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2017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物理題(考試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 1、本題分為兩卷。 第一卷共有兩個大題和13個小題; 第二卷共有六個專題和14個小題。 2. 所有問題必須在答題紙上作答。 測試問題的答案無效。 卷(一)現象·概念·結構·方法(本卷滿分30分) 1.多項選擇題(本題滿分18分,共9題,每題2分) :以下四題只有一項是正確的,請選擇并涂黑答題卡上的相應項目。 1. 下列行為中,哪一項是文明行為: A. 使用節能燈代替白熾燈照明 B. 用手電筒照射同學的眼睛 C. 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超速行駛 D. 將空調溫度調到最低夏季氣溫較低 2.第一個發現“電流磁效應”的科學家是:A.法拉第 B.安培 C.牛頓 D.奧斯特 3.下列與日常生活有關的物理知識中,錯誤的是: A.玩手影游戲是利用光的直線傳播定律B。足球被踢后繼續向前運動,因為它運動時會產生慣性。 C、花的氣味是因為分子不斷地做不規則的熱運動。 D. 游泳時向后劃水。 ,人前進是因為物體之間的力是相互的。 4. 下列關于實驗儀器使用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使用彈簧測力計會超出其量程 B. 使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 使用電流表時,應放置重物在左邊的盤子上。 C、使用電流表時,電流應從“+”端子流入,從“-”端子流出。 D、使用液體溫度計測量水溫時,應將溫度計置于水中。 立即閱讀 5. 下列圖中,能正確反映“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6. 下列圖中,正確的是: 7. 請想象一下,如果“減少受力面積就可以減少壓力” ”。 ,那么可能有:A、刀片越鋒利,越容易切菜 B、書包帶越窄,攜帶越舒服 C、墻基越寬,越不容易切菜就是沉D。圖釘的尖端做得越尖,就越容易壓入墻壁。 8. 下列運用科學方法的例子中,正確的是: A.類推,將固體分為晶體和無定形。 B. 研究平面鏡成像時,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 采用擴增法。 C. 研究二力平衡條件時,將小車扭轉一定角度后釋放。 發現車子轉動了。 采用的是矛盾法。 D、電流的熱效應可能會引起火災,但根據這個原理,可以制成電加熱器。 缺點都被利用了。 枚舉法 9、下列知識結構中,正確的是: 2、不定選擇題(本題滿分 12 分,共 4 題):每題 1 至 3 個選項正確,請選擇答題卡上的相應項目被涂黑(答對得3分,漏答得1分,答錯或不答得0分)。
10. 以下關于物理概念的表述哪一項是正確的: A. 電荷的定向運動形成電流。 B、當光從空氣傾斜進入水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C.物體上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其運動方向相同。 方向與D相反。物體吸收熱量,內能必然增加,溫度必然升高。 11、如圖所示,電源電壓保持2V不變,小燈泡L上標注“2.5V 0.2A”,小燈泡電阻保持不變。 當開關S1和S2閉合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電源工作時,其他形式的能量轉化為電能。 B、此時小燈泡L正常發光。 C、只要斷開開關S2,小燈泡L就會變亮。 燈D亮。如果開關S2從閉合變為斷開,電流表的指示變小。 12、有一個邊長為a的正方體木塊A和一個小鐵塊B。如圖所示,將A放入盛有適量水的燒杯中,浸入深度為h1; 然后將B疊在A上面,A的浸入深度為h2。 以下判斷是錯誤的:AA的質量與BC的總質量解A得到密度的思路。 D. 將A 上疊放的B 取出,放入水中。 A、B 均靜止后, 13. 根據表中數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對于相同質量的銅塊和鋁塊,銅塊的體積較大。 B、將體積相同的立方體銅塊和鐵塊放在水平桌面上。 木塊對臺面的壓力為 p 與其邊長 l 的關系圖如圖所示。 曲線a表示鐵塊的p和l之間的關系。 C、將相同質量的鐵塊和鋁塊均勻拉成相同長度的鐵絲和鋁絲。 串聯后連接到電路中,鐵絲兩端的電壓會更大。 D、煤油與水的體積比為2:1,吸熱比為12:5,升溫比為3:1。 卷(二)實驗·應用·探索·創造(本文滿分70分) 題目一:聲、光、熱(本題滿分13分,共2題,第一題為 9 分,第二題為 4 分) 1.復習實驗和調查(請在下面的實驗報告中填空): (1)探索影響螺距的因素: 過程方法:將鋼尺用力按在上面并將其一端從桌子邊緣伸出。
轉動鋼尺,保持振幅相同。 使用的科學方法就是方法。 這種現象縮短了鋼尺伸出桌子邊緣的長度。 發現鋼尺震動越來越大,音調也越來越劇烈。 討論問題。 在桌子上撒一些紙片,敲擊桌子,發現桌子發出聲音時,紙片彈起來,證明聲音是物體發出的。 (2)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現象結論 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 將蠟燭移至圖中a點,光幕上出現清晰的蠟燭火焰圖像,即可進行相應制作。 隨著蠟燭逐漸靠近鏡頭,光幕上的圖像變得(填寫“大”或“小”),但圖像始終是(填寫“正立”或“倒立”)。 方法 研究光現象時,將一束光視為射線,所采用的科學方法就是方法。 問題討論 如果光幕的上半部分出現蠟燭火焰的圖像,可能是因為蠟燭火焰、凸透鏡和光幕的中心沒有調整好。 2、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如圖所示,將一小團硝化棉放入裝有活塞的厚玻璃圓筒中。 快速按下活塞,發現硝化纖維燃燒。 這顯示了物體和物體的內能。 (2) 請利用平面鏡的成像規則畫出圖中點光源S的圖像。 (3)質量為0.5kg的水吸收8.4×104J的熱量后,溫度升至60℃,則水的原始溫度為℃。 題目 2:力與運動(本題目滿分 16 分,共 2 題,第 3 題 10 分,第 4 題 6 分) 3. 實驗和研究回顧(請填寫以下實驗報告中的空白(完整):(1)探索牛頓第一定律:過程現象是讓小車從靜止處從斜坡頂部滑下,使小車達到三個不同水平面的初速度,發現表面上小車的運動狀態變化最慢。
結論方法如果物體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它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 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理想化推理得出結論,所采用的科學方法是規律。 問題討論:利用上述設備,加上一個小木塊和一個秤,讓小車在斜坡上不同高度處從靜止狀態滑下,比較木塊的推力,得到動能之間的關系的對象和 . (2)探索液體內部壓力規律:用現象法將壓力表探頭放入水中。 發現隨著探頭向下移動初中物理黑箱,U形管兩側液面高度差變大。 這表明液體壓力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 保持探頭深度不變,向水中加鹽,發現高度差變大,這說明液體壓力也與液體有關。 實驗中,U形管兩側液面的高度差反映了探頭上的液體壓力。 使用的科學方法就是方法。 問題討論:在一個打開的空礦泉水瓶的側壁和底部戳幾個小孔,用手將其壓入水中。 發現水從各個小孔涌入瓶內,說明液體內部存在壓力。 4、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柱塞泵的工作原理如圖所示。 當活塞抬起時,閥門關閉,管道外的水在活塞的作用下進入氣缸。 (2)請畫出木塊勻速滑下斜坡時所受的力示意圖。 (3)如圖所示,燈桿OA:OB=3:2,物體M的重力為300N,小魚的重力為600N,腳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0.04平方米。 小宇對A端施加垂直向上的力,以水平平衡杠桿。 小宇對地面的壓力有多大? 請寫出解題過程,并畫出與解題過程相對應的受力分析圖。
題目 3:電與磁(本題目共 15 分,共 2 題,第 5 題為 9 分,第 6 題為 6 分) 5. 實驗和研究回顧(請在下面的實驗報告中填空)完成): (1)用伏安法測量小燈泡的電阻:裝置小宇已連接好實驗電路,如圖所示。 其中有一個錯誤。 請在錯誤的電線上畫“×”,然后重新繪制正確的電線。 連接電線。 請根據表中數據畫出小燈泡的IU圖像。 方法:用電壓表、電流表測量電阻。 使用的科學方法就是方法。 問題討論:將實驗中的小燈泡換成定值電阻。 為了減少誤差,應多次測量電壓和電流值,計算電阻,最后計算出電阻。 (2)探索電磁感應現象的方法。 小宇從電流的磁效應出發思考:“既然電可以產生磁”,那么“磁可以產生電嗎?” 小宇提問時所用的科學方法就是規律。 結論 當閉合電路中的導體在磁場中運動時,導體中會產生感應電流。 在此過程中它可以轉化為電能。 問題討論:將上述實驗中的靈敏檢流計換成電源,發現通電導線在磁場中移動,據此制作。 6. 運用知識解決問題:(1)電爐工作時,通過導線和電爐導線的電流相等,電爐導線的電阻大于導線的電阻。 根據焦耳定律,電爐絲在同一時間內產生的熱量比電線大,所以電爐絲較熱,而電線也不太熱。 (2)如圖所示的家庭電路中,吊燈L1、L2由開關S控制,墻上有固定的三孔插座。
請完成電路連接。 (3)串聯定值電阻R1和R2,然后連接到電壓為6V的電源兩端。 R1R2=1:2,R1的電功率為2W。 那么R1兩端的電壓為U1=V,R2=Ω。 題目四:綜合能力(本題目滿分為6分,共3題,第7題為2分,第8題為2分,第9題為2分)木楔子,細沙,(請選擇從下列設備中選擇2項并填入字母數字) A. 質量相同的銅塊、鐵塊、鋁塊; B、體積相同的銅塊、鋁塊、木塊; C、規模。 實驗并分析數據以得出結論。 數據記錄形式9、綜合測繪-光學黑匣子:已知黑匣子內有凹透鏡和平面鏡。 請在黑框中畫出完整的光路,填寫光學儀器,并標出凹透鏡焦點F的位置。 題目五:綜合計算(本題滿分為11分,共2題,第10題為5分,第11題為6分)Ω、燈泡R1的電阻和同功率的電壓供應量保持不變。 請畫出本題的各個等效電路圖。 (1) 當僅開關S2和S3閉合時,電流值為0.2A。 電源電壓是多少? (2)當僅開關S1、S2、S3閉合時,R1正常發光,電路總功率為2.4W。 R1的阻值是多少? (3)僅閉合開關S1,將滑動變阻器R3的滑塊調節至右端,R3兩端電壓為U3; 然后更換電源初中物理黑箱,保持滑塊位置不變,R3兩端電壓變為U3',電流指示數為0.15A。
已知U3:U3'=2:3。 更換電源后,僅閉合開關S1、S4時英語作文,在不損壞電流表、電壓表和燈泡的情況下,R3阻值的變化范圍是多少? 11. 小宇用滑輪組舉起重物。 無論繩索重量、摩擦力和防水性如何,每個滑輪都具有相同的重量。 請畫出與解題過程相對應的受力分析圖。 (1)物體A的質量為50kg。 物體A的重力是多少? (2)如圖A所示,當小宇對繩子自由端的拉力為150N時,地面對物體A的支撐力為100N。 為了提升物體A,他增加了滑輪的數量,組裝了如圖B所示的滑輪組,并用它以恒定的速度將物體A在空中提升了2m。 蕭宇是做什么工作的? (3)小宇利用圖B所示的滑輪組,將另一個密度為1.5×103kg/m3的物體B從液體中勻速向上拉入空氣中。 拉力F隨時間t的變化曲線如圖C所示。 已知F2與F1相差50N,滑輪組在空中提升B時的機械效率為75%。 液體的密度是多少? 題目六:創造與探索(本題目滿分9分,共3題,第12題4分,第13題3分,第14題2分)(1)兩者之間的電壓圖A中的極板為U。如果一個質量為m、電荷為q的負粒子在力的作用下開始從靜止狀態移動到正極板,忽略重力的影響,當它到達正極板時的速度v板的質量m和電荷相同。 數量q與電壓U的關系數據如表1所示。
那么帶電粒子到達正極板時的速度的平方v2=k1。 (2)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如果第二個實驗中的帶電粒子沿圖B中兩塊板的中心線以不同的速度入射到電場中,則帶電粒子在離開電場時會偏轉一段距離。電場。 y與初始入射速度v的關系如表2所示。則偏移距離y=k2。 該方法用于將表格形式的數據轉換為公式形式。 (3) 將兩個器件A、B組合起來,如圖C所示。器件A兩極板間電壓為2V,質量為4×10-30kg,帶電荷為1.6×10-的負粒子19C從靜止開始向裝置A的負極板移動,最后離開裝置B時會偏移距離y。=m。 13、演繹探索——探索太陽的引力系數:(1)宇宙中任意兩個物體之間都存在萬有引力,以及萬有引力的大小,其中m1和m2分別是兩個物體的質量, r是兩個物體之間的力。 距離,引力常數G=6.67×10-11N·m2/kg2。 當物體之間的重力和距離一定時,兩個物體的質量m1和m2之間的關系可以用右圖中的線來表示。 (2) 行星圍繞恒星的運動可近似視為勻速圓周運動。 行星受到指向恒星的恒定向心力。 向心力的大小,其中m是行星的質量,r是兩顆恒星之間的距離,ω是行星做圓周運動的角速度。 它的大小等于行星和恒星之間的連線每單位時間的旋轉。 角度。 行星繞恒星運行所需的時間用周期T表示。角速度ω與自轉周期T之間的關系為:
行星對行星的向心力F的大小等于恒星對行星的引力F的大小。 每個行星都對其表面附近的物體產生引力。 重力與物體質量的比值稱為重力系數,用g表示。 我們知道,地球的引力系數為g=10N/kg。 對于每顆行星,有以下公式成立:R2g=GM,其中R為行星半徑,g為行星引力系數,M為行星質量,萬有引力常數G=6.67×10- 11N·m2/kg2。 已知地球質量為m,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為L,太陽半徑為R,地球公轉周期為T。請推導出太陽的引力系數。 14、問題解決——設計一個“超重報警器”:小宇想用電磁繼電器自制一個“超重報警器”。 要求:當物體重量達到150N時,電鈴響,報警器鳴響。 否則,綠燈會亮起,表示正常。 他找到了以下設備:一個電磁繼電器(部分電路已經接通)、一個輕硬秤、一個電鈴、一個綠燈、一個滑輪、一些繩索和電線、一根一端固定的輕硬彈簧。另一端連接。 在接觸點P處,彈簧的最大伸長量等于觸點P和M之間的距離,彈簧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50N。 請使用以上設備幫助小宇制作“超重報警”,完成虛線框中的設備設計,并簡述工作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