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職稱委[2022]01號
各學校:
為進一步完善我國大學與中學物理教育銜接,推進大學與中學物理教育銜接的研究、改革和實踐,充分調動廣大物理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開展教育部高等學校物理教育銜接工作委員會決定設立大學物理教育銜接研究課題,開展大學與中學物理教育銜接教學研究,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自2021年起中學物理實驗下載,高等學校物理教育銜接研究項目2022年立項事宜現通知如下。
一、研究課題
2022年開展大中物理教育銜接研究項目的研究范圍和要求如下:
1、新高考背景下物理教育現狀調查研究
背景與要求:隨著各省市新高考方案的出臺,高校面臨著新高考背景下如何開展新生大學物理教學的問題。 因此,有必要開展新高考背景下的調查研究,對新高考背景下的各級各類高校進行調查。 新生入學后物理背景的分布,以及新課改背景下各省市出臺的物理高考考試標準的差異。 在此基礎上,收集、收集、整理相關資料,提出有利于高校人才培養和大中小學物理教育的建設性建議。
2、高考未選物理的理工科學生《大學物理基礎(預科)》課程的教學研究與實踐
背景及要求:在新高考背景下,很多高考沒有選物理的理工科學生進入大學物理課程。 為了彌補這些學生物理知識和能力的短板,很多高校為高考時沒有選修物理的理工科一年級學生開設了《大學物理基礎(預科)》課程。考試(或者物理基礎比較薄弱)。 大學物理預科課程的設立,主要是為了銜接中學到大學的物理教育。 要求對本課程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和課程思政進行研究,并開展相應的教學實踐。
3.高中生“大學預科物理”課程的教學研究與實踐
背景及要求:《大學物理先修課程》課程將《大學物理》課程從大學延伸至中學,主要面向優秀高中生。 目前,不少大學已經在開展這方面的工作。 要求對本課程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方法、課程思想政治和教學管理等進行研究,并開展相應的教學實踐和推廣工作。
4、少數民族班《大學物理》課程的教學研究與實踐
背景及要求:由于民族班學生物理基礎參差不齊,大部分學生物理基礎較差,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存在諸多困難。 要求深入研究大學物理民族班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課程思政,加強與高中物理的銜接。
5. NHK《大學物理》課程的教學研究與實踐
背景及要求:部分省市涉及中學物理課程。 這些學生都是初中物理基礎,教授大學物理課程存在很多困難。 因此,有必要將初中物理基礎知識與大學物理課程聯系起來。 要求對國家科技學院大學物理課程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課程思政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提高“高職物理”教學質量。中國科學技術學院《大學物理》課程.
6.《大學物理實驗》課程大學與中學物理教學銜接的研究與實踐
背景與要求:物理實驗一直是中學物理教學的薄弱環節。 很多中學生只是聽老師講實驗而不做實驗。 這給高校人才培養,特別是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帶來了諸多問題。 因此,如何銜接大學和中學的物理實驗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要求深入研究大學物理實驗課程如何銜接大學與中學物理教學,指導相關高校開設《大學物理實驗基礎(預科)》課程,并研究其教學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和課程。 ETC。; 指導中學開展實體中學物理實驗教學,同時針對中學生開展虛擬仿真物理實驗教學。
7.培養優秀中學生參加物理學科競賽的研究與實踐
背景和要求:開展中學生奧林匹克等物理競賽是大學物理和中學物理課程建設的重要一步。 要求從大學與中學物理教育銜接的角度,深入研究通過中學物理競賽培養優秀學生的途徑和方法,同時進一步深化高中物理教學改革。學校物理通過“競賽搭臺、教學唱歌”。
8.新高考、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育與教學的研究與實踐
背景與要求:新高考、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教育教學出現了一些新問題,物理教學存在“痛點”。 要求從大學與中學物理教育銜接的角度,對高中物理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課程思政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提出解決辦法。解決這些“痛點”問題中學物理實驗下載,努力提高中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和物理能力。 核心競爭力。
9.學生和公眾物理科學素養與科普教學的研究與實踐
背景和要求:學生和公眾的科學素養和科普教育關系到我國公民的整體素質,大學物理和實驗課程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途徑之一。 目前,許多大學已經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要求針對大中學生和社會公眾,重點開展物理科學素養和科普研究,研究利用各學校物理實驗中心的教學資源,開展探索性實驗示范等開放工作。物理實驗,研究提高公眾物理科學素養和開展科普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二、申請要求及注意事項
一、項目申報基本條件
(一)申報課題的內容和工作目標必須符合當年課題立項指南和要求。
(二)申報課題須經學校(系、教務部)審核推薦。
(三)項目負責人一般為我國高等院校和普通高中的正式工作人員。 外聘教師或兼職人員申請項目作為項目主持人的,項目負責人應與學校單位簽訂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約定項目的歸屬和分享方式。相關研究成果。
2、課題鼓勵自主研究,注重實踐,加強輻射,促進共享。 為保證課題研究的先進性和示范性,項目立項采取“少而精、寧缺勿多”的原則。
3、項目經費由申請學校自行承擔。
4. 科目須接受配額申請。 原則上每所學校推薦不超過一份申請。
5、項目將經過申請、審查、立項、中期檢查、驗收等程序,建設期原則上為2年。 2022年開工的項目,2023年組織項目中期檢查,2024年組織項目竣工驗收。
6、立項項目,項目負責人應向大中物理教育對接工作委員會提交中期研究進展報告。 中期研究進展報告包括項目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下一階段的研究計劃以及最終研究成果的內容。 項目研究期滿后,項目負責人應按時提交項目研究結論報告及相關證明材料,并及時申請研究項目結題。 結題報告必須概括總結選題的研究背景和主要教學問題、總體思路、研究內容和方法、主要研究成果和應用前景等,并附上發表的教學研究論文或發表的教學研究論文等證明材料。教科書或專著。 。
七、本項目申請采取網上申請的方式。 網上申請時間:2022年8月25日-9月30日,網上申請網址:網上申請方法見附件2。 如果您在網上申請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聯系浙江工業大學理學院應用物理系李震老師,電話:; 電子郵件:。 高等教育出版社王碩老師,電話:
8、希望項目所在學校全力支持、保障和監督項目的研究工作。
附件1:2022年高等學校物理教育銜接研究項目申請表
附件2:教師申報高等學校物理教育銜接工作委員會教研項目操作手冊
教育部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暨大學與中學物理教育銜接工作委員會
2022 年 8 月 1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