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光的折射及其定律
1.光的折射的定義
1.1光折射的定義:當光從一種介質傾斜入射到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偏轉,這些現象稱為光折射;
1.2 光的反射和折射在兩種不同的透明物質中同時發生:當光從一種透明物質射入另一種透明物質時,光的傳播方向在兩種物質的界面上會發生變化。 一部分光被反射,另一部分光進入另一種材料并發生折射;
1.3 注意:
1.3.1 當光從一種透明物質射入另一種透明物質時,在界面處形成折射;
1.3.2 由于光在兩種物質中傳播,傳播速度不同;
1.3.3 當折射發生時,反射也必須同時發生。
2、光的折射定律:光發生折射時,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之外。 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2.1 當光從光速較高的透明介質斜入射到光速較低的透明物質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右圖所示;
?2.2當光從光速較低的透明物質斜入射到光速較高的透明介質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右圖所示;
?2.3 當入射角等于0°時,折射角也為0°,如右圖所示。
?2.4 在光的折射中,折射的光路也是可逆的。
3.光的折射現象的解釋
3.1 光的折射可以引起許多光學現象,例如:
3.1.1 水看起來比實際淺,
3.1.2 斜插入底部的牙簽一半彎曲,
3.1.3 魚缸里的魚看起來更大了大氣層讓太陽光折射的原因,
3.1.4 海市蜃樓等
3.2 要解釋這種現象,首先要知道,你看到的并不是實際的物體,而是物體折射后形成的真實圖像。
3.3 人眼之所以看到物體的實像,是因為折射光(或反射光)進入人耳,而人眼總感覺光線沿直線傳播,使人感覺到反射折射光(或反射光)的延長線上看到實像。
4. 展開:大氣中折射現象的例子
4.1 星光閃爍:在晴朗的夜晚,我們會看到星星閃爍,這些現象是星光受到大氣折射造成的。 由于重力的影響,月球周圍大氣的密度隨著高度的變化而變化。 另外,由于氣候的變化,各部分的大氣也在不斷地變化。 有時更密,密度更高; 因為大氣層的晃動導致空氣的折射率不斷變化,所以當我們看某顆星星時大氣層讓太陽光折射的原因,星光穿過大氣層進入耳朵,所以我們看到了星光。 后來,由于大氣層的晃動,空氣的折射率發生了變化,星光傳輸的路徑也發生了變化。 這時,星光到達了另一個地方,我們站在原來的地方就看不到它的光了,出現了閃爍。 。 大氣晃動是持續存在的,并且與氣候密切相關。 一般情況下,大氣的晃動會顯著改變大氣的折射率,閃爍的時間為1-4s。 因此,當我們仰望星空時,聽到的星光都是閃爍的。
4.2 海市蜃樓
4.2.1 海市蜃樓錯覺和定義:
①夏季,在平坦無風的水面上眺望遠方,有時可以看到遠方的天空中出現山、船、塔、亭、市、廟等。
②古人不明白這些景象形成的原因,認為是龍在海中呼出的空氣(即海市蜃樓)形成的,所以把這些現象稱為“海市蜃樓”,也叫海市蜃樓。
4.2.2 海市蜃樓有兩種類型:
①發生在海平面上的海市蜃樓:夏季,海平面上層空氣距離海面較近,溫度較下層低,密度較下層大。 由水平空氣層組成。 當遠處的山、船、房屋等的光線射到空中時,就會像水底的光線射到空中一樣發生偏轉,折射的光線與正常的光線越來越遠,所以低層空氣的入射角是不斷減小的,所以最后會發生全反射,光線會被反射回地面上人的眼睛。 您看到的圖像懸掛在半空中。 如圖所示,
②海市蜃樓發生在沙漠中:夏季,當陽光照射在沙子上時,靠近沙面的熱空氣層比下面的空氣層密度要小。 遠處物體的光照射到地面,就像光從水底照射到空中一樣,會發生偏轉,折射的光會離法線越來越遠,而高空的折射角也會不斷增大。減少,也可能會發生全反射,這種光會射入地面上人的眼睛,人們逆著反射光看就會看到遠處物體的倒影,如圖所示,因為被太陽加熱的空氣層不太穩定,全反射光有時會閃爍,人們看到的就像是從海里反射出來的。 沙漠里的人們常常覺得前方有水源,就奔向它,但結果卻總是遙不可及。
③ 炎熱夏季的柏油路上,紅色吸光較多,升溫較快。 靠近熱橋表面的空氣層與靠近熱砂表面的空氣層相同。 上層比下層致密。 物體的光線打在橋面上也可能會發生全反射,所以從遠處看,橋面變得更加明亮光滑,橋面上似乎有一個池塘,但當你走進去時,你會發現,原本以為是池塘的地方現在已經干涸了。 這也是海市蜃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