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者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可能需要編寫試講,利用試講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 那么試講應該怎么寫呢? 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八年級數學《光的線性傳播》樣文。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光的線性傳播》是八年級數學第二冊第四章《光現象》第一節的內容。 光的線性傳播是一種重要的光學現象,也是幾何光學的基礎。 它也是研究光的反射和折射現象的必要知識。 中學生對光的線性傳播現象很熟悉并且感興趣。 通過對現象的分析,培養中學生緊密聯系實際,運用科學知識解釋一些自然現象的習慣和能力。 更重要的是激發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 本部分教材讓中學生了解光的線性傳播現象及其初步規律,是為接下來幾課的學習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節教材的內容以及中學生現有的認識,我確定本節的學習目標如下:
(一)知識與技能
① 具有識別光源的能力,知道光源分為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
②了解光的線性傳播,并能列舉光的線性傳播在社會生活和生產中的一些應用。
③ 了解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二)流程與技巧
①通過實驗探索,了解光在空氣、水、玻璃等均勻介質中傳播的特性。
②觀察演示實驗“光在不均勻糖水中的路徑”,啟發中學生總結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①在實驗探究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學校在實驗過程中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②應用“光直線傳播定律”來解釋一些簡單的自然現象,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認識到光的世界既神奇又美麗,是有規律可循的,這個規律可以更好地幫助人們認識自然,提高生活質量,提高工作效率。
三、難點與重點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并結合中學生學習實際確定教材內容:
(1)焦點:光的直線傳播。 (2)難點:用光的線性傳播來解釋現象。
二、設備的選擇
1.根據選擇
豐富的教學用品和設備,增強了培訓密度和廣度,使教學過程從枯燥到有趣,從具體到形象,進行課堂演示實驗,借助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提供大量的教學信息,使中學生能夠在生動的環境中快速理解和掌握數學規律,激發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八年級物理光的直線傳播,調動他們的主動性,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2、教學設備:水槽、激光筆、果汁煙、蛋糕鉗、燒瓶、滴管杯、蠟燭、火柴、玻璃塊
3. 教學與學習
1. 教學方法
本節是學習光現象的開始,也是后面學習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礎。 針對中學生素養教育對能力的要求,本部分采用觀察分析和啟發式教學方法。 體現“學生為主體,班主任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通過實驗論證、觀察分析、啟發比較、結論歸納,得出規律。 課堂上,通過班主任的指導,讓中學生觀察演示實驗和計算機模擬實驗,使中學生心中有一個清晰的幻象,并在具體、生動的基礎上掌握知識。感性認識,而不是死板記憶。 同時,在觀察中培養能力,舉行思維訓練,注重知識的應用,理論聯系實際。
2. 學習法律
中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 為了使中學生從“學”向“會學”轉變,班主任在教學中應注重對中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 班主任根據本節的內容特點,指導中學生如何觀察實驗,同時盡量讓學生自己做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讓他們自己總結并發現規則。
四、教學過程
教學以了解、學習、研究化學問題的方式進行,以掌握知識為中心,培養能力為方向,抓住要點,突破難點。 具體設計如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播放一組與光現象密切相關的精美圖片和視頻:陰影、倒影、水面下的物體(表觀深度變淺)、光線、晨光中穿透森林的陽光、色散透過棱鏡的白光、彩色肥皂泡、北極光……最后畫面停在“節日夜空中的彩色激光”處,直指本節課的主題。 讓中學生欣賞明亮的星星,同時認識到自然界中存在很多光沿直線傳播的反例,從而步入本課的學習。 (展現“從生活到化學”的理念。)
(2)自我探索,學習新知識
1.探索光直線傳播的條件
①指導中學生使用桌面上的設備,通過實驗探索得出:光在空氣、水、果凍等介質中沿直線傳播,但在兩種介質的界面處發生偏轉。
分組實驗,然后各組之間交換實驗結果。 (以中學生為主體,充分讓中學生自主探索,符合教學規律,凸顯化學學科特色。)
根據中學生報告的實驗現象和結果,引導中學生得出結論:光在空氣、水、果凍、玻璃中沿直線傳播; 但偏轉發生在兩種介質之間的界面處。
②教師演示光在不均勻糖水中傳播的實驗。 由此得出結論:光路在同一種非均勻介質中會發生彎曲。
2. 光
展示日常生活中光沿直線傳播的圖片,中學生想象光的形象。
指導:為了直觀地描述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我們用直線表示光的傳播路徑,用箭頭表示光的傳播方向。 這種帶有箭頭的直線稱為光。
指出,光是為了方便描述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而引入的一種描述方法,是假設性的。
3. 申請
(1)陰影的產生
投影顯示陰影是如何產生的。
指導意見: 光在相同且均勻的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b. 光不能穿過不透明的物體。
原理:光在相同且均勻的介質中沿直線傳播,遇到不透明物體,在物體前面產生一個無光的黑暗區域。
(2) 小孔成像
中學生利用課前準備的實驗設備完成教材P70《Think and Do》,并在課堂上展示,觀察針孔成像現象,交流針孔成像的特點。 (培養中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通過動畫演示針孔成像,繪制針孔成像原理圖。
總結針孔成像的特點:像與物體相反; 虛擬圖像。
(3)日全食、月食
多媒體講義動畫展示日全食和月食的原理圖,引導中學生分析。
(4)中學生列舉并解釋日常生活中光的線性傳播的例子。 (培養中學生用數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光速
(1)中學生閱讀課本了解光的傳播速度。 光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真空中的速度最大,為3.0×108m/s。 (培養中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中學生回憶聲音的傳播速度,并比較光與聲音的傳播速度。
(3)歸納總結、應用改進
中學生講述本節課的收獲。 (往年班主任口頭總結中學生心不在焉的情況,中學生主動說、說、想,為后續的學習作文做好準備。 )借助多媒體講義八年級物理光的直線傳播,展示習題,中學生作答。 (培養中學生用數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八年級數學《光的線性傳播》課稿范例】相關文章:
八年級數學光線性傳播講稿11-04
傳播光中學數學教師試講12-17
光傳播實驗講座11-24
光之行進講義11-02
八年級數學講稿11-05
江蘇教育版八年級數學試卷01-19
初中數學試講課文樣本01-17
光的折射講義 10 第 11-10 部分
PEP版八年級數學試講講稿牛頓第一定理試講講稿11-04
《杠桿》-高中數學-試講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