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相顯微鏡:很多人喜歡把它寫成“金相顯微鏡”。 金相顯微鏡是專門用于觀察金屬、礦物等不透明物體金相組織的顯微鏡。 這些不透明的物體在普通的透射顯微鏡中是無法觀察到的,所以金相顯微鏡和普通顯微鏡的主要區別在于前者采用反射光,而后者采用透射光進行照明。 在金相顯微鏡中,照明光束從物鏡方向發射到被觀察物體表面,經物體表面反射,然后返回物鏡成像。 這種反射照明方法也廣泛應用于集成電路硅片的檢查。
單筒顯微鏡、視頻顯微鏡、便攜式顯微鏡等:這些類型的顯微鏡實際上是體視顯微鏡的延伸,它們的原理和性能是相同的。 這只是賣家為了方便銷售而采用的名稱。 真正的名字還是叫體視顯微鏡。
檢測顯微鏡:一般來說是改進的體視顯微鏡或金相顯微鏡。 對于觀察精度要求不高的物體,可以使用體視顯微鏡代替,如觀察晶圓、電路板等,而對于觀察精度要求高的物體偏光顯微鏡有哪些主要用途,則應使用后者,例如半導體硅片、金相標準、金屬材料等。因特殊需要,可選配暗場、偏光、樣品平整器等附件。
根據客戶需求,以上產品可連接電腦、電視、攝像頭、顯示器等多種型號及產品可供選擇
上海彩康光學儀器有限公司 生物顯微鏡 一般來說,顯微鏡可以分為三類:體視顯微鏡和生物顯微鏡。 由于用途不同,要求不同,產生了很多分支,但基本原理還是一樣的。 偏振光、相襯、透射和落射照明等仍然屬于生物顯微鏡。
光源:顯微鏡使用的光源主要有:熒光燈、LED燈、鹵素燈、白熾燈等,但市場上品種繁多,良莠不齊。 購買時應多加注意。
熒光顯微鏡:利用標本發出的熒光來觀察物體
體視顯微鏡:用于觀察物體的三維圖像等。
投影顯微鏡:可將物體圖像投影到投影屏上供多人同時觀察
倒置顯微鏡:用于細胞培養、組織培養和微生物研究
相差顯微鏡:用于觀察無色透明標本
暗視野顯微鏡:用于觀察細菌和螺旋體的運動
實用顯微鏡信息
顯微鏡是一種將小物體或物體的微小部分放大至高倍率以進行觀察的儀器或設備。 它廣泛應用于工農業生產和科學研究,也常用于生物和醫學工作。 它們大致分為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
光學顯微鏡是以可見光為光源的顯微鏡。 最初的光學顯微鏡是高倍放大鏡。 據記載,1610年之前,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伽利雷就曾制作出復式顯微鏡,用于觀察昆蟲的復眼。 這是一種具有目鏡、物鏡和鏡筒的顯微鏡,固定在支架上。 荷蘭人 A. van 是第一個使用顯微鏡進行科學觀察的人。 到了 18 世紀,顯微鏡在許多方面得到了改進,被廣泛使用,并作為商品生產。 1886年生產的帶有復消色差油鏡的現代光學顯微鏡達到了光學顯微鏡的分辨率極限。 19世紀末至20世紀60年代,發展了多種類型的光學顯微鏡,如:偏光顯微鏡、金相顯微鏡、暗視野顯微鏡、相差顯微鏡、干涉相差顯微鏡、熒光顯微鏡等。 20 世紀 80 年代末,開發了共焦掃描激光顯微鏡。
普通光學顯微鏡在結構上可分為光學系統和機械裝置兩部分。 光學系統主要包括目鏡、物鏡、聚光鏡、光闌和光源等。 機械裝置主要包括鏡筒、鏡柱、載物臺、鏡座、厚度調節螺桿等部件。 目鏡位于顯微鏡鏡筒上方,一般由兩個凸透鏡組成。 除了進一步擴大物鏡形成的實像外,它還限制了眼睛觀察的視野。 根據放大倍數,常用的目鏡有5倍、10倍和15倍。 3次。 物鏡一般位于顯微鏡鏡筒下方,靠近被觀察物體。 它由8到10個鏡頭組成。 它的作用是放大(創建物體的放大實像),保證圖像質量,提高分辨率。 常用物鏡按放大倍數可分為低倍物鏡(4×)。 、中倍率(10×或20×)、高倍率(40×)和油浸物鏡(100×)。 多個物鏡安裝在鏡頭更換轉盤上。 您可以根據需要旋轉轉盤選擇不同倍率的物鏡。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目鏡放大倍數乘以物鏡放大倍數。 例如,如果目鏡為10倍,物鏡為40倍,則放大倍數為40×10倍(放大倍數400倍)。 優秀的顯微鏡可以放大2000倍,可以分辨相距1×10-5厘米的兩個點。
聚光鏡位于顯微鏡載物臺下方,可將光源發出的光線聚集,將光線集中在標本上偏光顯微鏡有哪些主要用途,使標本受到均勻、適中的光強照射。 聚光鏡下端裝有孔徑光闌(孔徑),以控制光束的粗細。
普通光學顯微鏡的照明源位于聚光鏡下方。 它是一種特殊的強光燈泡,具有均勻的照明,并配有可變電阻來改變光的強度。
顯微鏡的目鏡和物鏡安裝在鏡筒的兩端,它們的距離是固定的。 將組織切片放在載物臺上,旋轉粗調螺絲,使載物臺靠近物鏡。 組織切片進入物鏡的第一焦平面,在目鏡中可以看到標本中的組織圖像。 然后用微調螺絲使目鏡中的圖像清晰以便觀察。 改變放大倍率時,必須更換目鏡或物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