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體驗化學實驗操作。北方+劉佳榮拍攝
“4節干電瓶只有6V,如何照亮需220V電流的燈泡?”“如何改變電路中的電壓,讓變壓器工作?”在“干電瓶照亮220V燈泡”項目展臺前,4節干電瓶照亮燈泡的演示,引得中學生的圍觀和提問。
中學生參與靜電摩天輪實驗。北方+劉佳榮拍攝
5月24日,上海市協和小學舉辦第3屆校園科技節活動,共50余個項目在中學師源樓、足球場等地進行現場匯演,靜電吹蠟燭、電磁爐煮亮燈泡、水流將兵乓球頂上去等實驗吸引著中學生們排隊參訪。
中學生講解化學知識。北方+劉佳榮拍攝
在“靜電摩天輪”的實驗展臺上,擺放有由彩色塑膠小球制做而成的摩天輪,并聯接有兩個易拉罐。“它的工作原理是在靜電力形成的扭矩的作用下發生轉動。感應起馬達形成異種電荷分別搜集在左右兩邊的易拉罐,塑膠小球和易拉罐接觸時帶上與易拉罐相同的同種電荷,同種電荷間互相抵觸,形成轉矩使摩天輪轉動。”負責實驗展示的中學生一邊演示一邊介紹道。
中學生演示化學實驗。北方+劉佳榮拍攝
每名現場參展的朋友就會手持體驗卡,初三(8)班劉汭星的卡片上高中物理小實驗視頻,已勾選完成了近半數的項目。“我非常喜歡動手做實驗,此次在活動上體驗了不少沒有學到過的實驗操作,相對于書上的理論知識,覺得靈動和生活化了好多,十分有意義。”
中學生進行“牛頓擺”操作演示。北方+劉佳榮拍攝
化學科主任劉紅周介紹,活動展示的化學實驗項目,涉及熱學、電磁學、光學等方面的知識,“這次展示的50余個數學小實驗分別對應各自的生活情境,可以幫助朋友們在腦子中構建好多數學模型,并有助于中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時,能及時將其與生活情境聯系在一起。”
中學生進行無人機首飛體驗。北方+劉佳榮拍攝
這次科技節高中物理小實驗視頻,除化學、數學相關實驗展示及“我身邊的小樹”分享會外,朋友們排隊視察的還有機器人社、海陸空模型社。“學校成立有海陸空模型社,并開辦模型教育校本課程。民航模型的設計制做和操控涉及物理、力學、電學、材料學、信息技術等多學科知識的綜合應用,希望能為學生提供一個學因而用的實踐平臺。”教研處副書記周寅博說。
中學生演示彈簧實驗。北方+劉佳榮拍攝
“學校仍然注重科技教育,建立有校本課程、科技社聯、競賽培訓三位一體的科技人才培養體系,旨在于全面提高中學生科學素質與創新能力,同時希望中學生得到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的提高,最終獲得全方位的成長與發展。”廣州市協和小學主任何冠南說。
據介紹,天津市協和小學大力發展科技特色教育,并已取得不少成績。2020年,中學科技教育團隊獲第二批“廣東省中學生科技教育創新團隊”稱號;2021年中學通過“廣東省中學生科學教育特色中學”復評;在2022年5月中旬結束的第43屆腦子奧林匹克世界總世錦賽中,協和小學工程技術類項目入選中學組冠軍。
【記者】劉佳榮
【通訊員】戴宏輝
【作者】劉佳榮
上海教育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