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本名為《別笑,我高考零分》的作文書火了。 本書收錄了近年來廣為流傳的高考零分作文73篇。 編輯在每篇文章后還寫了幾句評論。 記者在99、當當網上書城發現,該書位列暢銷書前15名。 重慶市第一中學語文老師王海洋表示,很多零分作文對于考試作文來說是有缺陷的,跑題嚴重,而且比較激進。 學生應努力寫出優秀的滿分論文。
據《重慶晨報》11月18日報道
零分作文促使教育進步
孟振耀
高考作文零分的出現絕非偶然現象。 它必須有文化背景——它普遍反映了當今學生所面臨的激烈的社會競爭和學習壓力。 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高考制度的變化。 不完善。 它直接反映的是當前中國教育的失敗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缺失。 這就是中國教育需要改革的地方。 高考三十年來,作文模式過于單一。 教師面對應試教育時,傳授的大多是獲取高分的技能,而不是觀察生活的能力。 有的考生在作文考試時要么無話可說,要么寫出空洞的“八條腿作文”。 他們所說的“真相”只是對現實的不滿和批評。 這是華文教育的悲劇。
我們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在考慮中國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真正關注社會和公共生活,從而充分發揮青少年的創造性思維,鼓勵多樣性和個性化。 這應該是高考作文改革的方向。 比如,高考作文不需要設置題目,讓考生發揮自己的特長。 關鍵是要深入思考,有獨立的意見。 這可能是一個方向。
負面影響不容忽視
楊海東
人們對于作文成績評價標準的熱議從未停止過。 應該說,零分作文的征集出版別笑 我是高考零分作文,無論是煽情的還是爭論的,都是對作文評價的挑戰,是對高考形式的挑戰,是文章與文章之間的正面對話。寫作和考試作文。 好文章常常因為不符合考試作文要求而被降級或廢棄。 最終的損失就是寫作的欲望再次被壓抑。 從這個角度來看,零分文的流行是全民寫作時代的輿論表達。
然而,這種情緒也會帶來負面影響,那就是忽視了寫作基礎和知識的積累和培養。 正如王海洋老師所說,“同學們要在考場上充分發揮自己的寫作能力和知識,寫出優秀的滿分作文。” 因為畢竟我們還處于應試教育階段,零分作文書的出現可能會讓還在學習生活的孩子產生“叛逆有理”的錯覺,而直接后果就是導致孩子的學業被耽誤。 再者英語作文,縱觀這些零分作文,拋開憤世嫉俗、玩世不恭、惡作劇的是非別笑 我是高考零分作文,至少從它們“嚴重跑題”的事實就可以看出它們在寫作上違反了常識問題。
零分違反構圖規則
龔明君
文章是為了傳道而寫的,所以得零分應該是因為“道”不同。 然而,這個“道”是似是而非的。 可以說,這些作文傳達了消極的人生觀和價值取向,否定了正確的規則。 然而,在當今這個思想更加活躍的時代,有很多十幾歲的孩子質疑甚至否認某些事情。 “道”并不是令人震驚的罪行,它應該情有可原,甚至合理。 如果因為“道”而得零分,問題不在于考生,而在于評分標準,即評分標準不符合客觀實際,過于武斷。
通常,老師強調學生的作文要反映他們的真實感受,說實話。 現在考生確實把自己所聽到的、親眼所見的、真實的想法寫出來了,也能讓人三思。 但結果如何呢? 有人感嘆這篇作文:“如果全是真的,會被評價憤世嫉俗,得零分;如果全是謊言,會被評價脫離現實,得零分;如果半真半假,會被評價為脫離現實,得零分。”半假半假,還有談判的余地。” 果然,這樣的考試評價標準不但無助于中國教育,而且還毒害教育。 這必然成為中國教育的悲劇,當然也將成為考試作文乃至高考的悲劇。
作文測試絕不是道德測試,作文評價不能僅憑道德。 過去,語文教育轉型為政治課、道德課。 現在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逐漸回歸中文。 那么考試就需要迅速調整方向,尤其是閱卷。 因此,要客觀對待每一篇看似“離經叛道”的作文,找出此類作文真正的優缺點,然后給學生一個客觀合理的評分,充分尊重考生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