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理想之城》劇照。北京演藝集團供圖
中新網北京5月27日電 (記者 徐靜)一部音樂劇如何詮釋建筑行業的“陽光、灰色、雨水、泥土”? 一部40集的熱播劇如何在兩個半小時的舞臺上講好故事、塑造好人物? 以建筑行業為背景的音樂劇《理想城市》于5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首演。
建設現實題材的“奮斗之城”
2020年,北京演藝集團通過音樂劇《在遠方》的電視劇IP改編,成功打開原創音樂劇口碑市場。 2021年,孫儷、趙又廷主演的電視劇《理想城》進入北京演藝集團藝術制作視野。 集團以《在遠方》主創團隊為班底,再次整合音樂劇制作能力,力爭將《理想城》改編成原創音樂劇市場的又一力作。
音樂劇《理想之城》劇照。北京演藝集團供圖
“建筑是城市形象的天然名片,每一個在城市工作的普通人都是城市建設的貢獻者。” 北京演藝集團副總經理董寧表示,集團著力將音樂劇《理想城》搬上生活物理學家戲劇,“是一部貼近現實、歌頌每一位為生活、為理想而奮斗的奮斗者的作品。”
為了汲取創作靈感,讓人物形象更加飽滿充實,音樂劇主創和演員在工程師的帶領下,深入工地采集資料,進行了吊裝鋼筋、測量等現場體驗。根據劇情需要。 劇中飾演主角“蘇曉”的王藝瑾和明嘉欣來到“蘇曉”原型的辦公空間,體驗女工程造價工程師的日常工作狀態。
劇中女主角“蘇曉”的原型、北京建工集團總承包部項目業務經理李兵充分認可了這部音樂劇的“真實性”和“真實性”。 她說:“創意團隊在現場進行了考察和交流,你會了解我們這個行業的一些特點。比如,施工現場的一個突出的螺絲可能會敲到你的腳,工程機械的運轉聲音很大,人們交流時會大聲說話等。我相信這部劇會是一個基于現實的‘理想城市’。”
音樂劇舞臺變身“生活舞臺”
音樂劇《理想城》導演肖杰表示,影視IP為音樂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就故事本身而言,質量和聲譽已經存在,關鍵是我們如何將其轉化為音樂劇形式。”
編劇陳思遠表示,這次創作是他個人編劇生涯中投入最長的時間打磨劇本。 “與電視劇版相比,音樂劇大大簡化了人物關系,強化了劇中人物關系中的矛盾和沖突,使作品更加符合舞美改編的風格。”
肖杰表示,這次的舞臺設計有一個概念,叫做“生活競技場”。 劇中將出現建筑符號,舞者身體的變化和視頻設備的配合將為每個人打造一個不一樣的“生活競技場”。 “場”既是物理空間,又是心理世界的舞臺。
打造劇院舞臺“理想城市”
如果說影視劇注重生活化的演繹和臺詞敘述,那么音樂和舞蹈幾乎就是音樂劇的全部表現媒介。 舞臺劇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無法表現更復雜的故事、人物和事件。 因此,音樂劇中的故事大多具有較為復雜、成長的人物形象和較強的戲劇張力。
音樂劇《理想之城》劇照。北京演藝集團供圖
“對于音樂劇來說,人物是第一位的,如果人物內心飽滿,內心世界呈現出更大的波動和成長,那么音樂性就能存在。” 肖杰說,音樂劇一定要在人物不會臺詞的時候上演。 只有表達自己,才能歌唱,才能感動人。
《理想城》的音樂旋律隨著人物內心的氣質和關系而變化。 音符交織著懸疑、神秘、青春、迷茫、清晰等多元色彩,從明快清新的《尋找》到深邃的《昨天》,從深情動人的《雨夜》到掙扎痛苦的《黑與灰》每一首歌都直擊觀眾的心,音樂總監張孝真表示:“總體來說物理學家戲劇,該劇的音樂風格是通俗、時尚、朗朗上口、貼近年輕人的,因為它是一部音樂劇。反映了當代職場年輕人,也符合劇情。”
在舞蹈方面物理資源網,《理想城》根據劇情內容,創造性、巧妙地將現代舞融入到舞臺表演中。 同時采用抽象色彩和表現主義風格的創作思路,大膽采用頭戴式LED屏幕將舞臺上的舞者融為一體。 與“裝置”融為一體,通過舞蹈動作演繹故事式的表演,給觀眾耳目一新的觀感。
音樂劇《理想之城》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北京演藝集團出品,北京演藝集團出品,北京歌劇舞劇院演出,北京演藝集團聯合出品。北京愛奇藝科技有限公司繼26日至28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連續演出5場后,全國巡演即將開始。 (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