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界爭議最大的問題是,到底是少吃米面多肉,還是多吃米面少肉。
有人說肉比米面好,因為米面會帶來高血糖; 有人說米面比肉好,因為肉會帶來高膽固醇。
為了找到答案,科學家們也做了大量的研究。
然而研究需要人力、物力、財力,因此很多科學家不得不接受食品公司的贊助。
例如,可口可樂公司在 2010 年至 2015 年間贊助了 1.328 億美元的科研費用。
如果存在利益沖突,食品公司贊助的科學家如何確保他們進行公正的研究并提供健康的飲食指導?
一位調查記者在調查飲食健康時發現了這一點。 他認為,只有為科學家提供免費資助,才能獲得公平公正的研究成果。
為了尋找飲食的真相,他到處籌集資金,創立了非營利組織營養科學項目(營養科學項目),為科學家提供免費研究經費,讓科學家能夠獨立進行飲食研究——明確回答什么是真正健康的飲食。
他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美國獨立調查記者加里·陶布斯。
01種下懷疑的種子
加里·陶布斯是誰? 我們先來看看他的簡歷:
1977年,他獲得哈佛大學物理學學士學位。
1978年,他獲得斯坦福大學工程碩士學位。
1981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碩士學位。
1982年以后,先后在《》、《》、《紐約時報》等權威雜志擔任專欄作家
他也是第一位獲得三項國家科學作家獎的記者。
加里獲此殊榮當之無愧,因為他是一名只看到真相的調查記者。
1984年,他采訪了諾貝爾獎獲得者卡洛。 在卡曼的實驗室呆了九個月后,加里發現卡曼最重要的科學發現只是一個幸運的巧合。
盧嘉敏
他在《諾貝爾夢》一書中揭露了這件事,從而得罪了這位著名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1993年,他發表了《糟糕的科學》,質疑著名化學家約翰·博克里斯的研究團隊存在欺詐行為。
從這些經歷可以看出,Gary是一個什么都不怕的人,有任何懷疑都會立即調查并發聲。
在他憤怒地攻擊科學家的那些年里,另一件更可疑的事情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是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人開始接受推薦低脂飲食(消耗脂肪等脂肪較少的飲食)的飲食指南。 此后,美國的肥胖率越來越高,糖尿病患者的數量也隨之增加。
加里開始懷疑美國膳食指南有問題。 2002年,他在《紐約時報》上發表了一篇爆炸性文章,題為“如果這都是彌天大謊怎么辦?”
他在文章中提出了自己的懷疑:
美國人由于遵循低脂飲食建議而變得越來越胖。 難道是因為脂肪根本就不是肥胖的罪魁禍首嗎?
難道美國人減肥失敗不是因為貪婪和懶惰,而是因為糖?
放棄碳水化合物(糖和淀粉等食物)后物理學家敢,他很容易減肥。 這是否證明碳水化合物導致肥胖?
由于話題過于敏感,這篇文章一發表就引起了軒然大波。 低脂飲食的捍衛者指責加里混淆公眾、混淆是非。
營養界的反應非但沒有阻止加里,反而激起了他的職業好奇心。
他決定更深入地研究飲食問題。
02 與糖宣戰直至死亡
沒想到,這次調查一拖就是5年。
經過五年的深入調查,他了解到美國人越來越胖、越來越病,并不是因為他們懶惰、貪吃,而是因為美國政府的飲食指南完全錯誤!
這些追求健康的人,因為誤信了政府的錯誤引導,在健康之路上越走越遠! 他對公眾被蒙在鼓里感到憤慨,認為這些人才是錯誤飲食指南的最大受害者!
最后,他在2007年出版了《好,壞》(《Good,Bad》),公開了他五年的研究結果。
在這本書中,他提出了兩個顛覆性的概念:
1.卡路里理論是錯誤的
加里·陶布(Gary Taub)在書中提到:并非所有卡路里都是平等的,卡路里也有好有壞之分。
糖和精米面等食物會導致血糖升高,導致胰島素大量分泌,影響我們的健康。 它們是壞卡路里。 相反,幾乎不影響血糖的食物是好的卡路里。
2、人肥胖并不是因為攝入的熱量太多,而是因為吃了很多影響血糖的食物:
吃500大卡的肥肉與吃500大卡的大米對人體的影響完全不同。 大米等影響血糖的食物也會引起胰島素大量分泌,促進脂肪合成。
相反,美國人一直認為,不健康的脂肪是幾乎不影響血糖、不會引起胰島素分泌過多的食物。
這本書一出版,就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到目前為止,已有不少讀者在亞馬遜留言表示這本書徹底刷新了他們現有的思維。
2010年12月,加里出版了另一本書《我們為何發胖》,指出糖是肥胖的罪魁禍首,想要減肥只需戒掉糖。
這本書比上一本書《好卡路里,壞卡路里》更通俗易懂,讓更多讀者知道糖的危害,被《紐約時報》譽為全球最聰明的減肥書。
很多大半輩子減肥失敗的人,都因為這本書輕松減肥,改變了他們的生活。
但加里并沒有停止調查。
在調查中,他還發現制糖業經常資助科學家進行研究,以銷售更多的高糖食品。
2016年,他出版了《The Case Sugar》。 加里在書中揭露了制糖業的真面目,指出制糖商為了經濟利益,正在一步步毒害公眾健康。
他調查了過去200年的數百項研究,發現糖是肥胖、糖尿病、心臟病、癌癥、中風、高血壓、癡呆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增加的罪魁禍首。
在這本書中,他最令人震驚的一句話是:
近十年來,Gary連續出版了三本書向糖宣戰,Gary也逐漸走上了推廣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道路。
不知道什么是低碳水化合物飲食? 點擊這里。
03少有人走的路
加里選擇的道路與主流完全相反。
在這條人跡罕至的路上,Gary遇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也在為推廣低碳水化合物的理念而奮斗:
美國內分泌學家和兒科醫生,他認為糖是兒童肥胖的主要原因。 加里曾經和他一起參加過一個低碳水化合物研討會,他們進行了密切的交談。
左一、左三是加里·陶布斯
妮娜
和加里一樣,尼娜也是一名美國記者。 她原本是一名美食評論家。 她因為長期吃黃油和鵝肝,擔心自己膽固醇高,于是抽血化驗,發現膳食膽固醇根本不影響血清膽固醇。
因為這件事,她開始追蹤調查,挖掘出許多不合理的研究,她將這些記錄寫進了《令人驚訝的脂肪》一書中。 加里經常在推特上推薦她的書。
大衛
哈佛醫學院教授,??《永遠饑餓?》一書的作者 》一書,書中指出,碳水化合物會讓人上癮,會讓人一直感到饑餓,吃多了就會讓人發胖。 加里和他一起制作了一個視頻,談論低碳水化合物飲食。
蒂姆
一位南非醫生曾因推廣低碳水化合物水而與政府發生糾紛,但最終勝訴。 蒂姆曾在推特上盛贊加里,相信他能夠改變美國人遭受肥胖和糖尿病困擾的現狀。
這些因為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而聚在一起的朋友常常感嘆,對飲食做公正的科學研究太難了!
食品公司資助的研究成果失去了中立性,但除了食品公司,誰愿意為飲食研究提供資金?
04不畏強權,創造科學烏托邦
加里一直牢記這個問題。 他希望有一天科學家能夠在不接受食品公司資助的情況下進行公平公正的研究,找到解決肥胖問題的終極飲食方法。
經過多年的準備,2012年9月,加里和英國醫生彼得·阿提亞共同創立了非營利組織營養科學倡議,為科學家提供免費研究經費。
營養科學項目官方網站
多虧了加里的奔波,營養科學計劃最終籌集到了超過4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7億元),用于資助更多前沿的飲食研究。 受資助的科學家擁有實驗獨立性,確保研究結果不受偏見影響。
在這一計劃的支持下物理學家敢,2018年11月,哈佛大學學者大衛在《英國醫學雜志》上發表了一項研究,證實吃的碳水化合物越少,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實驗表明,同樣熱量攝入的情況下,吃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每天比吃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多消耗近250卡路里!
這表明你可以在不吃碳水化合物的情況下燃燒更多的卡路里。 這個實驗證實了加里最初的懷疑:碳水化合物是肥胖的罪魁禍首!
然而,營養科學計劃成立六年后,籌集的資金逐漸無法應對大量的科研經費,一度面臨破產。 創始人 Peter Attia 于 2015 年離開,留下 Gary 獨自養活自己。
盡管如此,堅信科學的加里并沒有放棄。 除了推廣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外,他還花了大量時間籌集研究資金。
雖然,他早就從過去的論文中發現,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可以帶來健康。 然而,長期肥胖有害的理論仍然深入人心。
為了減肥,這些美國人不敢吃肉。 相反,他們吃大量的米飯、面條和低脂食物,這些食物會影響血糖。 他們自以為吃得“健康”,但除了體重增加之外,還患有高血糖、糖尿病、痤瘡、各種炎癥……
加里希望世界上能有更多公正的研究,讓更多人了解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到2025年,美國肥胖患病率將減少一半以上,糖尿病患病率也將降低75%。
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