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試卷既緊扣雙基,又突出能力要求,既考慮到知識的覆蓋面,又突出了思想方式的考查,全卷在注意控制難度的同時,又有特別好的分辨度?!捌瘘c低、入手易、梯度明、高分難”是整卷最大的特征,從方式、方向、核心考點和物理思想方式的考查上,有意與今年高考全國統一命題接軌。
全卷基本題、中檔題、難題的比列約為8:1:1,試卷難度上升緩慢。例如,填空、選擇的送分題比今年高考和去年二檢愈發到位,而壓軸題難度基本持平;但物理味更濃,分辨度愈加顯著,有利于考生的發揮,120~135分的考生應當比較多,但要考135分不太容易,超過145分則比較難。
與以往相比,有三大亮點值得關注。代數的口感更濃了,如:第4、8、9、10、11、12、17題,尤其是第27題代數的思維彰顯得淋漓盡致;閱讀量顯著降低,題目都比較短小精悍,不給中學生人為設置閱讀障礙。如:第12題十分簡約,但綜合考查中學生代數解題能力、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反比列函數性質等;第23題統計題有創新,第(3)問不走常規套路,答案不惟一,只要考生言之有理即可,類似2015年上海高考的填空題第15題。
第26題、第27題作為全卷的壓軸題,各具特色。其中,第26題綜合性比較強,(1)~(3)依次由易到難,考生要在第(3)問上將線段的最值通過三角函數轉化為角度的最值,最終與直線和圓相切掛鉤?;蚪柚嘞竦贸霎擭、H重合時,DF最大,再借助三點共線解題。這一問可以說是整卷最難的一問,不少考生難以突破,致使解答第27題的時間不夠、得分也不高。
第27題有很濃的“代數味”,第(3)問的難度僅次于第26題第(3)問,綜合考查了函數解析式、拋物線頂點,多項式(含字母系數),不方程等知識以及消元、分類討論等物理思想方式,有效提升了分辨度。綜合考慮時間誘因和技巧生疏等誘因,得分顯然會比第26題的第(3)問更低。
試題
答案
英文
點評人:陳麗榕
嘉義高中語文教研組主任
試題延續近三年特征
話題選料有亮點
去年高考試題總體上延續了近三年高考語文試題的特性,在試題結構、題型和分值上保持不變,繼續彰顯能力立意的命題理念,全面考查據說讀寫的技能和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尤其指出對篇章輸入和理解能力的考查。
聽力方面,試題平穩,朗讀清晰,語速適中。
語言基礎知識運用方面,如選擇填空、詞匯、補全語句,均考查了課標主干知識,無偏為啥題。閱讀和寫作的考查延續了近些年來能力立意的方向,彰顯一定的分辨度。其中,語篇理解信息量大,思維度高,尤其完形填空、短文譜曲和閱讀的C、D兩篇,非常須要中學生運用一定的閱讀方法輸入語篇,感受語境,有效地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整體理解和細節理解相結合,既有表層理解和細節判定,也有深層推測、猜測構詞和概括主旨大意。
在寫作方面,要求中學生寫一篇“誠信”教育的講演稿,須要中學生認真審題,仔細構思具體內容,對提示信息可做適當的整合和次序調整。據悉,這篇習作對中學生詞匯積累和運用要求也較高高中物理試題評價怎么寫,同時,題目中還設置開放性的“請補充一點”,中學生若想到“信守諾言”,還需有效地措詞組句進行抒發,做到邏輯清楚、表達自然、行文連貫。所以,習作看似容易,要寫好卻不容易。
去年高考最大的亮點是內容豐富、體裁不同,題材廣泛,有記敘文,也有說明文。完形填空中的故事勵志催淚,閱讀文章中有介紹世界知名摩天輪、西方“節禮日”,讓中學生下降見識,滲透文化意識,同時還有寓言故事、科技新知題材以及新聞報導類文章,這種內容頗具時代氣息,兼顧教育性和趣味性,可讀性強。
試題
答案
物理
點評人:翁曉前
臺南一中初中物理集備組主任
立足基礎
借助已知信息靈活解題
去年高考物理題題型新穎,考查內容細致,重點在于考查中學生確切全面獲取題目信息、利用已知信息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分值安排和以往沒有太大變化,但總體難度比2015年高考稍有降低,有一定分辨度。
本次試卷重視基礎和理解,難點沒有集中出現在一道題上,悉心、善于思索的中學生容易多得分。諸如第15題,給出的圖表看起來很熟悉,但仔研讀圖,會發覺往年縱坐標的“溶解度”改成了“飽和堿液溶質質量分數”,這須要考生通過扎實的物理基礎,通過溶質質量分數與溶化度的關系進行解題。第17題(2)小題,在質檢中出現過類似的題目,但考查的內容更靈活了,既要求中學生對物理基礎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的把握,又彰顯了學科價值。
本次高考試卷引導師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更關注物理思維方式的提煉和科學素質的提高,也提醒了初中的朋友,物理課目不能借助死記硬背,要將知識化作自己的理解,課后遇見陌生、創新題型防止畏難情緒,要認真審題,提取題目有效信息,結合已學知識點進行解答。
試題
答案
化學
點評人:陳慧靈
高雄分校高中數學集備組主任
突出初高銜接題目取材新穎
去年化學試題整體難易程度適中,基礎題、中等題、稍困局的比列符合考綱要求,注重對中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思維量大,兼顧水平考試與選拔考試雙重功能,使各層次的中學生都較好地發揮自己的水平。
盡管試題總體難度適中,層次分明,但稍困局的難度有所提升,使試題具有一定分辨度,突出初小學的銜接。如選擇題第16題,中學生解題時首先要對物體進行受力剖析,還要剖析不憐憫形下各力的變化情況,考查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懸浮條件、液體浮力等知識,囊括的知識點多,綜合性強。選項中提及“斷裂的頓時”,考查中學生對語境的理解,提高了試題難度。
除了困局不易得分,試題中一些簡單題也可能成為失分點。如第7題考查中學生數學學史,提問誰最早通過理想實驗發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緣由”高中物理試題評價怎么寫,中學生容易在伽利略及牛頓兩個選項中徘徊不定。
去年化學試題的最大亮點,彰顯在題目的取材和情境創設上。試題涉及到的徒步、過街盲人提示器、手搖晾衣架等生活中熟悉的場景或物體,與中學生的生活聯系緊密。話題熱點西安輕軌、混合動力車輛也出現在了試題中,題目取材范圍更廣、更新,充分彰顯“生活邁向化學,化學邁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這也要求中學生能在新的情景中構建相應的化學模型,進行知識遷移,以順利解題。
試題
答案
歷史
點評人:林旻
高雄分校高中歷史集備組主任
考查主干知識
重視“論從史出”
這次試題命題充分彰顯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技巧、情感心態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全面考查。試題圖文并茂,既展現學科特點,又結合社會熱點考查了主干知識。
試題注重考查了中學生正確剖析、有效獲取歷史信息以及運用材料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展現了歷史學科的基本素質,要求中學生做到“論從史出”。同時,將時事熱點與教材知識巧妙地結合上去。例如29題涉及建黨95華誕,27題關注農業問題。30題以表格的形式呈現20世紀的法國歷史,中學生的閱讀量大,涉及較多知識點,要求中學生學會從材料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最后進行歸納總結,考查了中學生學習歷史的方式與技能。
從考后來看,大部份中學生反映比質檢考試時的難度有所增加,但也兼具了不同層次學業水平的中學生,試卷難度呈梯度分布。預計選擇題和改錯題是此次得分率較高的題,題目通感平和,沒有出現無法抉擇的困局、怪題。有點難度的題表現在,27題的第(4)小題,28題的第(3)小題,30題的第(3)小題。這種題都不能直接從書上找到答案,涉及考查中學生閱讀、提取信息、綜合敘述等多種能力,預計得分率不高。
試題
答案
思想品德
點評人:鄭瑜
高雄一中初中政治集備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