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電功率》的中學數學試講稿
一、說教材1、教材內容要點:第一,電功率的定義、物理意義、單位;
第二,電功率和電流,電壓的關系,電功率估算;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對電功率這一節內容的研究是在學習了電功以后結合中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對熱學知識的進一步學習把握。這一節是本章的重點和關鍵,對電功率的研究為了解用家電的性能和安全用電、測小燈泡的電功率等知識奠定了基礎。電功率知識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
3、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1.曉得電功率的定義、物理意義、單位.。
2.理解電功率和電流,電壓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估算。.
3.能理解和分辨用家電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二、過程與方式:
通過實驗讓中學生感受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培養中學生的觀察能力。三、情感心態與價值觀:1、通過觀察用家電上的標牌讓中學生感受化學與生產,生活的緊密聯系。
2、通過實驗探究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培養中學生尊重事實、探求真理的科學心態。
4、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電功率知識與人們的生活密切聯系,所以正確構建電功率概念,并會用電功率公式進行簡單的剖析與估算;正確理解“額定功率”,會分辨“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為此這兩個知識點既是本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同時培養中學生的多種能力也是這節課的重點,這是素養教育對現代教學的要求。
二、學生剖析任教班級多數中學生上進心強,學習心態端正,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缺少一定的探求研究問題的能力。電功率知識與人們的生活密切聯系,也容易迸發中學生的興趣。教學中要注意培養中學生對化學的興趣電功率的物理意義,充分發揮中學生實驗的作用,取悅她們好奇、好動、好強的心理特征電功率的物理意義,調動她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高中生的.思維方法要求逐漸由形象思維向具象思維過渡,因而在教學中應注意積極引導中學生應用已把握的基礎知識,通過動手實驗,理論剖析和推理判定來獲得新知識,發展具象思維能力。
三、教學方式這節課可綜合應用目標學案、分組實驗、直觀視頻、講授和討論等多種方式的教學方式,提升課堂效率,培養中學生對化學的興趣,迸發中學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彰顯以班主任為主導,以中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創設數學情景讓中學生參與實驗設計,邊動手邊思索,邊講邊練及時鞏固。通過動手實驗調動中學生的積極性。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課室電能表的轉盤,有時慢悠悠,有時匆忙,這是為何呢?接著引導中學生觀察在只開三盞警棍時電能表指示燈1分鐘閃爍的次數和課室所有警棍都開時電能表指示燈1分鐘閃爍的次數。
班主任提出問題:兩次的“次數”是否相同?這說明哪些?中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可以回答出:不同,這說明電壓做功快慢不同。依次引入新課。這兒滲透了比較的科學方式并同時培養了中學生的觀察能力。
(二)目標學案:
一、出示目標,中學生閱讀:
1.曉得電功率的定義、物理意義、單位.。
2.理解電功率和電流,電壓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估算。.
3.能理解和分辨用家電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4.通過實驗感受用家電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
中學生閱讀“目標”后,除了明白了本節課要解決什么問題,同時對本節課的重難點也有了一定的認識。
二、出示提綱,中學生結合提綱獨立自學課本72---73頁內容。
(一)、電功率基礎知識:
1、定義:。
2、物理意義:電功率是表示電壓做功的數學量。
3、公式:;。
4、單位:;。
換算:1kW=;1w==。
(二)、電功率估算:
家用普通手探照燈的電流是3V,電壓是50mA,它的電功率是多少?
(三)、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
額定電流_____;
額定功率:_____;
實際電流:_____;
實際功率:_____;
燈泡上標有“PZ220----60”字樣,其中220表示_____;60表示。
中學生展示自學成果,師生共同評價:
1、學生在黑板上展示;
2、學生用白色粉筆圈出展示的錯誤并改正;
3、教師點評。
在這兒我給了中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和展示空間”旨在培養中學生的自學歸納能力、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能力,看似平靜,實則對中學生今后的學習將起到積極作用。
(三)、質疑釋難:
1、教師提出問題:燈泡在不同電流下發光的色溫是一樣的嗎?其電功率是不變的嗎?
2、學生觀看視頻材料。
3、請朋友們借助自己桌上的實驗器材做實驗,感受小燈泡發光色溫與功率的關系。
4、用家電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的關系(在中學生觀看視頻材料和進行實驗的基礎上,自己完成):
U實=U額P額___P實燈泡發光_____
U實>U額P額___P實燈泡發光_____
U實
這是本節課的高潮所在。班主任提出問題后先讓同事們觀看一段燈泡照度與燈泡電功率關系的“視頻”,初步感受燈泡照度與功率的關系。之后再讓同事們動手“分組實驗”再次感性感受燈泡照度與功率的關系,既迸發了朋友們的求知欲又培養了朋友們的觀察能力和動手實驗能力。
(四)拓展延展:
中學生通過觀察和分組實驗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用家電正常工作的條件應是哪些?.用家電的工作情況是哪些決定的?在中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再引導中學生解決,對朋友們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能正確使用用家電作出了科學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