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聲與光
第一節 聲音的發生與傳播〖第一課〗
第二節教練:
教學目標
1.了解聲音是如何發生的以及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物理課程計劃 - 聲音和光。
2.了解聲音傳播的速度,即20℃空氣中的聲速。
3.理解回聲的概念。
4、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理解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聲音的發生、傳播和速度。
教學難點:聲音的傳播和速度。
教學法
基于對話法的啟發式教學
教學準備
音叉2個,小砝碼1個,小乒乓球1個,電鈴,玻璃罩,抽氣器,橡皮筋,錄音機1臺,磁帶1盒。
教學流程
簡介:彈奏一首優美的鋼琴曲,當學生們在欣賞的時候,老師問了一個問題:你知道聲音是如何產生的初中物理動能教案,又是如何傳到你耳朵里的嗎? 美麗的畫面是如何映入你的眼簾的? 相信當你學會了《聲與光》的內容后,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引入主題。
老師問: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我們通過實驗來說明一下。
老師演示了實驗:用小錘子敲擊音叉,提醒學生注意靠近音叉的小球的變化。 讓學生描述實驗現象:球不斷彈跳,表明音叉振動并發出聲音。 (板書)
學生實驗:
1、用手觸摸喉嚨,發音“好”、“我們是最棒的”,感受聲帶的振動。 老師在黑板上寫:聲帶振動就會發出聲音。
2、一個人拉緊橡皮筋,另一個人用手指撥動,感受橡皮筋的振動。 老師在黑板上寫:橡皮筋振動會發出聲音。
總結以上內容,教師引導學生得出固體振動會發出聲音的結論。 除了固體之外,其他物體振動時也會發出聲音嗎? 學生們分組討論,得出結論:固體、液體、氣體振動時都會發出聲音。 物理教案《物理教案-聲與光》。 換句話說:當物體振動時,就會發出聲音。 發出聲音的物體稱為聲源。 (板書)。
老師問:聲源發出的聲音是怎樣到達我們耳朵的?
(板書)2.聲音的傳播
在教材P48上演示圖3-3的實驗。 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現象的同時思考以下問題:
1、抽氣機持續工作時,玻璃蓋內的空氣量如何變化? 您聽到的鈴聲有何變化?
2、想一想,如果玻璃罩內沒有空氣,即處于真空狀態,你還能聽到鈴聲嗎? 注意:不能傳送聲音。
演示實驗:兩個音叉具有相同的固有頻率。 用小錘敲擊一個音叉的音叉,觀察靠近另一個音叉的小球的變化。 它說明了什么問題? 可以傳送聲音。
老師問:只能用氣體作為傳播聲音的介質嗎? 經過小組討論,學生得出結論:
聲音通過固體、液體和氣體介質傳播。 (板書)
老師問:上述物質是如何傳播聲音的?
老師展示幻燈片并解釋:當一塊石頭扔進水中時,會引起水的振動,形成水波。 同樣,當聲源振動時,也會引起周圍物體的振動。 例如,在空氣中,當物體不斷振動時,周圍的空氣密度發生變化并向四周傳播,形成聲波。 然后要求學生回答聽力是如何形成的問題。
教師講解:聲音在空氣中以一定的速度傳播。 我們將聲音傳播的速度稱為聲速。 (板書)
投影教材P49表3-1“某些物質中的聲速”。 問題:
1. 聲音在不同材料中傳播的速度相同嗎? 哪些物質的聲速較大?
2. 2. 空氣中的聲速和溫度之間有什么關系? 20°C 時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是多少?
3. 學生回答:
老師總結道:
1.聲速:V固體>V液體>V氣體
2.在空氣中,溫度越高,聲速越大。
3. 20°C時,空氣中的V聲=344米/秒
老師提問:聲波從聲源向外傳播時,如果遇到障礙物初中物理動能教案,會發生什么情況? 學生自學P49《Echo》,有問題請教老師。
鞏固練習:
1.月球表面非常安靜,兩個人無法直接交談。 為什么是這樣?
2. 將一只耳朵放在一根 50 米長的金屬管的一端,讓某人敲擊另一端的管子。 您可以聽到兩聲敲擊聲。 為什么是這樣?
課堂小結:按照黑板上寫的內容進行操作
作業:練習冊P28:1--7,精選P84:1--5
教學經驗:
課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尤其是演示實驗。 你要盡可能地動動腦筋,讓實驗現象變得清晰、完美。
【初中物理第3卷聲光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升華與升華教案12-30
初中物理應激與壓力教案模板10-11
初中物理1、動能和勢能教案12-28
初中物理-八年級光的反射教案12-28
初中物理《音樂與噪音》課外實驗教案10-07
初中物理教案:《距離和時間的計算》11-26
二年級物理七彩光教學教案10-08
高中物理《光的色散》教學教案10-08
高中物理教案:光的折射512-08
初中物理-九年級物理教案系列電路與并聯電路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