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實驗報告1
1 實驗目的
①參與實驗操作過程,熟悉相關實驗儀器的使用,探究實驗操作和數據處理中的誤差問題,理解實驗中的設計思想,深入思考相關問題。
②深入理解實驗原理,并與高中物理知識聯系起來,探索學生分組探索實驗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師技能。
③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與他人溝通、合作討論的能力。
2、實驗設備
干電池電動勢和內阻的測定:電壓表、電流表、電阻箱、1.5V干電池、開關、若干根電線。
油膜法測定分子直徑:油酸水溶液、注射器、帶網格的塑料盆、痱子粉。
3 實驗原理
(一)干電池電動勢和內阻的測定 1.電流法
按圖1所示連接電路,改變電阻盒R的阻值,測量不同阻值下對應的電流表指示,記錄數據。 假設被測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分別為E和r,電流表的內阻RA可忽略不計,則由閉路歐姆定律可得:E=I(R +r).處理數據有兩種方法:①計算方法
實驗過程中,測量了一組電流值Ii和所連接電阻盒的電阻值Ri。 設這兩個組分別為R1,I1和R2,I2。 根據閉路歐姆定律:
E=I1(R1+r)(1) E=I2(R2+r)(2) 將(1)和(2)結合起來得到EI1I2(R1R2)。 成對比較實驗獲得的數據并取平均值。 價值。
由閉路歐姆定律可得:E=I(R+r),換算成1REr(3)I1。 根據實驗數據,做出R曲線,如圖2所示,這條直線的斜率就是電源電動勢E、I,縱軸截距對應的絕對值就是電源的內阻r供應。
2、電阻法
按圖3所示連接電路,改變電阻盒R的阻值,測量不同阻值下對應的電壓表指示,記錄實驗數據。 假設被測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分別為E和r,電壓表U
內阻RV可以忽略不計,則由閉路歐姆定律可得:E(Rr)R 處理數據的方法有兩種:①計算法測量一組電壓值Ui和所連接的電阻實驗過程中盒子的電阻Ri。 設這兩個組分別為R1、U1和R2、U2。 根據閉路歐姆定律:3
(2)油膜法測量分子直徑
對于材料分子尺寸的測量,離子顯微鏡或掃描隧道顯微鏡等現代技術已經可以觀察材料表面的分子。 不過,這畢竟距離中學物理太遙遠了。 利用油膜法估算分子大小的學生實驗,不僅讓學生形成了一定的微觀材料模型,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了一種方法,那就是用宏觀的方法。 研究微觀問題,指導學生做這個實驗是非常有意義的。
油酸的分子式是。 它是一種結構比較復雜的聚合物。 它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疏水性的不飽和烴。 另一部分是COOH對水有很強的親和力。 當用酒精稀釋的油酸滴在水面上時,油酸溶液會迅速鋪展在水面上。 酒精首先溶解在水中并迅速蒸發,最后在水面形成一層純油酸膜。
開展油膜法測量分子直徑實驗,在實驗操作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兩個主要問題: 1. 粉末厚度
在粉厚實驗中,痱子粉的作用是界定油膜尺寸的邊界。 如果痱子粉太厚,油膜不易擴散,導致痱子粉在水面上開裂。 如果痱子粉太少,油膜邊界不清晰。 因此,如何將痱子粉均勻地撒在水面上是關鍵。 實驗時,輕拍裝有痱子粉的塑料瓶,并在水盆中撒上一層均勻薄薄的痱子粉。 你應該撒多薄? 痱子粉的成功需要反復試驗。
2. 點放法
實驗時,取配制濃度的油酸溶液,用注射器抽取一定體積,然后一滴一滴滴回瓶中,練習滴注準確、均勻,并記錄這部分油酸的滴數。油酸溶液。 接下來,在撒有痱子粉的水面中央滴一滴油酸溶液。 由于張力的作用,油酸立即向各個方向擴散,在水中形成近似圓形的薄油膜,邊緣與痱子粉形成分界線。 首先,滴水過程中手的力度應與之前數滴時的力度相同。 另外,油滴的落點不宜距液面太近或太遠。 滴點距離水面約2至3厘米。
4. 實驗過程
干電池電動勢和內阻的測定:
1、用電阻盒和電流表按照電阻法原理圖連接電路。 選擇電流表的量程為0.6A。 合上開關,改變電阻盒的阻值,記錄不同阻值R對應的電流表示值I。
2、用電阻箱和電壓表按照伏阻法原理圖連接電路。 選擇3V作為電壓表的量程。 合上開關,改變電阻盒的阻值,記錄不同阻值R對應的電壓表示值U。
3、按照伏安法選擇滑動變阻器、電壓表、電流表連接電路,分別采用內接法和外接法。 選擇電流表量程為0.6A高一物理實驗簡單,電壓表量程為3V。 閉合開關,滑動滑動變阻器改變電路中電阻的阻值,記錄不同阻值對應的電壓表指示U和電流表指示I。
油膜法測量分子直徑:
1、用注射器吸取0.5ml 1:1000油酸酒精溶液,然后一滴一滴滴回瓶中。 數一下 0.5ml 中大約有 108 滴。 每滴所含油酸體積V為0.5ml/108×1/1000≈4.63×10-6ml
2、在塑料盆中倒入適量的水,大約是容器的1/3。 待水面完全穩定后,均勻撒上痱子粉。
3、待粉末完全靜止后開始滴加油酸溶液。 滴點距水面約2~3cm。 幾分鐘后,油酸膜的形狀變得穩定。
4. 用玻璃板蓋住塑料盆。 用彩色筆在玻璃板上勾勒出油酸膜的形狀。
5、通過計數超過半格的格子,丟棄不超過半格的格子,統計油酸膜占據的格子數量。 根據每個格子的面積為1cm2,計算出油酸膜的面積S。
6、根據每滴油酸的體積V和膜的面積S,可以計算出油酸膜的厚度d=V/S,即油酸分子的直徑。
5.實驗數據記錄與分析
測量干電池電動勢和內阻的實驗數據記錄:①抗阻法
高中物理實驗報告2
一、教學設計的思考
升華和升華是八年級第四章物質狀態的變化第四節的內容。 這是物質一級主題下的第一個二級主題,為九年級學生了解物質的結構和性質做準備。 本課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液化的延續,讓學生全面了解物質形態的六種變化。 升華和升華雖然并不罕見,但不容易被學生注意到,而且氣體很難看到,也很難直接觀察到。 因此,設計了碘的升華和冷凝實驗供學生探索,讓學生從實驗中理解升華和升華的概念,并得出升華吸熱、冷凝放熱的結論。 在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然后列出生活中常見的升華和升華現象,讓學生根據圖片說出每種現象是什么。 這不僅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激發了學生對物理的興趣。 它是在學生積極思考時引入的。 干冰的作用啟發學生在舞臺上探索煙霧的奧秘。 用探究的結論引導學生列舉更多升華和吸熱在生活中的應用,對自然界的一些現象做出科學有力的解釋,讓學生從感性的角度進行學習。 學生應該知道物理知識是有用的,認識到物理知識的價值,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通過實驗探索和對熟悉現象的探索來掌握一節課的內容,然后用水的三態變化串起全章的知識,讓學生對本節的知識有一個整體的了解。關于物質狀態變化的章節。 ,以避免概念混亂。
教學設計各方面安排得當,知識銜接良好。 學生可以很容易地得出結論,并利用本節的知識對現象做出合理的解釋。 不過,如果在設計中加入人造“雪”,實驗,為了加深對升華和凝結的理解,進行了兩項更有趣的活動:一是觀看《兩件衣服的對話》動畫(冬天) ,兩件冷凍的衣服分別在陽光下和陰涼處),再次明確升華是從固態到氣態的直接變化,而不需要經過液態; 其次,有比賽談論升華和凝結的現象。 誰是對的,就會在課件上展示出來,并且會有鼓勵性的評論。 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學習,更好地理解。
2.教學過程的反思
從課的介紹到新課的教學再到整節課的結束,過渡的還是很順利的。 但實驗過程中實驗要求不到位,導致一批學生實驗儀器爆炸,引起學生騷動。 處理事故浪費了一些時間,導致實驗時間過長。 在今后的教學中應避免這種情況。 關于舞臺煙霧之謎的討論時間過長,導致練習時間非常緊張,思考題也沒有完成,使得教學過程不完整。 如果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講得太多,就應該把問題留給學生,讓學生多講,這樣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課堂。 上述存在的問題應在今后的教學中避免。
3. 教學的成功與失敗
升華升華方面的知識不多,教學大綱要求也不高。 應從觀察實驗出發,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自然現象,豐富學生的知識,了解物理狀態變化的特點。 本課通過碘的升華和縮合實驗,成功地讓學生理解了升華和升華的概念。 雖然日常生活中升華、升華的現象很常見,但學生們卻不是很熟悉。 讓我們在生活中舉更多例子。 舉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探究活動的安排使學生能夠對熟悉的現象有科學的解釋。 它還增加了學生對物理的興趣。 習題的安排進一步鞏固了學生對本課知識的掌握,同時也檢驗了學生的學習效果,為學生處理習題課上的疑難問題做好了準備。
4. 重新設計
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設計一段表現雨、霧、露、霜、雪等自然界現象的短視頻來介紹新課,這樣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使教學效果更好。 實驗中還可以包括“雪”形成的實驗,讓學生更好地了解霜和霧凇的形成過程。
整堂課結束后,引導學生閱讀科學世界,了解自然界的一些水循環現象,培養節約用水的意識。 體現物理與生活的聯系。
在今后的教學設計中,還應注意從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出發,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引導學生獨立分析、探索得出結論。 幫助學生自覺構建相關知識體系,理解科學發展與生活的聯系,運用實驗方法將科學研究滲透到教學中,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有步驟、有層次地呈現給學生,讓培養學生獨立分析、探索的能力,在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同時,讓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方法和過程。
高中物理實驗報告3
物理是初二學生剛剛接觸的一門新課程。 他們表現出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但對于如何學好這門課、如何學好卻顯得無所適從。
通過一個月的教學實踐,特別是通過對第一章第一、二節練習試卷的分析,我發現自己在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
1、對學生的了解不夠,對學生的關注不夠。 新課程標準要求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他們不僅滿足于傳授給學生知識和結論,還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學生的全面成長。 新課程標準滲透STS(科學、技術、社會),體現“從生活到物理,從物理到社會”。 教學中,我對新課程標準的這兩項要求認識不夠,削弱了學生關注生活、用物理走向社會的能力。
2、有時講課過多,學生練習太少,未能把握批改時機,基礎知識鞏固不牢。
3.對學生認知過程了解不夠。 在教授一些知識的時候,我總覺得很容易。 我認為我的解釋很清楚、很到位。 我沒有隨時觀察學生的反應,只是不予理睬。 沒有意識到學生的認知需要一個過程,不能立即被接受。 對于一些重點、特別難的知識點,不僅要講得透徹,而且要有針對性地加強實踐和應用。 未能隨時獲取學生的反饋,調整教學方法和思路,準確流暢地向學生傳授知識,達成共識。
今后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教學:
1、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兩端。 繼續做好分層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加強對后進生的輔導。
2、基礎知識講解透徹,分析仔細; 準確把握重點難點,避免課堂教學中不突出重點知識、誤“難點”為“重點”的現象高一物理實驗簡單,避免重點難點錯位、不平衡導致教學效率下降。 以及學生學習效率下降的現象。
3、努力打造扎實有效的課堂。 力求多種教學模式并舉,形式多樣,適當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采用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等有效的學習方法。
高中物理實驗報告4
物理學是自然科學的重要基礎科學。 初中物理教學是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入門和啟蒙。 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應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了解和適應學生的心理特點。 它有很大的作用。
就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而言,一方面,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欲,好學、好問,對各種新鮮事物抱有幻想。 同時,他們積極、有競爭力、有趣。 然而,學習動機卻與短期的“直接興趣”掛鉤。 當遇到較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識時,這些小困難很快就會使他們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最終導致初中物理教學的失敗。 因此,教學必須適應學生的心理特點。 好奇心是中學生心理的一個重要特征。 培養好奇心可以使人善于發現和提出問題,激發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教學應有意識地引發和激勵,如精心設計相關場景,充分利用相應的實驗。 和短篇小說。 好奇心是中學生心理的另一個特點。 中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知識。 這種知識和生活經驗具有過渡性特征。 他們的理解從基于經驗發展到基于思考。 應及時鼓勵和尊重學生的好奇心。 教師要善于提問,培養學生提問的習慣和分析問題、回答問題的能力。 積極主動是中學生思維縝密的體現。 精心準備探索性實驗設備、精心設計探索性實驗流程,可以激發學生的主動心理,提高學習興趣,提高觀察能力和實驗素養。 競爭是中學生極其寶貴的心理特征,有助于他們形成平等競爭的品格。 學生可以有意識地辯論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在辯論中培養創新思維習慣。 貪玩是中學生的天性。 我們要啟發學生在玩中求知、在玩中創新、在玩中成功。 課堂上要尊重學生的游戲天性,合理安排課堂時間,鼓勵學生做課外小實驗,寓教于樂。 ,邊玩邊學。 容易受挫是中學生的心理弱點。 在學習困難的知識時,學生很容易受挫,無法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要鼓勵學生培養和鍛煉意志品質,多贊揚學生的閃光點,多發掘學生的長處,鼓勵學生信心,多與學生交流。 犯錯誤的學生不能被一棒子打死,但他們必須明白自己犯了錯誤。 的原因。 給他們講科學家、偉人的故事,向他們學習歷經艱難、歷經磨難、最終戰勝困難的精神。 鼓勵學生設定短期學習目標并為目標不懈努力。
總之,二年級物理課堂教學應適應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和外在因素,從而有效提高課堂質量和效率,培養有用的人才。能適應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