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敘述一:任何一個物體在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的作用時(Fnet=0),總是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牛頓第一定律也叫慣性定律,直至有作用在它前面的外力促使它改變這些狀態為止。(原先靜止的物體具有保持靜止的性質,原先運動的物體具有保持運動的性質,因而我們稱物體具有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稱為慣性。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慣性是物體的化學屬性。)
敘述二:當質點距離其他質點足夠遠時,這個質點就作勻速直線運動或保持靜止狀態。
注意:由此人們提出了慣性這個概念。
牛頓第二定理(加速度定理)
內容
物體的加速度跟物體所受的合外力成反比,跟物體的質量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
F合=ma(單位:N(牛)或則千克米每二次方秒)N=(kg×m)/(s×s)
牛頓第三定理(斥力和反斥力定理)
內容
兩個物體之間的斥力和反斥力,在同仍然線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詳見牛頓第三運動定理)
表達式
F=-F'(F表示斥力牛頓第一定律也叫慣性定律,F'表示反斥力,減號表示反斥力F'與斥力F的方向相反)
能量守恒定理的發覺和提出者是:焦耳
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JamesJoule;1818年12月24日-1889年10月11日),美國化學學家,出生于伯明翰郊區的沙弗特()。因為他在力學、熱力學和電方面的貢獻,皇家學會授予他最高榮譽的科普利獎狀(Medal)。后人為了記念他,把能量或功的單位命名為“焦耳”,簡稱“焦”;并用焦耳姓氏的第一個字母“J”來標記熱量以及“功”的數學量。
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出生于伯明翰郊區的索爾福德。焦耳在研究熱的本質時,發覺了熱和功之間的轉換關系,并由此得到了能量守恒定理,最終發展出熱力學第一定理。國際單位制導入單位中,能量的單位——焦耳,就是以他的名子命名。他和開爾文合作發展了體溫的絕對尺度。他還觀測過磁致伸縮效應,發覺了導體內阻、通過導體電壓及其形成熱能之間的關系,也就是常稱的焦耳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