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師,編制教案是不可避免的,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體組織方案和行動計劃。 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呢? 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物理-高二等勢面教案,僅供大家參考。 歡迎您閱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等位面,知道處于靜電平衡的導體是等位體,導體的表面是等位面。
2.了解等勢面與電場線的關系。 電場線垂直于等勢面,并從高電勢等勢面指向低電勢等勢面。
3. 了解當電荷在同一等勢面上移動時,電場力不起作用。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對知識進行類比的能力,以及分析推理問題的能力等。
情感目標
利用等勢面圖像的對稱美和形態美等勢面,給學生美的享受和愉悅,讓學生畫出自己的圖畫,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對美的感知和辨別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課的重點是了解在同一等勢面上移動電荷時,電場力不起作用的特性。
需要掌握電場線與等勢面的關系:
(1) 電場線垂直于等勢面;
(2) 電場線從高電勢等勢面指向低電勢等勢面。
通過這兩點的理解,學生可以根據等勢面的分布大致畫出電場線的分布; 或者根據電場線的分布畫出等勢面的分布,以加深對本章知識的理解。
教學建議
兩個不同電勢的等勢面不能相交,可以作為思考題,讓學生自行推演。 此外,學生還可以通過類比來理解等勢面、比較重力勢能、比較等值線來思考等勢面的意義以及利用等勢面研究問題的便利性,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新知識。 提高學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需要明確的是,引入等勢面是為了形象地描述電場中各點電勢的分布。 將等位點連接起來形成等位線,等位線又形成等位面。 這里點:點——線——面,讓學生有這個理解過程,同時類比地理等高線和等高面,發揮他們的空間想象力,在理解等勢線的相關特性時注意推理過程浮出水面,讓學生展開討論,加深理解。
教學設計實例
等位面
1. 課程設計
1.回顧上一節的內容,讓學生總結上一節的主要內容。
2. 引入新課程
老師出示圖片:
問題1:點電荷形成的電場中有A、B、C三個點。 如果單位正電荷從A點移動到C點,所做的功是: 如果單位正電荷從B點移動到C點,所做的功是,如果,A點和B點之間有什么關系? 當單位正電荷從A點移動到B點時,電場力做多少功?
學生分析,老師總結:A點和B點的電勢相同。 當單位正電荷從A點移動到B點時,電場力不起作用。
教師講解:一般來說,電場中各點的電勢是不同的,但電場中也有很多點電勢相同。 我們把電場中電勢相等的點所形成的面稱為等勢面。
下面,我們從幾個方面來認識等位面:
(1)當電荷在同一等勢面上任意兩點之間移動時,電場力不起作用。
分析:由于等勢面上各點的電勢相等,而電荷在同一等勢面上各點的電勢能相同,因此同一等勢面上運動的電荷的電勢能保持不變,即電場力不起作用。
(2)等勢面必須垂直于電場線,即垂直于場強方向。
分析:如果不是這樣,則場強沿著等勢面有一個分量,所以當電荷在等勢面上移動時,電場力就會做功。 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等勢面上各點的電勢相等,沿著等勢面移動電荷時電場力不起作用。 因此,場強必須垂直于等勢面。
(3)等勢面的排列:如前所述,電勢沿著電場線的方向越來越低。 可以看出等勢面,電場線不僅垂直于等勢面,而且還從電勢較高的等勢面指向電勢較低的等勢面。 對比書上的圖片,比較等值線和等勢面。
(4)幾個典型場的等位面。
老師展示媒體課件: 點電荷等勢面演示:
圖片請參閱媒體信息。
(5) 處于靜電平衡狀態的導體是等位體,其表面也是等位面。
分析:由于導體處于靜電平衡狀態時,其內部場強處處為零,因此導體內任意兩點之間移動電荷時,電場力所做的功為零,因此導體內部各點的電勢為零。導體相等。
推論:地球是大導體。 處于靜電平衡狀態的大地及其所連接的導體是等電位體。 事實上,常常將大地和與大地接觸的導體作為電勢的參考位置,認為它們的電勢為零。
由于在實踐中測量電勢比測量電場容易得多,因此等勢面通常用于研究電場。 即先畫出等勢面的形狀和分布,然后根據電場線與等勢面的關系畫出電場線。 分配。
3.實例講解練習(參考典型例子)
4、教師總結:
(1)為了形象地描述電場中各點電勢的分布,根據等勢面與電場的垂直關系可以得知電場的分布。
(2)需要注意等勢面的理解:
A、在同一等勢面上移動點電荷時,電場力不做功;
B、電場線垂直于等勢面;
C、處于靜電平衡狀態的導體是等位體,導體的表面是等位面;
【高中物理-二年級等位面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物理 - 適合高中二年級學生 12-28 的扎實課程計劃
電勢和等勢面測試練習01-21
電場線與等勢面的關系09-22
高中物理課程計劃 12-16
高中物理《液化》教案06-11
高中物理課程計劃 12-28
高中物理優秀教案03-16
高中物理教案06-02
高中物理阻力定律教案06-11
高中物理高效課堂教案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