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論踩踏效應,
不知道怎么往下看
”
回上海前,一位老鄉(xiāng)來找我和他的孩子“聊天”。
這次聊天的話題是圍繞“高考”展開的。
家長們都很著急,想要幫助孩子獲得更多的“軟實力”,看看能否得到985/211大學的“青睞”。
我一一給他分析了藝考、比賽加分、體育特長、甚至公費師范生的現(xiàn)狀。 最后我發(fā)現(xiàn)最適合孩子的方式就是踏踏實實做題。
家長們越聽,心就越冷。 他們從一開始就充滿憧憬,到最后罵媽媽:“這高考不是騙局嗎?再這樣下去,農(nóng)民的孩子以后就不能站起來了嗎?”
我無語了。
你還記得這幾年流行的毒雞湯嗎?
“窮苦人家,養(yǎng)出貴子,越來越難了。”
我特別能理解這位家長的心情,所以隨著高考臨近,我突然想寫點東西。 正如問題所言,2020年高考獲獎者依然是“小歡喜”。
《小歡喜》是一部豆瓣評分8.3的電視劇。 剛播出的時候就經(jīng)常上熱搜。
我們先來說說結果。
我說的高考“小歡喜”得主就是上面的喬英子、黃志濤、林磊兒、王一迪、方一凡和季陽陽。
第1部分。
如果有人問你:排名前1%的高中生是靠天賦還是靠努力?
你的答案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我想給你一個答案:
這既不是天賦,也不是努力。
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十幾年來成長環(huán)境、出身階層、教育資源等因素形成的綜合結果。
喬英子考入南京大學。 她的父親是北京著名的投資家,母親是春風中學的骨干教師。
有人說:“這個好孩子,卻把她媽媽逼得抑郁了。”
《虎媽貓爸》中的畢大千也被當作反面教材。
我想說,畢大千教育出來的虎媽勝男,北大畢業(yè),進入大公司,嫁給了北京戶口的貓爸拉塞爾。 她事業(yè)和愛情都很好。
沒有畢大千,就沒有今天的勝男。
你聽說過遺忘曲線嗎?
當我們學到一些東西的時候,我們需要大量的練習來鞏固它。
還有21次規(guī)則。
“烏鴉”這個詞需要重復21次才能被記住,一個動作持續(xù)21天才能形成習慣。 這是事實。
抖音網(wǎng)紅@夏布利斯奶奶,是“言傳身教”的典范。
我們來看看化學老師是如何教他的“歐米茄”孫子背詩的。
制造乙烯,
硫酸乙醇三比一
加入破碎的瓷器并混合在一起
溫度計插入液面下方
快速加熱至170
從排水中收集乙烯
別說我是高二學生,就是本科畢業(yè)生也聽得津津有味。
有些人可能會說,“這沒有用”,或者“小孩子只能呻吟”。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
這就是我們高考需要掌握的知識網(wǎng)絡圖。
這就是一個貧困生身邊的人能給他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他自己努力答題、背單詞,到了中考的時候,他已經(jīng)達到了這個水平。
這是@ 等人的導師。
《小歡喜》中的一個比喻是喬英子媽媽的家教。
你告訴我,這兩類人受過12年的教育。 高考的起點真的一樣嗎?
長大后的Omega,面對高中化學卻找不到“熟悉”的感覺。 你相信嗎?
喬英子上了高中,媽媽還需要操心物理嗎?
北大一位耿直男生表示,考上清北的家長一半是老師,或者家長中有一個是老師。
就像很多人吐槽《小歡喜》一樣,喬英子是天文館雙語解說員,玩樂高。 她怎么看起來像個高中生?
您認為大家的知識網(wǎng)絡、思維獲取一定要以“衡水模式”為基礎嗎?
看看英子家里的核心配置:隔音的書房和臥室。
不得不說,無論是平年還是2020年,喬英子高考都會是第一名。
高考宣誓儀式上,喬英子信心滿滿地在心愿氣球上寫下自己的夢想“CASA(中國國家航天局)”。
宋茜有底氣把女兒的名字改成“清華北大之一”,并讓英子加上“我一定能考700分”。
700分意味著什么? 參加過高考的人都知道這一點。
第2部分。
季陽陽的父親是北京市副區(qū)長。
但他的叔叔很有錢包勝男高中物理,他的生日禮物是一輛法拉利。
電視劇一開始,季陽陽就處于留級邊緣。 據(jù)李老師說,她“本科考不上”。
距離高考還有300天左右。
這個時候,大家的注意力應該還是集中在季區(qū)長如何學會卡丁車、學會上網(wǎng)、向季陽陽道歉讓自己開心的時候,卻忽略了最關鍵的線索:
我們邀請了北京西城四大天王一對一輔導。
這四位老太太到底有多厲害?
宋茜是他們的學生。
宋倩愿意送英子去補課,而她則退居二線。
季陽陽從認真跟四位老師上課到準備高考,只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
但在電視劇的大結局中,她憑借自己的成績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學(這不是我想要的,我不想讀書)
最后,我出國去慕尼黑學習汽車。
有人說這是無稽之談。 你的高考成績能在三個月內(nèi)提高200分以上嗎? 就連神仙也教不了。
但我告訴你,這種可能性是完全可以實現(xiàn)的。
2016年我在北京擔任住家執(zhí)事(相當于管家)。
主要職責是幫助房東即將參加中考(中考)的孩子安排導師一對一輔導。
孩子距離中考還有不到2個月的時間,6科總分還不到200分。 即使你不了解北京的教育環(huán)境,你也知道,這個成績根本無法讓你考上中考。
說白了,我可能連好的中專都考不上。
但主人舍得花錢,請了6位私人家教包勝男高中物理,每天6節(jié)課,2個月就考上了高中。
你找借口說別人的孩子辛苦了。
請問哪個孩子在高中,特別是高三不努力呢?
你說這孩子多聰明,多有才華。
別對自己撒謊了,好嗎? 智障兒童都在特殊學校就讀。
貧困家庭的學生都以為條條大路通羅馬,而我卻風雨無阻地騎了十年自行車,遠遠領先于其他人。
但我不希望二代在沖刺的時刻坐上火箭。
第 3 部分。
方一凡是全劇最亮眼的地方,也是全劇最神奇的地方。
我的父親是一名高級法律官員,我的母親是一名高級財務官員。
乍一看,這聽起來像是坐在辦公室里的精英。
他也是個渣男。
高三年初,他和季陽陽是僅有的兩個被認為無法通過本科考試的人。
季陽陽的父親是誰? 他舅舅到底有多厲害? 方一凡只是一個工薪階層,后來父母都下崗了。
這時候大家應該感覺到,這是疫情后貧困學生的代表。 雖然整個高中都沒有好好做好本職工作,但他們在高三的時候就努力學習,以本科的軌道考上了大學。
別忘了,他考的是南京藝術學院。
很多人對藝術考試的學費并不了解。 我將發(fā)布一張圖片:
據(jù)稱,疫情不會影響普通高考學生。 試問哪個家庭可以輕易花費幾十萬、上百萬來為孩子“試錯”呢?
三線城市或鄉(xiāng)村有多少孩子能學“藝術”?
很多人也diss了這個片段,說太假了。
一個人高中已經(jīng)快過半了,怎么能學習藝術呢?
這和上轎打耳洞有什么區(qū)別?
我借用了知乎答主@Ming Ali 的這個見解:
“北京的踩踏效應太嚴重了!”
例如,如果有十名運動員在一條有十條跑道的跑道上跑步,比賽是100米,那么第一名的跑者無疑是跑得最快的。 當然,也有運氣,但實力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如果賽道擁擠,一百名跑步者中,獲得第一名的概率大的不是跑得最快的人,而是運氣最好的人。
賽道太擁擠,人的體力受到阻礙。 相反,心機和心計能力更強的人,獲勝的機會可能更大。
候選人數(shù)以百萬計,一分就能分出數(shù)千人的排名。 當每個人的實力都差不多的時候,運氣和加分改變命運的比例就被無限放大了。
一些完全沒有意義的關于規(guī)則細枝末節(jié)的思考就變得重要了,因為當大家實力差不多的時候,這些細枝末節(jié)就成為決定勝敗的關鍵。
不得不承認,方一凡的“運氣”非常好。
他們的家庭經(jīng)濟資源(一套房子賣了1000萬臺幣)和人脈(他的母親認識一位著名的高考老師,他的父親認識季區(qū)長)也可以支持他挑戰(zhàn)規(guī)則的“細節(jié)”。
第 4 部分。
我曾經(jīng)很羨慕林磊兒的好學習成績和疼愛他的叔叔阿姨。
后來我發(fā)現(xiàn)我錯了:林磊兒除了學習成績什么都沒有。
英子說這個8499是爸爸送的禮物,雷兒低下了頭。
當英子和媽媽鬧翻,躲在角落郁悶時,蕾兒強忍著淚水;
當文杰和方一凡化妝后吵架、擁抱時,蕾兒一臉羨慕地看著。
這和我自己成長經(jīng)歷中觸動我內(nèi)心最敏感神經(jīng)的一些時刻非常相似:
別人的父親給同學買了昂貴的玩具并與我分享,而我自己的父親已經(jīng)三個月沒有回家了。
住在親戚家里,看著別人的父母疼愛自己的孩子,卻不知自己的父母在哪里。
當我住在寄宿學校時,我很羨慕我的走讀生每天都有父母在學校門口接他們。 我期待著有一天,我的父母會站在學校門口,微笑著向我招手。
但我們知道,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就像磊兒一樣。 爸爸不會回來,媽媽也不會。
最重要的是,姨媽會賣掉房子,供表弟一帆學習藝術。 不可能賣掉房子讓她做同樣的事情(搬家和租房子不要妥協(xié),搬家對兩個孩子都有好處。)
正因為如此,磊兒符合我們對“貧困學術大師”的所有想象。
他傻傻的、可愛的、聽話的、懂事的。
但三尺冰,一日寒?
別忘了一件事,林蕾兒的媽媽也是一名優(yōu)等生。 他在福建接受了更加殘酷的高考訓練,北京的試卷全國最低。
我們來談談一個更實際的問題。 如果雷兒的成績能考上北京的清華大學,那在高考重點省份會是什么水平呢?
我還可以講一個更現(xiàn)實的故事。 原著中,林蕾兒考上了清華大學,但在父親去世后,她最終選擇了免學費的江南大學。
這就是貧困學生的現(xiàn)狀,是如此真實。
第 5 部分。
“小歡喜”,我沒有提到他的名字,看起來不像是一個普通的朋友。
黃志濤的叔叔是春風中學的老師,她的父母都在國外。 人們兩手準備;
王一荻的父親是一家大型國企的總經(jīng)理,在母親的計劃下,王一荻很早就開始籌劃藝考。
正如一位網(wǎng)友所說:
“小歡喜講述的是一群富二代高考的故事,與我們這樣的普通人無關。”
但仍有一大批高考學生家長被自己感動得落淚。
你一定看過這條抖音推送:
(視頻:吉林市高中、初中復課轉為網(wǎng)課,學生喊著口號含淚離校)
學生們離開學校時,高呼“加油”,高喊口號:
“楊帆揚帆破浪,21班,再創(chuàng)輝煌;青春飛揚,佳音揚帆遠航,少年十五立志最強。”
“179班肩上責任重大”
“我的生活由我掌控。”
消息也是積極正面的,“社會永遠會獎勵自學的人!高考一定能考上心儀的大學!”
繼吉林之后,牡丹江部分高中也停課。
有人說,我們都是一樣的,面臨著同樣困難的外部環(huán)境,誰會占別人的便宜呢?
事實上,你只說對了一半。 外部因素確實是一樣的,我們卻忽略了內(nèi)部因素。
貧窮的家庭能不能生出兒子,98%取決于你的家人給你多大的推動。
一位家長哭著說:“以前我們上學的時候,老師會照顧貧困家庭的學生,解答他們的問題。現(xiàn)在都是網(wǎng)上上課,別人家的孩子也能負擔得起家教,我家沒有。”甚至還有無線訪問。對不起,孩子。”
于是,無數(shù)人自發(fā)在網(wǎng)上發(fā)出這樣的疑問:“2020年高考網(wǎng)課下,寒門學子該怎么辦?”
這場疫情改變了很多事情,可能會改變很多高考學子的生活。
今年高考的獲獎者就是“小歡喜”。
也就是說,歷年高考得主都是“小歡喜”。
2020年高考即將來臨。
那么普通孩子呢?
放棄?
孩子,別傻了,高考也許不會改變你的命運,但卻是改變你命運的最好機會。
雖然這個可憐的學生身后沒有盾牌,但他的手中仍然有一支長矛。
一個貧窮的家庭,能有一個高貴的兒子,是很困難的。 我沒告訴你,寒門無貴子。
既然你有這個機會,為什么不呢?
正如一位博主所說:“現(xiàn)在普通人根本上不了北大,但誰告訴你你是普通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