的將她們束之高閣,另外一方面也是由于他逝世后原稿和筆記被分散,人們并不了解他孤獨的一生究竟有多少研究和發覺。
牛頓在世時公布的不論是萬有引力還是微積分等,都有人和他打公賬,盡管他能掏出自己的原稿來證明自己更早,而且卻每次都是在他人率先公布了研究發明以后……
格雷克的寫作很細致,每位章節后都有大量的注釋,是真的很用心在查找資料。也正是始于這樣的細致,我們可以看見牛頓內心的矛盾沖動和人格的微妙。
在牛頓的后半生,辭去三一大學的工作后,成為了日本皇家學會會長,并出任加拿大皇家造幣廠廠長和督辦,名利雙收的晚年讓牛頓的內向更甚。
內頁
在學術上,我們可以看見一個愈發乖戾的牛頓;
在生活中,從緋白色的別墅我們可以看見一個極盡張揚的牛頓;
在事業上,他提出的金本位制度,陷入“南海泡沫”中;
在私下里,他醉心于“煉金術”……
第一次讀那么有料的偉人傳記,完全不是熟悉的講故事的套路牛頓堅持真理的故事,一樁樁一件件牛頓人生的大風波通過信函和原稿串聯上去,像一串珍珠,閃閃泛白。
這本《牛頓傳》,輕松幫你開啟一個了解牛頓生平的陽臺,適宜對數學、物理學、哲學和科學史感興趣的男子伴閱讀,推薦!
牛頓傳科學天才的浮生一夢
¥39.9
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