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鏡成像規律生活實驗:神奇的瓶子
序言
新課標“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是20個中學生稱作實驗之一,是小學數學的一個重要探究實驗,是歷年來高考熱門考點。
本文為師生提供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中的精典情境以及考點梳理,借以幫助中學生在臨近期終考提升復習效率,培養中學生的學科素質。
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精典四圖)
【經典題型1】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如圖所示。
(1)如圖甲所示,該透鏡的焦距是10.0cm,組裝器材時,應調節燭焰、透鏡、光屏,使它們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當把燃起的蠟燭置于圖乙位置時,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放大的虛像。假如將蠟燭遠離透鏡,要想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應將光屏向緊靠(選填“遠離”或“靠近”)透鏡的方向聯通。
(3)當把蠟燭移到離透鏡25cm處時,聯通光屏可得到一個縮小的像(填“放大”或“縮小”).拍照機、投影儀、放大鏡這三種光學儀器正常使用時,與這些成像情況一致的是拍照機。光屏在得到清晰的像后,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互換,能(填“能”或“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4)當燭焰通過凸透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虛像時,小明將透鏡向下聯通,則屏上的像將向下(選填“上”或“下”)聯通。
(5)當燭焰通過凸透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虛像時,小明將蠟燭向下聯通,則屏上的像將向上(選填“上”或“下”)聯通。
(6)小明再用不透明的紙板遮住透鏡的上半部份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總結圖,則屏上的像完整(選填“完整”或“不完整”),屏上像的色溫變暗(選填“變亮”、“變暗”或“不變”)。
(7)如丁圖所示,蠟燭不動,把透鏡聯通到16㎝處,則人眼在(選填“A”或“B”)能觀察到燭焰的像。
【經典題型2】如圖,給凸透鏡“戴”上斜視墨鏡,此歲月屏上成一清晰的像。
①若“取”下遠視墨鏡,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總結圖,在保持燭焰和透鏡位置不變的條件下,應當將光屏_緊靠__(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
②在不聯通光屏和凸透鏡位置的前提下,他該把蠟燭_緊靠_(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
③在不聯通光屏和蠟燭燭焰位置的前提下,他該更換比原先透鏡__焦距更大__(填“焦距更大”或“焦距更小”)的凸透鏡。
知識鏈接:凸透鏡成像規律視頻(橫屏觀看)
【常考命題點】
1.調整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的目的: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2.實驗環境應當較暗的目的:使實驗現象更顯著;
3.凸透鏡焦距的檢測及判定
(1)用平行光線垂直照射到凸透鏡,聯通光屏,在凸透鏡的另左側用光屏承接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光斑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即為焦距;
(2)當凸透鏡成的像為倒立、等大的虛像時,蠟燭到透鏡的距離的一半為焦距;
4.光屏上找不到像的緣由:
(1)燭焰中心、透鏡光心和光屏中心沒有在同一高度;
(2)物距等于或大于焦距;
5.蠟燭寬度變短,像在光屏上的位置的變化及調節的方式:
(1)將光屏向下聯通;(2)將蠟燭向下聯通;(3)將透鏡向上調節.
6.用發光晶閘管取代蠟燭的目的:所成的像穩定并容易對比大??;
7.當凸透鏡的一部份被紙蓋住時,燭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況:光屏上的像會變暗些,但還是完整的像;緣由:通過透鏡的光變少了。
8.當凸透鏡更換為同焦距,直徑更小的透鏡時,燭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況:光屏上的像會變暗些,但還是完整的像;緣由:通過透鏡的光變少了。
9.光路的可逆性:蠟燭與光屏互換位置后,仍能成清晰的像;
10.凸透鏡成像規律:
序號
物距u與焦
距的關系
像距v與
焦距的關系
像的特征
應用
虛實
大小
正倒
u>2f
f2f
虛像
放大
倒立
投影儀
u=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