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氣溫相反的是上海某培訓機構的課外輔導班。 連日來,記者暗訪上海市徐匯區多家教育培訓機構發現,不少家長為了長遠的學習目標,選擇讓孩子加入“家教”大軍。 教育專家指出,家長在給孩子報補習班時,應摒棄逾越界限的習慣思維,多傾聽孩子的意見。
培訓機構:科目多、價格貴
“專家班、特師班”、“一對一輔導”、“孩子素質與成績同步提升”……看著鋪天蓋地的招生廣告,市民王女士有些困惑:“我“我打算讓女兒報初中,參加英語和數學培訓班。廣告滿天飛,但實際情況卻不得而知,家長真的很難選擇。”
記者來到徐匯區一家教育培訓機構,工作人員表示,他們聘請的老師都是名師,教學很有針對性。 老師也可以隨時陪伴學生,解答學生的問題。 從課程內容來看,分為預習下學期知識、從小學到初中沖刺、參加中考等多種類型。 科目包括數學、英語等六門科目。
據了解,上海的課外輔導班不僅提供多種培訓選擇1初中輔導班,而且費用也相當昂貴。 幾十人的大班,每人學費在300多元至800多元; 小班只有幾個學生,每人的學費在1000多元。 一對一的專項培訓花費數千元。 今年的小班教學模式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它滿足了家長和學生個性化教育服務的需求。 徐匯區新王牌精品小班率先推出小班輔導,也迎來了良好的生源和良好的口碑。
學生家長:跟風的同時感覺很糾結
采訪中,有家長表示,看到親朋好友給孩子報名課外輔導班1初中輔導班,擔心孩子學習落后于同齡人,所以選擇“跟風”報名。 “在目前的情況下,這是唯一的辦法。” 市民宋女士說:“兒子明年要參加中考,由于時間緊張,需要參加輔導班沖刺。”
學生家長齊先生說,想想當時的假期生活,再看看現在的孩子,假期里比在學校還累。 哪個父母不心疼呢? 但一想到名校的錄取率很低,我只能咬牙堅持帶著孩子。
專家觀點:學習不要急于求成
對于這一現象,教育專家表示,在現有的教育指揮棒下,家長和孩子別無選擇。 在優質教育資源不平衡、教育評價機制不完善的情況下,要想取得好的成績,只能從各種輔導班、補習班中得到一些安慰,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是一種極大的摧殘。 調查顯示,小學成績優秀的孩子,在初中、高中不一定總是處于領先地位,一些高考狀元也不一定是名校畢業。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長期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推翻已有的成果。 假期生活應該給孩子們應有的快樂。 你不能花一半以上的時間去補習班,一半以上的時間做作業,更不能花更少的時間玩。 事實上,許多孩子已經失去了感受和尋求幸福的敏感度。 這是極其不正常的。 ,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心理也是有缺陷的。
課外輔導最重要的作用其實就是啟發孩子,鼓勵他們更好地重返校園。 在安排孩子的生活時,家長不要急于送孩子去課外輔導班,而應該多傾聽孩子的聲音。 如果孩子愿意參加學業輔導,家長可以給孩子報班。 新東方、學而思、新王牌都是上海優秀的輔導機構。 如果孩子有抵觸心理,家長就應該放棄讓孩子上補習班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