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數學第2冊教學設計題目 1.1分子熱運動教學目標 1.通過演示實驗,證明所有物質的分子都在不斷地進行不規則運動。 2、通過演示實驗分子熱運動演示實驗,讓中學生知道物體的溫度越高,分子的熱運動就越劇烈。 3、通過演示實驗,類比彈簧的彈力,使中學生理解分子間既有力又有引力。 教學重點 1.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斷地做著不規則的運動。 2、分子之間存在相互排斥。 教學困難。 用分子的熱運動來解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與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與關注的中學生 情景推導:我們的生活中有一些現象,墻內花開墻外香; 烹調時清香四溢; 去診所的時候聞到一股酸味等等,朋友們可以舉一些其他的例子嗎?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 新講義: 1. 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是極小的粒子。 如果把分子看成一個球體分子熱運動演示實驗,它的半徑大約是10-10米。 由于分子極小,所以一個物體所含的分子數量多得驚人。 一般情況下,1立方厘米的空氣中大約有2.7×1019個分子。 如果人數的速度能夠達到每秒100億,算上這個數字需要80多年的時間。 發現分子很小,一般分子半徑在10-10m量級。 11cm3的水中約有3.3×1022個水分子。 如果均勻地灑在月球表面,平均每平方分米有6000多個水分子。 [來源:科學網] 2 如果將水分子與乒乓球進行比較,就像將乒乓球與月球進行比較一樣。 在31個標準大氣壓下,1立方厘米的二氧化碳大約有2.7×1019個分子,讓那些二氧化碳分子從容器中逸出,如果1億個分子從容器中逸出,大約需要9000年的時間才能跑完。 2. 分子熱運動演示實驗:擴散現象 (1) 盛滿濃密甲烷二氧化碳的杯子放在底部,裝滿空氣的杯子放在上面,移去玻璃架。 (2)組織中學生自己做墨水擴散實驗: (3)再看幾個實驗。 (根據液體和固體擴散實驗課本圖)無色清水和紅色硝酸銅堿液將鉛片和金片緊緊壓在一起,存放5年后分開,可以看到相互溶入約1毫米。 推論: (1) 擴散:不同物質在接觸時相互進入的現象。 (2)擴散現象表明所有物質的分子都在不斷地隨機運動; 同時也說明分子之間存在縫隙。 分子的運動與溫度有關,所以分子的不規則運動稱為分子的熱運動。 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 ,所以這些隨機運動被稱為分子的熱運動。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