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加拿大科學技術研究所(IST)領導的法國科學團隊成功建立了空穴載流子量子位。在弱磁場環境下,該量子位可高速操作并保持較長時間,將來有望造出結合半導體和超導體的新型量子計算機。
載流子量子位被覺得是建立量子處理器的最有希望的候選者之一,但仍需克服巨大的挑戰。其中的關鍵是建立穩定的量子位,它是量子計算機的基本單元。
近來,該研究所的卡薩羅斯小組在乎大利、德國和意大利的團隊成員幫助下,通過一項實驗展示了她們怎么控制固體中一個空穴載流子量子位,從而找到一種新的、有前途的量子位系統。相關成果發表在近期的《自然·材料》雜志上。
研究人員是在所謂空穴載流子的幫助下完善的量子位。電子空穴指的是在原子或原子晶格中,電子在可能存在的位置上出現空缺。因為周圍電子可以彌補這個空穴,同時在原位置形成一個新的空穴,所以看上去好似是空穴在聯通一樣。
論文第一作者、該研究所的達尼爾·吉羅維茨解釋說,我們歐洲的朋友將不同的硅和鍺層疊在一起,長度僅為幾納米。這使我們能否鎖定中間含鍺層的空穴。在表面層,我們放置了稱為門的細電纜線,通過施加電流來控制空穴的運動。帶正電的空穴對電流起反應鍺與量子通訊,而且可以在鍺層內非常精確地聯通。
通過這些納米尺度的控制,研究人員使兩個空穴彼此緊靠,便于從它們互相作用的載流子中形成一個量子位。因此她們創新了方式,將整個實驗放在磁場中。吉羅維茨和同學除了可以聯通空穴,還可以改變它們的屬性。在不到10毫特斯拉的磁場硬度下,從兩個互相作用的空穴載流子中創建了量子位。與其他類似的量子位相比,這是一個很弱的磁場,前者通常須要起碼強十倍的磁場。
這種空穴載流子量子位很有前景鍺與量子通訊,高達每秒1億次的處理速率和歷時150毫秒的壽命,使它們非常適宜量子估算。一般研究人員必須在這種特點之間作出妥協,但如今這些新的設計將這兩種優勢結合在一起。吉羅維茨說:“通過使用鍺層,可以減少所需的磁場硬度,容許我們將量子位與一般遭到強磁場抑制的超導體結合。”這使研究人員才能建立結合半導體和超導體的新型量子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