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30年卓有成效的科研工作,推動了國際聲波測井的發展,在地層評價、測井、巖石物理等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獲得杰出科技成果獎是當之無愧的!”
2016年6月,冰島這個位于北大西洋的神秘島國迎來了一年中最美的時光。 28日,國際巖石物理學和測井分析領域最重要的協會——國際巖石物理學家和測井分析師協會(SPWLA)在這里召開了第57屆年會。 年度杰出科技成果獎授予中國科學家唐曉明。
此次成果獎是對唐曉明一生為國際聲波測井領域做出的杰出貢獻的隆重而莊嚴的表彰。 唐曉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科學家。
榮獲測井行業“諾貝爾獎”
測井是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油氣勘探的“眼睛”。
測井方法有多種,電法、聲法、放射性法是三種基本方法。 還有一些特殊的方法國際物理學家,如地層傾角測井、成像測井、核磁共振測井、隨鉆測井等。 這些測井方法只是間接地、有條件地反映巖層某一方面的地質特征。 為了全面了解地下地質情況,發現和評價油氣層,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測井方法。
從事石油測井研究30多年,唐曉明最重要的成就是開創了“隨鉆剪切波”測井新方向和新領域,即利用四極桿技術測量隨鉆剪切波。 該技術因其獨特的創新性在2002年SPWLA年會上榮獲最佳論文獎。
而他的測井技術也引發了國際石油測井界的“長期爭議”。 由于他的發明和專利技術動搖了一家國際大型石油服務公司的關鍵技術,因此遭到了該公司的強烈“反對”。
但唐曉明奮力辯解,相信“科學真理終將獲勝”!
經過幾年的爭論和特別是實際證明,美國伐木界弄清楚了問題的真相英語作文,并采用了唐曉明的技術。 目前,該技術正逐漸被我國相關領域認可,并在資源開采特別是油氣開采中得到推廣。
2016年11月9日,南海某海上油田重要區塊超深層地層突破勘探瓶頸,填補了40年的空白。 當日共產出天然氣40.9萬立方米,產出石油71立方米,凸顯了該大洋盆地深層潛山油氣。 隱藏的探索能力。 這一重要成果就是唐曉明偶極橫波遠距離探測成像技術的應用。 這是唐曉明數十年科研成果的又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技術。
“這項技術改變了測井技術被稱為‘一孔愿景’的舊理論,實現了‘一孔愿景’的目標。” 唐曉明對比了他的這一重要發現。
這種新的成像技術可以描述距井眼100多英尺的地質儲層結構。 獨創的理論分析處理方法將測井檢測領域擴大了一個數量級。 這個效果無論是傳統的伐木還是。 無論是井技術還是地震勘探方法都無法實現這一點。
唐曉明在多分量偶極子剪切波處理、斯通利波反演滲透率、交叉偶極子剪切波各向異性測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填補了國際地球物理勘探領域的空白,在石油勘探開發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 很好的應用。
“他分析問題的視角獨特,注重實際工程,提出的很多方法都是開創性的、高效的,稱他為聲波測井領域的領軍人物一點也不為過!”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勘探專家劉錫恩這樣評價唐曉明。
憑借在國際測井界的如此積累的成果和影響力,獲得國際巖石物理學家和測井分析師協會年度杰出科技成果獎,在國際業界看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SPWLA杰出科技成就獎被譽為國際測井界的“諾貝爾獎”。 每年授予不超過3人(可空缺)。 獲獎者須在地層評價技術領域做出突出貢獻。 在國際巖石物理學家和測井分析師協會57年的歷史中國際物理學家,已有60多位科學家獲得過這一獎項。
堅持不懈的科研精神成就國際測井界地位
唐曉明是世界上在石油聲波測井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時間最長的人。 30年來,他一直堅持不懈,矢志不渝。
唐曉明1955年出生于四川雅安,“文革”期間,他下鄉當知青。 1977年恢復高考后,考入北京大學,后在國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師從地震界泰斗人物陳勇先生。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86年,唐曉明進入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師從國際地球物理學領軍人物、麻省理工學院地球資源實驗室創始人納菲教授。 正是在這一時期,他開始了測井領域的科研生涯。 1990年,唐曉明獲得博士學位,進入新英格蘭研究所擔任研究科學家。 當時,他已在國際伐木界享有盛譽。 四十幾歲的唐曉明加入了全球第三大石油服務公司美國貝克休斯能源服務公司,并擔任聲學部門首席科學家。 2000年訪問歐洲,并擔任挪威科技大學客座教授。
2010年,唐曉明認為聲波測井技術在油氣開發中潛力巨大,應該服務于祖國油氣開發事業。 他毅然放棄國外的優厚待遇,回國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 母校北大等大學向他伸出了“橄欖枝”,但唐曉明卻出人意料地選擇了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這里的教學科研環境好,離我的專業更近,年輕教師和專業人才很多,發展潛力非凡。”
回憶起自己的學術經歷和國際成就,唐曉明用了四個字——堅持。 “科學研究是一個積累和積累的過程,想要出成果,就必須堅持不懈。這30年來,我一直在學習、不斷積累,保持著探索的興趣,自然而然地不斷地堅持下去。”在過去的十年里擁有自己的東西。”
唐曉明的辦公室里,書柜上掛著一塊大匾,上面寫著:“學習無極限,憑意志和興趣可以到達彼岸;應用無限,用科學獲得機會”。和技術創新。” 橫題為“學以致用”。 這是唐曉明自己創作的一副對聯,也是他堅持不懈的科研精神的生動寫照。
書柜的另一端有一把小提琴。 午休時,他會“練習”,并感到滿足。 他最喜歡的是德國的巴赫《小調協奏曲》和中國的《漁船唱晚》。
唐曉明幾乎每天都去游泳,騎自行車上下班。 “身體是科學研究的本錢”。 他還非常喜歡旅行,體驗不同的風土人情,開闊心胸和視野。
2016年5月31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第四屆研究生優秀導師揭曉。 研究生向獲獎者唐曉明贈送了書法作品——“偶極橫波瞄準世界,四極鉆響響宇宙”。 。 在學生心目中,唐老師是一位優雅、善良、謙虛的老師。
“我會繼續研究測井領域,通過科研為國家做出貢獻,是我此生最大的滿足!” 60多歲的唐曉明,笑容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