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1四平均速率的檢測21.學會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確地檢測時間、距離,并求出平均速率2.加深對平均速率的理解3.感受設計實驗、實驗操作、記錄數據、分析實驗結果的總過程3右圖是“世界飛人”博爾特賽事場景4下邊是“世界飛人”短跑亞軍博爾特跑100m的研究資料:從起點算起每10m所用時間分別是:1.82s、1.06s、0.90s、0.88s、0.83s、0.83s、0.83s、0.82s,最后20m用了1.72s,總成績為:9.69s。從這組數據可以看出哪些信息1.博爾特的速率是如何變化的?2.裁判員是用哪些方式比較運動員快慢的?5實驗題目:檢測平均速率1.實驗目的:用刻度尺和秒表測變速運動物體的平均速率2.實驗原理:v=s/t3.實驗器材:長木板、小鐵塊、小車、刻度尺、停表、金屬塊64.實驗方式:討論一:如何取相等的兩段路程?從起點線開始精品課測量平均速度,用刻度尺測出相等的兩段距離,并做好標記A、B、C7討論二:如何測貨車運動的時間?(1)停表的使用方式(2)上半段路程的時間如何測?方式:t1=tB(3)下半段路程的時間如何測?思索:能讓貨車從B點開始運動嗎?能讓貨車運動到B點時開始計時嗎?方式:t2=tC-tB復位計時8討論三:實驗中應記錄什么數據?s1、s2、tB、tC、t1、t2、v1、v29設計實驗數據表格t1=tB=t2=tC–tB=s1=v1=s2=v2=路程(m)運動時間(s)速率(m/s)上半段s1=t1=v1=下半段s2=t2=v2=105.實驗步驟:(1)在斜面上用刻度尺將路程分為相等的兩段s1和s2,并標記A、B、C;(2)將金屬片置于B點,測出貨車從A點滑到B點的時間tB,則t1=tB;(3)將金屬片置于C點,測出貨車從A點滑至C點的時間tC,則t2=tC-tB;(4)估算出s1、s2兩段的速率V1、V2。
11注意事項:(1)調整適中的斜面高度,使貨車正好從斜面上滑下,不能太快。(2)練習停表的操作:啟動、停表、回表、讀數。(3)貨車的后端對齊起始線,靜止釋放。(4)計時與貨車運動應當是同時的。實驗前練習幾次。12金屬片13金屬片金屬片實驗時注意觀察停表的示數。15金屬片16金屬片17金屬片18金屬片19金屬片20金屬片21金屬片22金屬片23金屬片24金屬片25金屬片26金屬片27金屬片28金屬片29金屬片上半段路程實驗時注意觀察停表的示數30金屬片31金屬片32金屬片33金屬片34金屬片35金屬片366.實驗記錄實驗數據路程(m)運動時間(s)速率(m/s)上半段s1=t1=v1=下半段s2=t2=v2=推論:貨車在斜坡下降時的速率越來越(大)377.實驗結果推論:貨車在斜坡下降時的速率越來越大381.寓言《龜兔賽跑》中說:青蛙和狐貍同時從起點出發,狐貍在遠遠超過寄居蟹時,便驕傲地睡起了大覺.它午覺睡醒,發覺寄居蟹已悄悄地爬到了終點精品課測量平均速度,懊悔莫及.在整個賽跑過程中()A.狐貍仍然比兔子跑得快B.青蛙仍然比狐貍跑得快C.青蛙的平均速率大D.狐貍的平均速率大C392.在測速度的實驗中:(1)在實驗中不僅如圖所示的實驗器材,還缺乏(2)某次實驗的過程如右圖所示,圖中的停表分別表示貨車在斜面頂端、中點和底端的不同時刻(停表每格為1s),測出s1=160cm,則該次實驗中貨車通過全程的平均速率v1=/s,貨車通過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率v3=/s,在s1、s2、s3三段路程中_段路程運動快,緣由是.(貨車長忽視不計)刻度尺0.320.40s3貨車運動越來越快401.實驗目的:用刻度尺和秒表測變速運動物體的平均速率2.實驗原理:v=s/t3.實驗器材:4.實驗方式和步驟:5.實驗記錄和結果:裝滿一車幸福,讓平安開道;拋棄一切苦惱,讓快樂把你環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