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欄新聞記者鄒浩
通信員李歡燃鄒文慧
日前2024全國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由福建學院2021級化學學專業大專生陶子陽、陳佳怡、寧佳文、王子傲、牟亦初設計,化學大學副院長程元與該院副院長蘇玉榮共同指導的《利用激光測距儀檢測不同水溫下不透明液體的粘滯系數》斬獲國家A類比賽——第九屆全省學院生化學實驗大賽(創新)比賽銀獎,即該比賽的最高獎項。
國賽團隊合照
此外,該項比賽是惟一榮獲全省普通院校學院生大賽排名榜的化學類大賽。去年全省共有603所院校、2340支隊伍、13000多人次報考參賽,最終來自全省200多所院校的427支隊伍步入八強。
“我們改進的是落球法檢測液體粘滯系數的實驗。”寧佳文在世錦賽第三天的匯演現場和前來視察的評委介紹,團隊運用轉換法的數學思想,將小球運動速度的檢測轉換為砝碼端運動距離的檢測,且小球運動狀態的檢測設備由光電門改進為激光測距儀。實驗偏差由8%降至不到3%,降低了檢測設備在室溫和液體種類方面的限制、降低了實驗成本、解決了小球的回收問題。
復賽第二天,陶子陽和寧佳文作為答辯選手向評委們進行了實驗原理、實驗裝置、實驗操作和改進創新等方面的介紹,成功奪得本屆全省學院生化學實驗大賽(創新)比賽銀獎。
國賽打算現場
備賽期間,在大學的支持下,團隊在化學大學獲得了自己的“專屬實驗室”。下課后就直接到實驗室開始打算,聯賽前兩周,她們每晚的實驗時間超過10小時。不僅文獻查詢和反復的實驗外,為減輕處理實驗數據的時間,陶子陽用兩周的時間學習編程知識,與弟弟合作設計出數據處理網頁。該網頁除了能在做完實驗后“秒”出實驗結果,能夠直觀反映運動圖象,全程記錄小球在圓筒中的運動。
省賽匯演現場
“明確實驗原理、采集數據后,我們被實驗結果困惑了十多天。”在團隊中負責數據估算的寧佳文如今追憶起那段歲月,仍認為熬煎。“我們甚至想過換個課題,但時間緊張,只能硬著頭皮接著算。”他說。十月初的三天,團隊遭到程元“試試不用筆記本估算,動手算算看”的啟發,測完實驗數據后,在紙上估算出了較確切的實驗結果,實驗總算進展到最后一步。
化學大學團隊的實驗簡介
“這群小孩們在近八個月的時間里進行了上百次實驗,被我拉著磨來磨去,硬度挺大,你們都沒有一句怨言,也創造了我們大學的最好成績。”程元說,假如尋到機會,該團隊的創新將會通過更新設備等,被運用到化學大學的實驗室外,再度作用于實驗課程本身。據相關負責人介紹2024全國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后續化學大學也將會在人才培養計劃、課程設置方面添加更多的課外實驗拓展,引導中學生們積極探求,以求在各方面成績取得新的突破。
(通信員陶子陽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