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11:測定凸透鏡的焦距
1.光具座放好在桌面上,從左向右依次放置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并調節好燭焰中心、凸透鏡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2.燃起蠟燭,把蠟燭移到光具座最上端,光屏移到光具座最右端,再把凸透鏡往光屏方向聯通,直至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亮點,即為焦點,并測出焦點到凸透鏡中心的距離為焦距,記為f。本實驗中測得凸透鏡的焦距f=
cm實驗22:探究五種情況下凸透鏡的成像規律
1.把凸透鏡移到光具座中間,并聯通蠟燭和光屏。
(1)把蠟燭移到兩倍焦距之外,聯通光屏位置,直至找到一個清晰的象,并記錄物距、像距和成像的性質。
(2)把蠟燭移到兩倍焦距處,聯通光屏位置,直至找到一個清晰的象,并記錄物距、像距和成像的性質。
(3)把蠟燭移到兩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間,聯通光屏位置,直至找到一個清晰的象,并記錄物距、像距和成像的性質。
(4)把蠟燭移到焦點處,聯通光屏位置,試試能夠找到一個清晰的象,若果不能,則觀察光屏聯通時,光屏上的光斑大小是否變化(是不是恰好和凸透鏡的面積等大)。
(5)把蠟燭移到一倍焦距之內,聯通光屏位置,試試能夠找到一個清晰的象,若果不能,則拆掉光屏,直接用耳朵取代光屏,從光屏一則,對著凸透鏡看,能夠找到一個象,記錄物距、像距和成像的性質。
2.設計表格,按照實驗數據填寫下表內容(實驗中凸透鏡的焦距f=
cm)
實驗序號物距u物距范圍成像性質像距v像距范圍實際應用正倒大小虛實①
U>2f
②
①
U=2f
V=2f無①
2f>U>f
②
①
U=f不成像一束平行光①
U<f
②
3.實驗推論:
(1)虛像是(能/不能)在光屏上呈現的像,它是由實際光線而成的。實像是____(能/不能)在光屏上呈現的像,它是由實際光線而成的。
(2)從實驗數據剖析可知:u=f處是__的分界點;
u=2f處是的分界點。
實驗33:探究物距變化導致像距及像的變化規律
(1)把蠟燭移到兩倍焦距之外,聯通光屏位置,直至找到一個清晰的象,之后將蠟燭緩緩緊靠透鏡(使u變小)到另一個位置,聯通光屏直至上再度出現清晰的像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觀察像距及像的大小變化情況。
(2)把蠟燭移到兩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間,聯通光屏位置,直至找到一個清晰的象,之后將蠟燭緩緩遠離透鏡(使u變大)到另一個位置,聯通光屏直至上再度出現清晰的像,觀察像距及像的大小變化情況。
實驗推論:
(3)通過凸透鏡(放大鏡)觀察近處的物體時,若適當減小凸透鏡(放大鏡)與物體間的距離,你看見的像是減小還是縮小?實驗推論:
實驗44:探究用不透明擋板遮住凸透鏡一半時,光屏上的像會如何變化?
把蠟燭移到兩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間(或把蠟燭移到兩倍焦距之外),聯通光屏位置,直至找到一個清晰的象,之后用一個不透明的擋板遮擋凸透鏡,觀察像的性質是否變化?像的色溫有無變化?
實驗推論:
【友情提醒】
1.聯通蠟燭時當心點,不要曬傷,不要把蠟燭油滴到光具座上,以免影響上次實驗。
2.實驗完成一個步驟,馬上記錄數據。以免遺忘。
3.實驗完畢,整理實驗器材。實驗剖析數據,得出推論,交流闡述。
【實驗思索】
1.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中,應當注意(1)(2)。
2.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活動中,放置好蠟燭和凸透鏡后,無論如何聯通光屏,在光屏上總找不到像,緣由可能有什么?答:緣由一:__,緣由二:。
3.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中,我們發覺了如下規律:①實像總是立的,實像總是立的。②當物體放在焦點以外時,物距u減小,則像距,像也。如:保持凸透鏡位置不動,要使光屏上的像變小,則要將蠟燭向(選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的方向聯通,同時將光屏向(選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的方向聯通。
4.假如凸透鏡破成兩半了,選用其中一塊,能夠觀察到成像情況嗎?
5.實驗過程中,假如有一只蒼蠅吸在凸透鏡中央,你覺得能夠完成實驗嗎?
6.檢測凸透鏡焦距的方式有什么?【課后增強練習】
1.借助凸透鏡能得到物體的放大、倒立的虛像,這個物體應置于,假如要得到物體放大、正立的實像,物體應在位置。
2.一個凸透鏡焦距是10分米,將物體放到離透鏡8分米處,成像;
將物體放到離透鏡12分米處,成像;
將物體放到離透鏡30分米處,成像;
(指像的倒正、大小和虛實)。
3.有一凸透鏡焦距在10-20分米之間,當物體距透鏡25分米時,所成像一定是()
A、縮小的像
B、放大的像
C、正立的像
D、倒立的像4.當燭焰離凸透鏡40分米時,在凸透鏡另左側的光屏上可得到一個倒立的、放大的虛像。該凸透鏡的焦距可能()
A、50分米
B、40分米
C、30分米
D、10分米5、一塊焦距為10分米的凸透鏡前有一個物體,沿主光軸從離凸透鏡40分米處漸漸移到15分米處。在此過程中像的大小變化情()
A、都成放大的像
C、先成縮小的像,后成放大的像
B、都成縮小的像
D、先成放大的像,后成縮小的像6、某凸透鏡的焦距為10分米,當物體沿主光軸從距凸透鏡40分米處向15分米處聯通時,則()A、像變大,像到物之間的距離先變大,再變小。
B、像變大,像到物之間的距離先變小,再變大。
C、像變大,像到物之間的距離變小。
D、像變大,像到物之間的距離變大。
7、利用屋內的有關器材,按課本所講的方式嘗試完成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探究實驗,并完成下述表格:
物距像距像的性質應用虛實正倒大小u>2f
u=2f
檢測焦距f
u=f
一束平行光/u
燃起蠟燭,調整和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與燭焰的中心大致在。
9、根據實驗結果回答:
在時凸透鏡成虛像;
在時凸透鏡成實像。
在時凸透鏡成縮小的虛像;
在時凸透鏡成放大的虛像。
在時凸透鏡成放大的實像凸透鏡所成的像中,有沒有正立的虛像?
凸透鏡所成的像中,有沒有倒立的實像?
在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當物距u變大時,像的大小變,像距v變;
當物距u變小時,像的大小變,像距v變;
10、凸透鏡焦距為12cm,要在凸透鏡另左側的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縮小的虛像,應把物體放到距離透鏡的范圍內。
11、眼睛透過焦距是20cm的凸透鏡觀察燭焰,看見正立、放大的燭焰的像,此時,可以推斷蠟燭到透鏡的距離.(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12、物體離凸透鏡16cm時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放大的像,假若將物體向遠離透鏡方向再聯通16cm,聯通光屏后,可在光屏上得到一個_____的像.(填“放大”、“等大”或“縮小”)
13、常用的溫度計的刻度部份為三棱體,截面積如下圖所示,其正面呈圓圓弧,這樣從E處就可認清溫度計內極細的汞柱,便于讀數,這是由于圓圓弧玻璃相當于鏡,我們用它能看見汞柱被放大后正立的像。
14、物體放到凸透鏡前某一位置時,在透鏡另左側離透鏡10cm的光屏上成一個倒立、縮小的像,當物體移至凸透鏡10crn處,所成的是()
A.倒立、縮小的虛像
B.倒立、放大的虛像C.正立、放大的實像
D.正立、等大的實像15、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看郵品,若看見了如下圖所示的畫面,則郵品與凸透鏡的距離是()
A.小于20cm
B.小于10cm大于20cm
C.等于10cm
D.大于、在“研究凸透鏡成像”實驗中,當光屏、透鏡及燭焰相對位置如圖所示時,正好在光屏上能看見燭焰縮小的像,由此可判定它的焦距()
A.大于12cm
B.小于12cm
C.等于12cm
D.大于24cm而小于12cm。
17、利用凸透鏡成像時,下邊說法中正確的是()
A.虛像總是正立的,實像總是倒立的B.虛像和實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縮小的C.成虛像時,物體離凸透鏡越近像越大
D.成實像時物體離凸透鏡越近像越大18、測繪人員勾畫地圖,需從客機上向地面照相,稱為民航攝影,如拍照機鏡頭焦距為5cm,則所成清晰像與鏡頭距離為()
A.約10cm
B.略小于5cm
C.略大于5cm
D.等于5cm19、在物體由遠處向凸透鏡焦點不斷移近的過程中,像距與虛像的變化情況是()
A.像距逐步減小,像逐步變大
B.像距逐步減小,像逐步變小C.像距漸漸減少,像逐步變大
D.像距漸漸減少,像逐步變小20、老爺爺用放大鏡看報紙時,為了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應
()
A.報紙與耳朵不動,放大鏡離報紙遠些B.報紙與耳朵不動,放大鏡離報紙近些C.報紙與放大鏡不動,耳朵離報紙近些D.報紙與放大鏡不動,耳朵離報紙遠些21、用凸透鏡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虛像,倘若將透鏡的表面遮去其下邊的一半,結果是()
A.像的上半部份沒有了
B.像的下半部份沒有了
C.像全存在,但上半部份變暗了
D.像全存在,但整個像變暗了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2過程與技巧
(1)能在探究活動中,初步獲得猜測與假定的能力。
(2)通過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和技巧。
(3)學習從化學現象中歸納科學規律的技巧。
3情感心態與價值觀
(1)培養中學生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求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學道理。
(2)樂于參與觀察、實驗、制作等科學實踐活動。
二、教學重點:
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探究過程。
三、教學難點:
怎樣引導中學生設計實驗,剖析數據,歸納總結,得出規律。
四、教學打算:
多媒體、光具座、凸透鏡、蠟燭、光屏、火柴。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
師:我們早已學習了《生活中的透鏡》這一節,請朋友們追憶一下,凸透鏡在生活中有什么應用?
生:有拍照機、投影儀、放大鏡等。
師:我手里有個照像機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會使用照像機的朋友請舉手!請你給一位朋友先拍一張四肢像、再拍一張較大的半身像。其他同事觀察拍照機和被照朋友的距離有沒有變化。
(中學生照相后,班主任借助筆記本將兩張相片詮釋在大屏幕上。)
師:這兩張相片的大小不同,可能是由于剛剛照相時哪些發生了改變造成的?
生:被照的朋友和拍照機之間的距離發生了變化。
師:我們再做兩個實驗:請朋友們拿起自己手中較大的凸透鏡,先緊靠本看書上的字,再并攏雙腿看大屏幕,觀察兩次成像情況。
(中學生實驗后,請一位朋友說出這兩次觀察到的現象有哪些不同。)
師:剛剛實驗時凸透鏡兩次成像不同,可能是因為哪些條不同導致的?
生: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不同。
(二)進行新
師: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叫“物距”,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叫“像距”。
板書:【提出問題】凸透鏡所成像的大小、虛實、正倒可能跟哪些誘因有關?
生:可能跟物距有關。
生:可能跟凸透鏡的焦距有關。
板書:【猜想】
①可能跟物距有關;
②可能跟凸透鏡的焦距有關。
師:朋友們的推測都十分好,我們明天用實驗只研究一下凸透鏡所成的像跟物距的關系。
板書:【設計實驗】
師:我們如今要用實驗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大小、虛實、正倒跟物距的關系,須要什么器材?
生:須要凸透鏡、蠟燭、光屏、刻度尺;
師:實驗時你要刻度尺檢測哪些?
生:檢測物距、像距。
師:還要觀察哪些?
生:觀察像的大小、虛實、正倒。
師:要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大小、虛實、正倒跟物距的關系,須要控制哪些誘因不變?改變哪些?
生:控制凸透鏡的焦距不變,改變物距的大小。
師:下邊請各小組朋友之間互相討論一下,大家小組打算設計一個如何的實驗方案來探究?
(中學生討論,請一位代表回答。)
師:朋友們設計的方案十分好!注意,實驗時要想在光屏中央得虛像,應將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置于同一條直線上;
要先確定物距,再來回聯通光屏進行觀察,至光屏上獲得清晰的像為止。
師:請各小組成員共同設計一個實驗記錄表格。
(中學生討論、設計實驗表格,并投影展示,班主任指導中學生更改、補充。)
凸透鏡焦距f=10㎝(A組)
序號
物距與
焦距的關系
物距
u/
像的性質
像距
v/
虛實
大小
正倒
①
u>2f
②
u>2f
③
2f>u>f
④
2f>u>f
⑤
u<f
⑥
u<f
凸透鏡焦距f=㎝(B組)
序號
物距與
焦距的關系
物距
u/
像的性質
像距
v/
虛實
大小
正倒
①
u>2f
②
u>2f
③
2f>u>f
④
2f>u>f
⑤
u<f
⑥
u<f
師:這個實驗探究的目的是:凸透鏡所成的像跟物距大小的關系。各小組的主任負責分工:選兩位朋友進行實驗操作;
選一位朋友填寫實驗表格(先將“物距”這一列按從大到小的次序設計好具體數值,再依照觀察到的現象進行記錄);
同時所有朋友觀察實驗現象,并剖析成像規律。
(中學生按照實驗表格依次完成6次實驗,班主任巡回指導。)
(中學生展示實驗結果,并按照實驗結果,剖析、討論凸透鏡所成的像跟物距的關系。)
板書:【分析和推論】: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①、像的大小:
當u>2f時,成倒立、縮小的虛像;
當2f>u>f時,成倒立、放大的虛像。
②、像的虛實:
當u>f時,成虛像;
當u<f時,成實像。
③、凸透鏡所成的虛像都是倒立的,實像都是正立的。
④、凸透鏡成虛像時,物距降低,像距減小,像變大。
師:你的猜測正確嗎?
生:正確。
(班主任展示凸透鏡成像現象。)
(三)鞏固練習:
①下列三幅動漫在生活中分別有哪些應用?(展示)
②攝影師用焦距不變的照像機給一位朋友照了一張四肢像,再想給他照一張半身像,照像機和那位朋友間的距離應如何變化?
(四)歸納小結:
請朋友們說說這節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
請朋友們在余時間用實驗探究一下“凸透鏡成像的虛實、大小、整倒跟焦距有哪些關系”。
《凸透鏡成像規律》評課稿
探究凸透鏡成像說課稿
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設計(共7篇)
平面鏡成像實驗報告
阿貝成像原理與空間混頻實驗報告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報告.docx》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筆記本,便捷收藏和復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