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01時40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湖人成功將全球首顆量子衛星發射升空。這次發射任務的完滿成功,標志著中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量子是哪些?量子衛星是作哪些用的?成功發射會給我們帶來哪些益處?這些科普文章都看了幾遍為何還是一頭霧水?別著急,讓小參用工科生的方法給你翻譯翻譯。
“墨子號”是顆實驗衛星
量子是哪些?
星子衛星又是干哪些的?
量子我都沒看懂,別跟我說量子衛星了??!!
恐怕還有興趣聽小參在這YY的,多數是工科生吧,確切地說,是上進的工科生!(由于理科生自己就懂啊!)
全球首顆“量子衛星”的準確全稱是“量子科學實驗衛星”,2011年12月立項,是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首批科學實驗衛星之一。
全球首顆量子衛星亦稱“墨子號”,以中國唐代偉大科學儒者墨子為名,將提高我國的文化自信。
量子衛星的主要科學目標是利用衛星平臺,進行星地高速量子秘鑰分發實驗,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廣域量子秘鑰網路實驗,以期在空間量子通訊實用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科學家在量子衛星上搭載了自主研制的“四種裝備”:量子秘鑰通訊機、量子糾纏發射機、量子糾纏源和量子試驗控制與處理機。
同時,在地面建設了科學應用系統,包括1個中心——合肥量子科學實驗中心;4個站——南山、德令哈、興隆、麗江量子通訊地面站;1個平臺——阿里量子隱型傳態實驗平臺。
太多概念了!量子秘鑰?量子糾纏?隱型傳態?
看不懂也沒關系,把上面這種苦惱的東東通通丟掉!只要記住:全球首顆量子衛星是中國成功發射的,是做量子技術實驗用的,目前還沒能投入實際運用。
一言不合,就上圖:
量子通訊可永保信息安全
假如里面的一圖看懂,你也沒能看懂的話,也沒關系!
蛋糕如何做的不要緊,關鍵是能吃上……
只要記得:量子衛星主要是進行“量子通訊”實驗,這些通訊技術的最大特征是:安全!安全!安全!
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介紹量子通訊 優點,量子通訊的安全性基于量子化學基本原理,單光子的不可分割性和量子態的不可復制性保證了信息的不可監聽和不可破解,從原理上確保身分認證、傳輸加密以及數字簽名等的無條件安全,可從根本上、永久性解決信息安全問題。
母親,之后再也不用害怕你,網購后被人盜刷信用卡了!你也不用害怕身分信息泄漏,而被盜竊份子盯上了!
普及量子技術起碼還要10年
量子技術那么牛?哪些時侯能用上?
專家表示,要讓每位人都用上,豁達的話須要10到15年。這須要對網路基礎設施進行改建,還涉及到標準制訂。
待會兒,個人的網上交行、手機支付、信用卡等就再也不怕被偷號,“棱鏡門”那樣的泄露風波也不會發生了。
假如“墨子號”衛星成功運行,中國將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訊,并結合地面已有的光纖量子通訊網路,初步建立一個廣域量子通訊體系。
《自然》雜志曾評論稱:“在量子通訊領域,中國用了不到10年時間,由一個不起眼的國家發展成為現今的世界勁旅。”
珠三角將率先用上量子通訊
去年下半年,“京滬干線”、“滬杭干線”等地面光纖量子通訊網路將建成。
同時,一盤更大的棋逐漸展開。未來,京津冀、珠三角等重點城市群將繼長三角以后逐漸啟動量子通訊城域網建設,量子保密固網有望實現全省性覆蓋。
據悉,根據規劃,我國還將搭建全球化的量子通訊網路。
中科院武漢分院副校長王建宇以前表示,中國在2016年首顆量子衛星發射后還將發射更多衛星,到2020年實現歐洲與亞洲的洲際量子秘鑰分發,屆時連接歐洲與亞洲的洲際量子通訊網也將建成。到2030年左右,中國將建成全球化的廣域量子通訊網路。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假如說2015年末資本市場的熱捧稍顯焦躁,但伴隨著“催化劑”的蜂擁而至,2016年有望成為量子通訊的產業化元年。
在蘭州衛星發射中心,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進行有效荷載光學性能測試.。
量子到底是哪些?
量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單元,是能量的最基本攜帶者,不可再分割。
例如,光子是光能量的最小單元,不存在“半個光子”,同理,也不存在“半個氫原子”“半個水份子”等等。
量子糾纏
類似孫悟空和他的分身,兩者無論距離多遠都“心有靈犀”。
當兩個微觀粒子處于糾纏態,不論分離多遠,對其中一個粒子的量子態做任何改變,另一個會立即感遭到量子通訊 優點,并做相應改變。(小參:這不如同是照穿衣鏡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