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數學學案八年級上第一章1.4第四節第一章機械運動第四節檢測平均速率1教學目標1.1知識與技能:學會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確地檢測時間、距離,并求出平均速率。加深對平均速率的理解。1.2過程與方式:把握使用化學儀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感受設計實驗、實驗操作、記錄數據、分析實驗結果的總過程。1.3情感心態與價值觀:通過實驗迸發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測量平均速度物理實驗總結,培養中學生認真仔細的科學心態,正確、實事求是檢測和記錄數據的良好作風。逐漸培養中學生學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2教學重點/難點/易考點2.1教學重點會用停表和刻度尺檢測運動物體的平均速率。2.2教學難點記時,勾畫表格。實驗數據的處理和剖析。3專家建議用實驗法教學,觀察實驗儀器,看各部份的在實驗中的作用,并剖析實驗的過程中須要檢測的數學量和怎樣檢測該化學量,實驗表格中的數據對應著哪步的檢測結果。要分小組做實驗,提高中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小組可以有發令成員,負責使小組諸位打算建立后統一進行實驗。有手持貨車打算實驗的成員,當看到發令后進行實驗,有記錄成員,當貨車抵達鐵片時,看見撞擊聲就記錄掛鐘所用的時間,并記錄在表格中,三個成員共同完成本實驗。
還可以在條件較好的中學、學生中使用其他的方式,比如可以讓中學生自行設計實驗的過程,只要能完成檢測平均速率的目的就可以采用。充分發揮中學生的創造能力。4教學方式實驗探究——歸納總結——補充講解——練習增強;小組討論5教學用品多媒體,教學用尺子、小車、秒表、卷尺、斜面板等6教學過程6.1引入新課【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瞬時速率和平均速率。下邊我們來瞧瞧劉翔當初展芳容的視頻。通過下邊的數據我們來了解下他的速率。劉翔跑完110米所用的時間為12.61,下邊我們通過上節課學過的平均速率的求法:V=S/t=110m/12.61s=8.72(m/s)=31.4公里/小時。劉翔每秒都能跑8.7米嗎?很顯著不是測量平均速度物理實驗總結,我們求出的是他的平均速率。這么這節課我們的主題就是通過一些實驗來檢測平均速率,通過例題鞏固推論。6.2新知介紹一、停表【師】要檢測平均速率,必須得求出這段路程的距離s,還要求出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t,先備考下之前提過的停表的使用。實驗室里常用的計時工具是停表(機械停表和電子停表),這是我們在實驗室里常用的一種儀器.電子停表的分度值可以達到0.01秒.機械停表在讀數時,要分別讀出分(小盤:轉一圈是15或60分鐘,也有30分鐘的,特此補充)和秒(盤面:轉一圈為30或60s),并將它們相乘,下邊我們重點介紹下機械停表的使用。
【機械停表】停表的讀數:小盤:一般有30刻度和60刻度型.30刻度型則每格代表0.5分鐘,60刻度型每格則代表0.25分鐘。盤面:盤面每圈代表30s,共60個大刻度,每兩個大刻度之間有5個小刻度,所以每格大刻度代表0.5s,每格小刻度代表0.1s,這也是停表精確度為0.1s的誘因。讀數為小盤的分鐘數+盤面的秒讀數.先讀小盤的讀數,它的單位是分鐘,看里面的示數可知每分鐘分為前半分鐘和后半分鐘,要注意看它是指向哪半分鐘.接著讀盤面的讀數,它的單位是秒,假如是前半分鐘就則讀0-30s,若為后半分鐘讀31-60s。【師】下面我們來練習幾個機械停表的讀法。【例題】如圖所示,機械停表顯示的時間為。【分析】小盤的分度值是0.5min,表針在1min和2min之間,偏向1min兩側,鐘面示數為1min;盤面的分度值是0.1s,分針示數為10.8s,因而秒表讀數為.8s.故答案為:1;10.8.二、設計實驗【師】下面我們通過尺子、小車、秒表、卷尺、斜面板,來設計實驗,測定貨車的平均速率。【師】我們采用上圖作為實驗圖,老師有這樣兩個問題:①實驗的過程中,斜面的斜度大一點好,還是小一點好?為何?②金屬片在實驗中有哪些作用?怎么能使檢測的時間更準確?【生】實驗中斜面應保持較小的斜度,這是為了易于檢測時間;實驗中金屬片的作用是使貨車在同一位置停下,以便確切檢測貨車聯通的距離。
【師】大家回答得挺好。三、進行實驗使斜面保持較小的斜度,把貨車置于斜面頂端,金屬片置于斜面底端,測出貨車即將通過的路程S1、S2,填在表格內。路程運動時間平均速率S1=t1=v1=S2=t2v2=檢測貨車從斜面頂端滑下并撞到金屬片的時間t1、t2,填在表格內。【注意事項】測量貨車沿斜面下降的平均速率時,要使斜面保持較小的斜度,主要是為了貨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