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軍事2017.06.1608:39
觀察者網消息:新華社6月16日消息,中國科學家15日(當地時間)在加拿大《科學》雜志上報告說,中國“墨子號”量子衛星在世界上首次實現千公里量級的量子糾纏,這意味著量子通訊向實用邁出一大步。
這一消息目前登上了“自然科學”網站()的頭條,并使外國專家倍感驚訝。此前的量子傳輸距離紀錄是144公里。
報導稱,中國量子衛星克服了超安全通訊的主要障礙。量子衛星探針實現了創紀錄的遠距離量子糾纏,這就能實現基于量子技術下的數據加密傳輸。發射后僅僅數月,世界上首顆量子通訊衛星就早已達到了它最具雄心的目標之一。
中國研究人員《科學》雜志發表報告稱,通過兩個地面站點和衛星之間發射量子,她們在千公里級別上距離實現了量子糾纏。這一技術是未來絕對安全的量子通訊技術的基礎技術。參與此次實驗的兩個地面站分別是山東德令哈站和廣東拉薩高美古站,兩站距離1203公里。
此次重要實驗是在今年年末完成的宇宙 量子通訊,而此前的傳輸距離紀錄為144公里。而“墨子”號衛星是2016年8月發射的。
研究團隊每天只有5分鐘的時間窗口,此時衛星軌道高度大概500公里,其訊號才能同時被兩個地面站接收。在衛星發射伊始,她們就早已才能實現每秒進行一次量子糾纏,這一速度比她們預期快了10倍。
中國“墨子”團隊負責人潘建偉表示,她們早已開始實驗運用量子糾纏技術創建秘鑰,以實現天地間的信息瞬時傳輸。不過潘建偉說,暫時并不打算對外公布實驗結果。
外國專家驚訝
日本卡爾加里學院化學學家沃夫岡·迪塔爾(,領導另一量子研究團隊)表示,“我早已被中國團隊的結果驚呆了,我個人之前聽到量子衛星發射后,并不確定能獲得哪些結果”,也不確定她們是否能用它實現技術突破。
與潘建偉團隊相比,美國的量子加密和科學衛星團隊采取了較為簡單的實驗方式,她們在地面制造量子糾纏宇宙 量子通訊,并將其發射到衛星上。她們上周發表文章稱,成功將量子發射到了10公里高空的飛行器上。
日本滑鐵盧學院(theof)量子項目成員托馬斯·詹內懷恩()表示,她們的團隊以及世界上的其他團隊如今正在追趕中國團隊,“很顯著她們是量子衛星的世界領跑者。”
潘建偉說,目前主要的挑戰是,怎樣在晚上,光量子特別多的情況下,辨別并接收到量子衛星的訊號,以實現量子通訊。
潘建偉表示,不僅量子秘鑰和通訊實驗之外,她們還將運用“墨子號”測試重力對于量子糾纏形態的影響。她們還將在五年內發射另一顆量子衛星。其他同學覺得這個看法太雄心勃勃了,由于這意味著兩套在太空中的量子發射系統,可能實現宇宙中的量子糾纏。(來源: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