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立偉
區域:廣東省-長沙市-長沙縣
中學:長沙縣園橋鎮中心校區
共1節課
第一節分子熱運動中學數學任教2011年課程標準版
1 教學目標
1、知道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著隨機運動和熱運動
2.知道分子之間存在相互排斥
3. 能夠識別擴散現象并從分子運動的角度進行解釋
2 學業情況分析
這個班的小伙伴大多學習積極性比較高,興趣比較濃,比較主動,很少有同事因為基礎薄弱比較難學。 還是需要增加的。
3 重點難點
了解所有物質的分子都在做隨機的分子運動
4 教學過程 4.1 第一學期教學活動 活動一【講座】分子熱運動
第13章內功
第一節 分子的熱運動
【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1、已知所有物質的分子都在不斷地做無規則運動和分子熱運動。
2、知道分子之間是相互排斥的。
3. 能夠從分子動力學理論的角度識別擴散現象并加以解釋。
流程與技巧
演示實驗表明,所有物質的分子都在不斷地隨機運動。
通過演示實驗,中學生知道物體的溫度越高,分子的熱運動就越劇烈。
通過演示實驗和彈簧彈力的類比,中學生可以理解分子間既有力又有引力。
情緒心態和價值觀
通過演示實驗激發中學生對廣闊世界的興趣,使中學生通過直接感知了解難以直接感知的現象。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所有物質的分子都在不斷地隨機運動
難點:分子之間存在相互排斥
【指導過程】
【創設情境,推陳出新】
我們生活中有一些現象,如墻內花開,墻外芬芳; 烹調時清香四溢; 去診所的時候聞到一股酸味等等,朋友們可以舉一些其他的例子嗎?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
【獨立預演計劃】
請仔細閱讀教材,根據學習目標完成下列內容。
1、為什么打開一盒香皂后,還是聞到香味? 什么東西進了你的眼睛? 聞香的原因是____。
2、課本上的二氧化碳擴散實驗,為什么密度大的甲烷放在密度小的空氣下面? 是不是反過來了? 這背后的科學原因是什么?
實驗現象是____,
這個實驗說明。
3、教材圖中的液體擴散實驗,30天后,硝酸銅氨水與清水的界面逐漸變得模糊。 這個實驗說明。
4、鉛片和金片緊貼在一起,放置5年后會深深地溶入對方。這個實驗說明
5. 你認為影響傳播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你能舉個例子來支持你的推論嗎?
6、你認為影響傳播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你能舉個例子來支持你的推論嗎?
7、擴散現象表明分子在不斷運動,那么為什么固體和液體中的分子不會飛揚撲撲,而是總是聚集在一起,保持一定的體積?
8. 圖 16.1-5 能說明什么?
9、擴散現象表明分子之間存在間隙。 為什么很難壓縮固體和液體?
10.結合P126圖16.1-6理解分子間存在斥力
【課堂研究案例】
實驗一
展示之前裝滿甲烷二氧化碳的罐子。 表明瓶中紅褐色的二氧化碳是甲烷。 給我看一個空罐子,盡管里面充滿了空氣。把裝有甲烷的杯子倒進空瓶子里,然后看到紅棕色的二氧化碳流入空瓶子里,沉到瓶底
再取一個“空”瓶,按課本圖16.1--2倒扣在裝有甲烷二氧化碳的杯子上。 (溫馨提示:裝滿密度較大的甲烷二氧化碳的杯子在下,裝滿空氣的杯子在上。拆掉玻璃架,二氧化碳就不會流入空氣瓶了。)
1.過了一段時間,你在第二個實驗中看到了什么現象? _。
2. 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小于空氣分子熱運動演示實驗,為什么在第二個實驗中紅褐色的二氧化碳上升到高空,從而改變了空氣的顏色? _____。
3 為什么原本顏色較深的二氧化碳顏色會變淺? .
4、這個實驗能說明什么問題?
實驗二 將一滴紅墨水滴入一杯冷水中,稍等片刻,讓整杯水變成均勻的淺棕色。
實驗三:分別滴一滴墨水到盛有等量熱水和冷水的燒瓶中,比較墨水在兩個杯子中的擴散現象
例1:在一杯冷水中加糖,整杯水很快就會變甜。
示例 2:煮飯比泡菜更咸。
1、請再給出兩個相似的事實:,。
2、這個例子表明,影響分子運動速度的主要因素是高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
3、結合擴散現象形成的示意圖,你能對分子的運動做出這些猜想嗎?
4.所有物質的分子都存在。
實驗四,班主任根據圖片制作教具,建立數學模型,通過類比的方式讓中學生理解分子什么時候是引力,什么時候是力。
1、分子間的和同時存在。 那么,它什么時候表現為引力,什么時候表現為力呢?
2、“破鏡重圓”解釋說:當相鄰分子之間的距離很遠時,分子間就會出現斥力,這是可以的。
【現場培訓案例】
1、固體、液體和氣體分子之間的距離通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分子間斥力的順序通常是_
圖 15-1
2.下列哪一首詩歌、歌詞或諺語不是富含分子隨機運動的數學知識的是()
A。 稻花香說年好 B.酒香歌聲飛揚
C。 墻內花開墻外飄香 D.遠方來的同事
3、如圖15-1所示,在彈簧秤下懸掛一塊表面干凈的玻璃板,手握彈簧秤下端,將玻璃板剛接觸海面放置,逐漸提起彈簧秤, 并觀察舒碧離開海面后玻璃板還沒有離開海面時的彈簧刻度顯示
數的跡象,原因是。
4、“破鏡重圓”不能“重逢”的原因是()
A。 玻璃被打碎時分子間的排斥力消失 B.玻璃表面太光滑
C.玻璃的分子間作用力只有力沒有引力
D.玻璃碎片間距離過大,小于分子間距離無法相互吸引
5.下列現象中,不能用分子間引力的存在來解釋的
A。 為使橡皮繩拉長,必須施加拉力 B.擦黑板時,粉筆灰掉落
C。 兩張紙很容易用膠帶粘在一起 D.斷一根線需要很大的力
6.下列關于分子間斥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木棍很難被扭斷,說明木棍的分子間只有引力
B.液體很容易流動,說明液體分子間的作用力主要是
C.二氧化碳之所以容易被壓縮是因為二氧化碳分子之間沒有排斥力
D.隨著分子間距離的增加分子熱運動演示實驗,分子間的吸引力和作用力減小
7、將一根鉛條劈成兩段,然后合上原位,并施加一定的壓力,兩根鉛條又可以合在一起了,碎玻璃也合上了,也施加了一定的壓力,為什么它們不能放在一起?
第一節 分子的熱運動
課程設計 課堂記錄
第一節 分子的熱運動
1 第一學期教學活動 1 [] 分子熱運動
第13章內功
第一節 分子的熱運動
【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1、已知所有物質的分子都在不斷地做無規則運動和分子熱運動。
2、知道分子之間是相互排斥的。
3. 能夠從分子動力學理論的角度識別擴散現象并加以解釋。
流程與技巧
演示實驗表明,所有物質的分子都在不斷地隨機運動。
通過演示實驗,中學生知道物體的溫度越高,分子的熱運動就越劇烈。
通過演示實驗和彈簧彈力的類比,中學生可以理解分子間既有力又有引力。
情緒心態和價值觀
通過演示實驗激發中學生對廣闊世界的興趣,使中學生通過直接感知了解難以直接感知的現象。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所有物質的分子都在不斷地隨機運動
難點:分子之間存在相互排斥
【指導過程】
【創設情境,推陳出新】
我們生活中有一些現象,如墻內花開,墻外芬芳; 烹調時清香四溢; 去診所的時候聞到一股酸味等等,朋友們可以舉一些其他的例子嗎?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
【獨立預演計劃】
請仔細閱讀教材,根據學習目標完成下列內容。
1、為什么打開一盒香皂后,還是聞到香味? 什么東西進了你的眼睛? 聞香的原因是____。
2、課本上的二氧化碳擴散實驗,為什么密度大的甲烷放在密度小的空氣下面? 是不是反過來了? 這背后的科學原因是什么?
實驗現象是____,
這個實驗說明。
3、教材圖中的液體擴散實驗,30天后,硝酸銅氨水與清水的界面逐漸變得模糊。 這個實驗說明。
4、鉛片和金片緊貼在一起,放置5年后會深深地溶入對方。這個實驗說明
5. 你認為影響傳播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你能舉個例子來支持你的推論嗎?
6、你認為影響傳播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你能舉個例子來支持你的推論嗎?
7、擴散現象表明分子在不斷運動,那么為什么固體和液體中的分子不會飛揚撲撲,而是總是聚集在一起,保持一定的體積?
8. 圖 16.1-5 能說明什么?
9、擴散現象表明分子之間存在間隙。 為什么很難壓縮固體和液體?
10.結合P126圖16.1-6理解分子間存在斥力
【課堂研究案例】
實驗一
展示之前裝滿甲烷二氧化碳的罐子。 表明瓶中紅褐色的二氧化碳是甲烷。 給我看一個空罐子,盡管里面充滿了空氣。把裝有甲烷的杯子倒進空瓶子里,然后看到紅棕色的二氧化碳流入空瓶子里,沉到瓶底
再取一個“空”瓶,按課本圖16.1--2倒扣在裝有甲烷二氧化碳的杯子上。 (溫馨提示:裝滿密度較大的甲烷二氧化碳的杯子在下,裝滿空氣的杯子在上。拆掉玻璃架,二氧化碳就不會流入空氣瓶了。)
1.過了一段時間,你在第二個實驗中看到了什么現象? _。
2. 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小于空氣,為什么在第二個實驗中紅褐色的二氧化碳上升到高空,從而改變了空氣的顏色? _____。
3 為什么原本顏色較深的二氧化碳顏色會變淺? .
4、這個實驗能說明什么問題?
實驗二 將一滴紅墨水滴入一杯冷水中,稍等片刻,讓整杯水變成均勻的淺棕色。
實驗三:分別滴一滴墨水到盛有等量熱水和冷水的燒瓶中,比較墨水在兩個杯子中的擴散現象
例1:在一杯冷水中加糖,整杯水很快就會變甜。
示例 2:煮飯比泡菜更咸。
1、請再給出兩個相似的事實:,。
2、這個例子表明,影響分子運動速度的主要因素是高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
3、結合擴散現象形成的示意圖,你能對分子的運動做出這些猜想嗎?
4.所有物質的分子都存在。
實驗四,班主任根據圖片制作教具,建立數學模型,通過類比的方式讓中學生理解分子什么時候是引力,什么時候是力。
1、分子間的和同時存在。 那么,它什么時候表現為引力,什么時候表現為力呢?
2、“破鏡重圓”解釋說:當相鄰分子之間的距離很遠時,分子間就會出現斥力,這是可以的。
【現場培訓案例】
1、固體、液體和氣體分子之間的距離通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分子間斥力的順序通常是_
圖 15-1
2.下列哪一首詩歌、歌詞或諺語不是富含分子隨機運動的數學知識的是()
A。 稻花香說年好 B.酒香歌聲飛揚
C。 墻內花開墻外飄香 D.遠方來的同事
3、如圖15-1所示,在彈簧秤下懸掛一塊表面干凈的玻璃板,手握彈簧秤下端,將玻璃板剛接觸海面放置,逐漸提起彈簧秤, 并觀察舒碧離開海面后玻璃板還沒有離開海面時的彈簧刻度顯示
數的跡象,原因是。
4、“破鏡重圓”不能“重逢”的原因是()
A。 玻璃被打碎時分子間的排斥力消失 B.玻璃表面太光滑
C.玻璃的分子間作用力只有力沒有引力
D.玻璃碎片間距離過大,小于分子間距離無法相互吸引
5.下列現象中,不能用分子間引力的存在來解釋的
A。 為使橡皮繩拉長,必須施加拉力 B.擦黑板時,粉筆灰掉落
C。 兩張紙很容易用膠帶粘在一起 D.斷一根線需要很大的力
6.下列關于分子間斥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木棍很難被扭斷,說明木棍的分子間只有引力
B.液體很容易流動,說明液體分子間的作用力主要是
C.二氧化碳之所以容易被壓縮是因為二氧化碳分子之間沒有排斥力
D.隨著分子間距離的增加,分子間的吸引力和作用力減小
7、將一根鉛條劈成兩段,然后合上原位,并施加一定的壓力,兩根鉛條又可以合在一起了,碎玻璃也合上了,也施加了一定的壓力,為什么它們不能放在一起?
加載請稍候...
標簽: 1, 分子, 運動, ppt, 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