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中國科學家躋身世界科學家之列實屬不易。 因為從世界科學史來看物理學家西方,中國杰出的科學家確實不多。 而楊振寧就是少數之一。 但楊振寧在蘇聯科學家中卻排在第100名之外。 這合理嗎?
首先我們來看看納蘭朵的排名規則。 蘭道排名按照資歷對物理學領域的科學家進行排名。 排名從0到5分為等級。0級對應物理學教父牛頓; 0.5級是超一流物理學家,這里排的就是愛因斯坦; 1級對應一流的物理學家,包括玻爾、海森堡、狄拉克、薛定諤、玻色、維格納等。 朗道給自己的評分是2.5級,但后來他提出二次相變理論后,又把自己的評分調到了2級。 3到5級的人比較多,幾乎都是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也排在第五級。
牛頓、愛因斯坦、薛定諤、玻色、海森堡、玻爾、狄拉克、維格納這些人在楊振寧面前無話可說,因為他們確實創造了一個新的領域,這個高度。 楊振寧實在做不到。 那么楊振寧應該排在什么位置呢? 其實楊振寧對科學的貢獻有點像特斯拉。 他在前人的成就的基礎上,推出了最終的成果。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朗道在排這個排名的時候,楊寧和振寧的成績并沒有那么大,所以相比當時來說,還是在情理之中的。 楊振寧目前的排名應該是一級,在科學家綜合排名中屬于前三十名。 畢竟西方很多科學家還是很厲害的。 我們必須承認這一點。
最后我們分別談談朗道和楊振寧的科學成就。
物理天才 - 蘭道
朗道是前蘇聯杰出的物理學家。 他在物理這個領域特別有天賦,從小就展現出了他的天才。 他四歲就能讀書物理學家西方,十三歲高中畢業,十四歲進入大學。 大學期間,他完成了海森堡、薛定諤、索末菲和狄拉克的量子力學計算。
朗道一生致力于蘇聯物理學的發展。 在他50歲生日那天,他收到了蘇聯原子能研究所為他精心準備的禮物:一塊刻有他十大重要科學成就的大理石板。 這就是物理學界著名的“朗道十誡”。
十誡具體指的是:
量子力學中的密度矩陣和統計物理;
自由電子抗磁性理論;
二次相變研究;
鐵磁性的磁疇理論和反鐵磁性的理論解釋;
超導體混合態理論;
原子核概率論;
氦II超流性的量子理論;
基本粒子的電荷約束理論;
費米液體的量子理論;
弱相互作用的 CP 不變性。
楊振寧的成就
1)相變理論
統計力學是楊振寧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他在統計力學方面的專長是對植根于物理現實的通用模型進行嚴格的解決和分析,從而抓住問題的本質和本質。 1952年,楊振寧和他的合作者發表了三篇關于相變的重要論文。 這些論文的高潮是第二篇論文中的單位圓定理,該定理指出吸引力相互作用晶格氣體模型的巨配分函數的零點位于某個復平面上的單位圓上。
2)玻色子多體問題
出于對液氦超流性的興趣,楊振寧和他的合作者在1957年左右發表或完成了一系列關于稀薄玻色子多體系統的論文。
首先,他與黃克孫、黃克孫共同發表了兩篇論文,將贗勢方法應用于該領域。 在寫完弱相互作用中宇稱是否守恒的論文后等待實驗結果時,楊振寧和李正道首先利用雙碰撞法得到了正確的基態能量修正,然后與黃克孫和李正道一起使用贗勢。 方法得到相同的結果。
他們獲得的能量修正中最令人驚訝的是著名的平方根修正項,但當時無法通過實驗驗證。 然而,隨著冷原子物理學的發展,這個修正項得到了實驗的證實。
3) 玻色子在有限溫度下一維δ函數排斥勢的嚴格解
1969年,楊振寧和楊振平將一維δ函數斥力勢的玻色子問題推進到有限溫度。 這是歷史上第一個在有限溫度(T>0)下相互作用的量子統計模型的嚴格解。 這個模型和結果后來在冷原子系統中得到了實驗實現和驗證。
4)超導體磁通量子化的理論解釋
1961年,通過與實驗組的密切交流,楊振寧和拜爾斯從理論上解釋了實驗組發現的超導磁通的量子化,證明電子配對可以導致觀察到的現象,并澄清不需要引入新的磁通量子化現象。有關電磁場的信息。 基本原理并糾正推理中的錯誤。 在這項工作中,楊振寧和拜爾斯將規范變換技術應用于凝聚態物質系統。 相關物理和方法后來被廣泛應用于超導、超流、量子霍爾效應等問題的研究。
5)非對角長程序
1962年,楊振寧提出“超長程序”的概念,統一了超流性和超導性的性質,也深入探討了磁通量子化的起源。 這是當代凝聚態物理學的一個關鍵概念。 1989年至1990年,楊振寧在與高溫超導密切相關的模型中發現了非對角線長度程序的本征態,并與張首晟發現了其SO(4)對稱性。
我相信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子成功,女兒成功。 文章最后我會為各位家長分享一本好書,千萬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