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答案中已經給出了負熱力學溫度實驗的例子。 讓我在這里解釋一下熱力學平衡。
我們通常知道的熱力學三定律一般都是用卡諾循環(huán)從一組經典角度來解釋的。 這組解釋將熱力學溫度解釋為分子的平均動能。 既然是動能,那么它一定是正的。 它還推斷分子存在“靜止”狀態(tài),并將該狀態(tài)定義為“絕對零”。
以上都是基于經典物理學。 該溫度處于平衡狀態(tài)熱力學溫度,我們可以使用某些溫度計來測量。
但分子真的會靜止嗎? 有沒有可能動能為“0”? 進入量子世界就不一樣了。 如果分子的動能是“0”熱力學溫度,我們不是已經準確的測量出了分子的速度嗎? 這是非常非量子力學的。
然后我們將熱力學溫度重新定義為封閉系統(tǒng)中能量與熵的變化率,從而可以用公式計算溫度。 這時英語作文,我們不需要系統(tǒng)處于熱平衡狀態(tài),也不需要直接測量溫度或分子動能。 ,但間接測量。 從那時起,奇怪的事情就發(fā)生了。 這個變化率可以是負值,因為熵最小的狀態(tài)并不是唯一的,因為不僅所有處于最低能級的粒子的基態(tài)熵最小,理論上所有粒子都處于一些高度規(guī)則的激發(fā)中。 狀態(tài)熵也可以最小化,并產生負溫度。
你問這個狀態(tài)平衡嗎? 答案是不平衡,因為處于激發(fā)狀態(tài)需要外界源源不斷的能量來維持這個狀態(tài),它們會自發(fā)地回落到熵較大、內能較小的狀態(tài)。
此時的溫度是直接通過實驗測得的嗎? 不,它是從理論上推導出來并間接測量的。 因為我們常用的元件的測溫原理,物體的熱脹冷縮是基于熱平衡原理的,不屬于這一部分。 (氣體、液體的體積變化、合金的電阻變化等)
但你說這是經過實驗證明的嗎? 是的,這個負溫度是可以計算和間接測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