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參加第五屆索爾維會議的科學家合影。 其中17人獲得諾貝爾獎。
前排左二至六分別是:
普朗克、居里夫人、洛倫茲、愛因斯坦、朗之萬;
第二排左一:德拜,第三人:布拉格,
第五至第九:狄拉克、康普頓、德布羅意、波恩、玻爾;
第三排(站立)左六人:薛定諤,
第八個人和第九個人是:泡利和海森堡。
他們中的任何一位都是物理學大師。
一切的浮華和浮華都已褪去,閃爍著樸素智慧的光芒。
這才是真正的超豪華“全明星合照”!
什么? 我想知道他們的成就是什么?
其中,共有12人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洛倫茲 (1902)、居里夫人 (1903)、
布拉格 (1915)、普朗克 (1918)、
愛因斯坦 (1921)、玻爾 (1922)、
康普頓 (1927)、海森堡 (1932)、
薛定諤 (1933)、狄拉克 (1933)、
圣泡利 (1911)、波恩 (1936)
共有兩人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居里夫人 (1911)、德拜 (1936)
上述每一位人物都是物理學界的知名人物。 他們對量子論和相對論的貢獻不僅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物質生活,也改變了人類的思維和時空觀念。
最聰明的人/愛因斯坦
照片中最著名的就是我們的愛因斯坦。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德國出生的猶太物理學家。 1905年,愛因斯坦在蘇黎世大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 他提出光子假說并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并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他于1905年創立狹義相對論,1915年創立廣義相對論。1933年移居美國,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工作。 1940年,他成為美國公民,同時保留瑞士公民身份。 1955年4月18日,愛因斯坦在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逝世,享年76歲。
愛因斯坦的理論為核能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為了對抗納粹,1939年,他在利奧·西拉德等人的協助下,寫信給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直接推動曼哈頓計劃。 二戰后,他積極主張和平,反對使用核武器,簽署了《羅素-愛因斯坦宣言》。
愛因斯坦開創了現代科學技術的新紀元,被公認為繼伽利略之后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定量圣人/普朗克
馬克斯·普朗克,德國物理學家。 量子理論的創始人。 1874年進入慕尼黑大學學習數學,后轉入柏林大學學習物理。 1879 年獲得慕尼黑大學博士學位后,他在慕尼黑大學和基爾大學任教。 1888年,柏林大學任命他為基爾霍夫的繼任者兼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1892年晉升為教授。 1900年,他將能量量子引入黑體輻射的研究物理學家全,并因此獲得19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18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并擔任威廉皇家進步學會主席1930年至1937年擔任科學學院院長。1935年,普朗克因反對納粹暴政而被解除院長職務。 晚年退出科學界,從事反法西斯活動。 1947 年 10 月 3 日逝世于哥廷根。
一切事物都有兩個方面/薛定諤
埃爾溫·薛定諤(Erwin Schr?,1887-1961),奧地利理論物理學家,量子力學創始人之一。 他還在固體比熱、統計熱力學和分子生物學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最重要的成就是創立了波動力學和著名的薛定諤方程。 1926年,他證明了他的波動力學在數學上等同于海森堡、玻恩和喬丹創造的矩陣力學。 他與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一起獲得193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當然,薛定諤最著名的是他的貓,這需要將貓關在裝有少量鐳的密閉容器中。 鐳有衰變的可能性。 如果鐳衰變,貓就會死; 如果鐳不衰變物理學家全,貓就會活下來。 根據量子力學理論,由于放射性鐳處于衰變和未衰變兩種狀態的疊加,所以貓應該處于死貓和活貓的疊加狀態。 這只既死又活的貓就是所謂的“薛定諤的貓”。 但貓不可能既死又活,必須等容器打開后才知道結果。
本實驗試圖從宏觀尺度闡明微觀尺度的量子疊加原理問題,并巧妙地將觀察后的微觀物質是否以粒子或波的形式存在與宏觀的貓聯系起來,以驗證其存在形式當涉及觀察時,量子的。 隨著量子物理學的發展,薛定諤的貓也延伸到平行宇宙等物理問題和哲學爭議。
婦女中的英雄/居里夫人
大家可能會注意到,照片中幾乎都是男性科學家,唯一的女性就是大名鼎鼎的居里夫人。 她發現了鐳和釙 (pō),兩種天然存在的放射性元素。 在幾年研究鐳的過程中,作為一名杰出的科學家,居里夫人有著普通科學家所不具備的社會影響力。 尤其是因為她是成功女性的先驅,她的榜樣激勵了很多人。 后來還有同名電影《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一生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第一次是物理學獎,第二次是化學獎。 在兩個不同領域獲得兩項諾貝爾獎是許多男性科學家難以達到的高度。
其他大牌
愛因斯坦的老師蓋伊研究了光學旋轉色散現象。
威爾遜發明了云室并培訓了數百名科學家。
192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理查森主要研究熱電子發射。
狄拉克,193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量子力學創始人。
192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康普頓發現了“康普頓效應”。
法國“革命王子”、192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德布羅意建立了物質的波粒二象性。
195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玻恩提出了玻恩近似。
玻爾,19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哥本哈根學派”領袖,與愛因斯坦齊名。 兩人的世紀之爭更是被人津津樂道!
,比利時著名物理學家。
泡利提出了“泡利不相容原理”。
德拜在對偶極矩的理論處理中引入了德拜溫度的概念。
19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布拉格改進了X射線光譜儀。
克萊默與玻爾合作研究了電磁波如何與物質相互作用。
海森堡,193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量子力學的主要創始人。
福勒,統計物理學的先驅。
布里淵,量子力學創始人之一。
偉大的名字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我只會用他們的名字標記他們。
這些物理、化學領域的巨人可以說為人類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這張看似普通的合影,卻蘊藏著人類三分之一的智慧。 諾貝爾獎之所以如此出名,就是因為它頒發給了那個時代的這些人。 可以說,如果沒有這群人,諾貝爾獎學金就不會有如此高的威望。
有網友調侃:沒有這些大佬,物理書就薄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