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物理學家、清華大學教授為何淪為乞丐,被迫乞討? 你為什么一無所有的時候還要抓著一罐咸菜呢? 罐子里到底裝了什么讓清華大學校長吃驚的東西? 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是趙中遙的故事。
1.物理天才,23歲成為清華大學教師
趙忠堯1902年6月27日出生于浙江諸暨的一個農村。他的父親既是醫生,又是私塾教師。 在那個積貧積弱的年代,為了讓窮人來看病,父親會少收醫療費。 當貧困家庭的孩子沒錢讀書時,他會少收學費。 于是,趙中遙的家庭變得不太好。 富有的。 既是醫生又是教師的父親逐漸發現,面對積貧積弱的中國,無論給予多少救濟都無法改變現狀,于是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趙中遙身上。
趙中遙從小就體弱多病。 父母怕他摔倒,不讓他運動。 當他十五歲的時候,他進入了中學。 盡管他在體育課上一直是旁觀者,但他在各方面的學習成績都很高,包括語文、數學、物理。 四年后,他報考了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后來的東南大學。 因為趙中遙喜歡做實驗,所以趙中遙選擇了化學專業。
雖然他選擇了化學系,但他還得學習其他理科科目。 當時東南大學的物理教材都是英文的。 這讓來自農村的趙中遙陷入了困境。 他只能在上課前查英語詞典。 ,將書中每一個不認識的英文單詞標注成中文。 趙中遙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才適應。
1925年,23歲的他離開東南大學,到清華大學當助教,帶領物理系學生做實驗。 除了教學之外,這位物理天才還自學了電學、力學、高等數學等課程,極大地豐富了他的背景知識。 此外,清華教師每任教六年可休假一年。 今年教師可以出國進修,全部費用由清華大學承擔。 但趙中遙只教了兩年書,所以他打算自費出國留學。 他向親戚朋友借了一些錢,并向清華大學申請了一些助學金。 攢夠了錢后,他于1927年赴美留學。
2、主動改變實驗問題,錯失諾貝爾獎
來到美國后,趙忠堯進入加州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 他的導師是該校校長、著名的密立根教授。 密立根教授于1923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研究的是當時最前沿、最難的物理學課題。
密立根給了趙中遙一個博士題目,但是趙中遙覺得這個題目太簡單了。 他想學習更多的技術,回報祖國。 于是他找到密立根,詢問一個更難的話題。 密立根憤怒地給“不知道天地高低”的趙忠堯講了最難的題目“射線系數的測定”。 正是這個題材,讓趙中遙名滿天下。
1930年,他通過實驗完成了射線吸收系數的測量。 同時,他還第一次發現了異常吸收現象。 繼續實驗后,他發現了正電子。 于是我又寫了一篇論文,兩篇論文都發表在美國權威雜志《 》上。 看到學生居然獨立實驗并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密立根教授坐不住了。 他一改往常的態度,對這位來自中國的學生充滿了敬意。
1936年,安德森因對正電子軌跡的觀察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很多科學家都為趙中遙感到可惜,因為趙中遙是第一個發現正電子的人! 安德森本人表示,當時他的辦公室與趙忠堯的實驗室相鄰。 他的實驗是基于趙忠堯的工作,也是趙忠堯給了他靈感。 就這樣,趙中遙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
順利攻讀博士學位后,他來到英國訪問。 英國科學家盧瑟福將50克鐳作為禮物送給了趙忠堯。 這種物質是研究核能的必備材料,所以趙中遙非常珍惜。
3、清華教授與“中華牌”鉛筆
回國后,趙忠堯擔任清華大學物理學教授,向學生傳授國外先進的物理技術。 這些學生后來成為祖國的棟梁。 鄧稼先、楊振寧、錢三強、錢學森等都是他的學生。 受父親影響,趙忠堯一直想拯救積貧積弱的中國。 他和朋友合辦了一家鉛筆廠,取名為“長城牌”鉛筆廠。 生產機器從國外購買,鉛筆在中國生產。 后來,鉛筆的名稱改為“中華牌”鉛筆,一直流傳至今。
4、舍生惜鐳,獨行千里
1935年,國內形勢十分嚴峻,日本人對中國虎視眈眈。 此時,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決定在長沙設立清華大學分校,并逐步將清華大學從當時的北平撤至西南地區。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 日本很快占領了北平,清華大學也被日本人控制了。 這時,趙中遙知道,一旦清華大學實驗室里珍貴的50克鐳落入日本人手中,日本人一定會用它來制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為了祖國和人民,趙中遙決定把鐳帶在身邊。 出來。
深夜,趙中遙潛入清華大學。 這時,校園里有很多日本兵在巡邏。 趙中遙走到沒有光的地方,最后來到實驗室,把鉛罐里裝的鐳拿出來。 不過趙中遙想來想去,這么貴重的東西拿在手里,太容易暴露了。 他怎樣才能安全地將鐳送到長沙的清華大學分校而不引起日本人的注意呢?
趙中遙想了一晚上,最后決定把鐳裝進泡菜罐子里,從北京步行到長沙! 為了躲避別人,他穿著破爛的衣服,身上、臉上都涂滿了泥土,打扮成乞丐,懷里緊緊地抱著泡菜壇子。 一路上,趙中遙不斷打聽日軍的動向,只走小路。 有時,當日本人檢查嚴格時,他會晚上出行,白天睡覺。 前面說過,趙中遙從小體質就弱。 他連體育課都沒上過,長大后身體也不是很好。 那么是什么讓趙中遙爆發出了如此令人佩服的實力呢? 想必你心里已經知道答案了。 正是出于對祖國的熱愛,體弱多病的趙忠堯即使露宿也沒有退縮。 他的動機只有兩個字“中國!” 而他的方向只有兩個。 “長沙!”兩個字。
為了減輕負擔,趙中遙沒有帶多少食物,很快就沒有食物了。 他與沿途的人用錢換食物,但很快,趙中遙的錢也花光了,他只能乞討。 一位堂堂清華教授、世界頂尖核物理學家,居然為了祖國放棄了自己的身份,真正淪為乞丐。 著實讓聽者落淚,聽者心酸。 抗日戰爭時期,正是像趙忠堯這樣的愛國志士忍辱負重,沖鋒陷陣,不怕犧牲,用生命捍衛了祖國的尊嚴。 只有這樣,中國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他們才是真正的民族脊梁!
一個月后,趙中遙終于來到了長沙清華大學分校門口。 此時的他,已經完全失去了容貌。 當他看到門口的牌子上“清華大學”四個字閃閃發光時,他的眼里充滿了淚水。 他知道,這個月的努力沒有白費。 他距離這一點只有一步之遙。 他要用手里的這罐泡菜。 親手遞交給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
可到了門口物理學家趙忠堯,趙中遙就被門衛攔住了。 畢竟清華大學是一所高等學府,來來往往的都是老師或者學生。 趙中遙現在完全就是一個乞丐,根本就不像清華大學的人。 趙中遙大聲喊道:“我要見梅一琪校長,我要見梅一琪校長。” 上帝眷顧了他。 梅亦琪此時正好從門口經過。 聽到喊聲,他立即上前。 梅一琪看著眼前的人,完全認不出來了。 周圍的人也圍了過來,想看看這個乞丐是誰。
乞丐突然沖上前,拉住梅亦琪的手,顫抖著說道:“梅先生,我終于來了。” 梅亦奇這才認出,眼前的乞丐就是大名鼎鼎的趙中遙。 周圍的人得知真相后物理學家趙忠堯,無不驚嘆不已。
兩人重逢后,梅一琪帶著趙中遙去了大學,打算讓他好好休息。 不過,梅一琪看到趙中遙一直拿著泡菜罐子,心里很好奇,就問罐子里裝的是什么。 等周圍的人散去之后,趙中遙打開罐子,50克鐳被趙中遙完好無損的帶了回來。 梅貽琪大吃一驚,抱住趙中遙失聲痛哭。
因為梅一琪知道,這50克鐳是當時中國核物理領域最重要的材料。 這些物資沒有落入日本人手中,是國家之大幸。 他也知道,趙中遙這一路走來,一定經歷了很多磨難。 此外,鐳是一種放射性物質。 雖然裝在鉛罐里,但趙中遙的胸口還是被燒傷了。 因為這件事,后人稱贊趙忠堯“舍生惜鐳,單騎千里!”
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趙忠堯仍然為我國的核物理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他不僅有深厚的學術造詣,在教育領域,他還為新中國培養了一批兩彈一星的英雄,眾所周知。 錢學森也是趙忠堯的學生。 雖然世界欠他諾貝爾物理學獎,但中國卻給予了他最高的贊譽。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5年獲科學技術進步獎。
1998年,趙忠堯因病去世。 偉人雖已去世,但他的才華卻無處不在。 如今,中國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們正在研究和弘揚趙忠堯的愛國奉獻精神。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物理學界一定能夠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