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實驗面試習一、多選題在“探究貨車速率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實驗中,對于減少實驗偏差來說,下述方式中有益的是()選定計數點,把每打五個點的時間間隔作為一個時間單位使貨車運動的加速度盡量小些舍棄紙帶上密集的點,只借助點跡清晰、點間間隔適當的一部份進行檢測、計算選用各處平整程度、光滑程度不相同的長木板做實驗關于打點計時器,下述說法正確的是()打點計時器使用直流電源打點計時器使用交流電源先接通電源,再讓紙帶運動先讓紙帶運動,再接通電源用打點計時器時應注意()無論使用電磁打點計時器還是電火花打點計時器,都應當把紙帶穿過限位孔,再把套在軸上的復寫紙片壓在紙帶的前面使用打點計時器時應先接電源,再帶動紙帶使用打點計時器在帶動紙帶時,帶動的方向應與限位孔平行電磁打點計時器應使用低壓交流電源二單選題一位朋友在用打點計時器做實驗時,紙帶上打出的不是圓點,而是如圖所示的一些短線,這可能是由于()/$>£/$>£打點計時器錯接在直流電源上電源電流不穩定電源的頻度不穩定振針壓得過緊“研究共點力的合成”實驗中用到的數學思想方式是()
控制變量法c.構建數學模型法D?微小量放人法6?在“探究求合力的方式”的實驗中,要使每次合力與分力形成的療效相同,則必須每次把橡皮條結點拉到相同的位置每次把橡皮條剪短每次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每次記準細繩的方向7.為測定氣墊滑軌上滑塊的加速度,滑塊上安裝了長度為d=0.9cm的遮光板(如圖所示)?;瑝K在牽引力作用下先后通過兩個光電門,配套的數字亳秒計記錄了遮光板通過第一個光電門的時間為△h=0.029s,通過第二個光電門的時間為△^2=0.0115,遮光板從開始擋住第一個光電門到開始擋住第二個光電門的時間為△/=0?76s,則卜?列說法正追光條和光光瑕怦追光條和光光瑕怦滑塊通過第一個光電門時的速率為0.82nVs滑塊的加速度是0.滑塊在做減速運動換用長度更寬的遮光板可以更精確地測出滑塊通過光電門時的速率8?下述實驗過程中正確使用打點計時器的步驟次序是()啟動電源,用手水平地帶動紙帶,紙帶上就打出一行小點關閉電源取下紙帶,從才能認清的某個點開始,往前數若干個點,假如數出"個點,這種點界定出的間隔數是由此估算出紙帶從第1個點到第“個點的運動時間把紙帶裝好
了解打點計時器的結構,之后把它固定在椅子上用刻度尺檢測出從第1個點到第〃個點的距離?A,③⑥A,@@(D③⑥②c.@@(D⑥③②D,⑥③D,如圖所示為“探究求合力的方式”的實驗裝置,貝?)9.E?彈簧測力計的拉力方向必須與木板平行9.實驗中只需記錄彈簧測力計拉力的人小D?每次實驗中兩個分力間的傾角必須人于90。如圖所示是“探究求合力的方式”實驗裝置?下述說法中正確的是()A?彈簧測力計拉細線時,拉力方向必須豎直向上為減少檢測偏差,巧、內的大小必須相等為減少檢測偏差,Fi、F?的傾角應為90。D?在檢測同一組數據口、尺和合力F的過程中,橡皮條結點O的位置不能變化三、實驗題某同事做“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其中4為固定橡皮條的圖釘,o為橡皮條與細繩的結點,03和OC為細繩。按照實驗數據在白紙上所
畫圖如圖乙所示,已知實驗過程中操作正確。實驗中,要求先后兩次力的作用療效相同,指的是(填正確選項前字母)。兩個彈簧測力計拉力C和尺的人小之和等于一個彈簧測力計拉力的人小橡皮條沿同一方向伸長橡皮條伸長到同一厚度橡皮條沿同一方向伸長同一厚度丙圖是檢測中某一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讀出該力人小為N。某同事借助氣墊滑軌研究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如圖所示。他將滑塊從0點由靜止釋放(遮光片正對0點),發覺遮光片通過AB所用的時間與通過BC所用的時間都等于0.5s,測得AB=24.Oiimi‘BC=32.Oniin,則滑塊的加速度為nr's2。若遮光片厚度d=2.0mm,遮光片經過光電門C遮光時間為27.8ms,則遮光片經過光電門C時的速率為m/s。由以上信息可求得04=mm。(結果均保留兩位有效數某同事做“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情況如圖甲所示,其中A為固定橡皮條的圖釘,O為橡皮條與細繩的結點,OE與OC為細繩。圖乙是在白紙上按照實驗結(1)若果沒有操作失誤,圖乙中的F與F兩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其中為實驗值,為理論值(三個空均填“F”或“F”)。(2)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式是。理想實驗法B.等效取代法控制變量法D.構建數學模型法(3)實驗時,主要的步驟如下:在桌上放一塊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鋪一張白紙,用圖釘把白紙釘在方木板上:用圖釘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點,在橡皮條的另一端拴上兩條細繩,細繩的另一端系著繩套;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分別鉤住繩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橡皮條伸長,結點抵達某一位置O。
記錄下O點的位置,讀出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凡和E;按選好的標度,用鋼筆和刻度尺做出兩個彈簧測力計的拉力戸和尺的圖示,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合力F;只用一個彈簧測力計,通過細繩套拉橡皮條使其伸長,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記下細繩的方向,按同一標度做出F的圖示;比較F和F的人小和方向,看它們是否相同,得出推論。上述步驟中:TOCo"1-5"hz有重要遺漏的步驟的序號有:遺漏的內容分別是和。(1)打點計時器是借助(選填“直流”或“交流”)電源進行的計時儀器,若電源頻度為50Hz,則它們每隔秒打一個點,其中電火花打點計時器所用電流為伏。(2)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某同事由打點計時器得到表示貨車運動過程的一條清晰紙帶,紙帶上每兩個計數點間還有四個點未畫出,其中5)=3.,52=6.50cm,53=10.0cm,54=13.50cm,S5=17?00cm,$e=20?50cm。;X力JS4s,J升一J接通電源與讓紙帶隨物體開始運動,這兩個操作的時間關系應該是(—)先接通電源,再釋放紙帶先釋放紙帶,再接通電源釋放紙帶的同時接通電源不同的實驗要求不同本實驗記錄的撫、$3、門、$5、$6六組數據中記錄有誤的數據是(用數據
前的符號表示,該數據不影響前面的估算結果);貨車運動的加速度人小是m/s,(結果保留到小數點后兩位);借助以上數據可求得A點的瞬時速率人小為(—)(結呆保留兩位有效數字)A?0?47m/sE?0?53m'sC?0?85m/sD?0?48m/s若當時電網中交變電壓的頻度是49Hz,造成打點周期變人,并且做實驗的朋友并不曉得,這么由此檢測估算出的加速度值比實際值偏。(填“人”或“小”)某小組在做“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中,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拴上兩條細繩,細繩的另一端分別系著繩套,現進行如下操作:(1)用一只彈簧測力計通過一條細繩套將橡皮條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確定的點“0”,此時拉力F的方向如圖b所示,人小可由彈簧測力計讀出。測力計的示數如圖。所示,尸的大小為No(2)撤掉(1)中的拉力,現使用兩只彈簧測力計分別勾住繩套,互成角度同時拉橡皮條,再度將橡皮條的另一端拉到同一點“0”時,兩個拉力的方向如圖b所示,由測力計的示數讀出兩個拉力的大小分別為Fi=3.80N和尺=2.50N°F=3.80N?O?F=2.50N?F圖bN4—=⑴請選好標度在圖b中畫出力尺、尺及F的圖示,之后按平行四邊形定則畫出C、F2的合力F;圖bN4—=圖a(ii)F的大小為N,此人小為尺、比合力的(填“理論值”或“測量值”)。
若F和F的人小及方向在偏差容許的范鬧內相同,則該實驗驗證了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參考答案AC【解析】【分析】【詳解】A、選取計數點可以使用于檢測和估算的相鄰點間的間隔增人,在用尺子檢測這種點河的河隔時,在一次檢測絕對偏差基本相同的情況下,相對偏差較小,因而A正確.B、在實驗中,假如貨車運動的加速渡過小,打出的點子很密,寬度檢測的相對偏差較人,檢測確切度會增加,因而貨車的加速度略人一些較好,E錯誤.C、為了減少厚度檢測的相對偏差,舍棄紙帶上過分密集甚至區分不清的點是必要的,因而C正確.D、如果實驗中所用長木板各部份的平整程度和光滑程度不同,貨車的速率變化會不均勻,進而造成實驗偏差的增人,因而在實驗前對所用長木板進行選購、檢查是必要的,所以D錯誤.故選AC.BC【解析】【分析】【詳解】AB.打點計時器使用頻度為50Hz的交流電源,A錯誤,E正確;CD?使用打點計時器時,應先接通電源,等電流穩定后,再讓紙帶運動,C正確,D錯誤;故選EC。BCD【解析】【分析】【詳解】電磁打點計時器須要復寫紙,電火花計時器不須要復寫紙,故A錯誤;實驗時應先接通電源,再帶動紙帶,可在紙帶上打出更多的點,紙帶的借助率更高,故B正確:帶動紙帶的方向與限位孔平行可減少磨擦,故C正確;電磁打點計時器使用的是低壓交流電源,故D正確。
故選BCDc.D【解析】試題剖析:若打點計時器接在直流電源上,打點計時器不打點,故A錯誤;點痕的輕重和電源電流不穩有關,電源電流不穩不會造成短線,B錯誤;電源頻度不穩,只會影響打點的時間間隔,不會影響點的形狀,不會導致短線,故C錯誤;打點針壓得過緊,振針和紙帶接觸時間過長,可能導致短線,故D正確.考點:考查了打點計時器的使用【名師點睛】解決該題要把握打點計時器的工作原理.打點計時器使用交流電源,電流不穩影響點痕的輕重,電源頻度不穩會影響打點的時間間隔,打點針壓得過緊影響點的形狀.A【解析】【分析】【詳解】“研究共點力的合成”實驗中用到的數學思想方式是等效取代法。故選AaA【解析】【分析】【詳解】要使每次合力與分力形成的療效相同,則必須每次把橡皮條結點拉到相同的位置,故A正確,BCD錯誤.B【解析】【分析】【詳解】滑塊通過第一個光電門時的速率為d0.9x10-叫=——二0=m/su0.31m/s0.029故A錯誤:滑塊的加速度為_£_±0.9占‘sia=———-=—==―us丄ni/s"=0.67iii/s"△/Ar0.76故B正確:由于加速度°>0,即加速度4的方向與速率方向相同,所以物體做加速運動,故C錯誤:由平均速率的定義可知,遮光板的厚度越窄,通過遮光板的時間越小,檢測的平均速率越精確,故D錯誤。
故選B。A【解析】【分析】【詳解】在使用打點計時器時應先進行安裝,即步驟⑤:之后安裝紙帶即④:之后開始實驗,要先開電源,再帶動紙帶,即進行步驟①:之后關閉電源進行數據處理,故進行步驟②;數據處理時先數出點數,再檢測寬度,故為③、⑥;故正確的步驟為⑤④①②③⑥,A正確.故選AaB【解析】【分析】本實驗中采用了兩個力合力與一個力療效相同來驗證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效呆的相同是通過拉橡皮筋形成人小和方向相同的形變屋來實現的.數據處理時:我們須要畫出力的人小和方向,所以力要盡量人些可降低檢測偏差對實驗的影響,拉橡皮筋時要拉的盡量長一點,了解偏差形成的緣由即町正確解答.【詳解】A、拉橡皮條的細繩要適當長一些,以便捷畫出力的方向物理實驗小車加速度,故A錯誤;B、測量力的實驗要求盡屋確切,為了減少實驗中因磨擦導致的偏差,操作中要求彈簧秤、細繩、橡皮條都應與木板平行,故B正確:C、實驗中需記錄彈簧測力計拉力的人小和方向還有結點的位置,故C錯誤;D、在實驗中兩個分力的傾角人小適當,且二力的人小要適量人些,這樣有利于減少實驗中碰巧偏差的影響,不須要傾角必須人于90。,故D錯誤;故選B.【點睛】本題主要考查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偏差剖析及數據的處理,應通過實驗原理及數據的處理方式去思索降低實驗偏差的方式.D【解析】【分析】該實驗采用了“等效法”,探究合力與分力的關系,為了形成相同的療效,橡皮條結點O的位置不能變化.按照實驗的原理確定各個步驟是否正確.【詳解】彈簧測力計拉細線時,方向不一定向上,只有把O點拉到同一位置即可,故A錯誤;兩個拉力的人小不一定需相等,只要形成療效相同即可,故E錯誤.F1、F2方向間傾角不一定為90。
能夠減少偏差,故C錯誤.D?在同一組數據中,只有當橡皮條節點O的位置不發生變化時,兩個力的作用療效和一個力的作用療效才相同,才可以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故D正確:故選D.D3.6【解析】【分析】【詳解】[1]該實驗采用了“等效取代”法,即合力與分力的關系是等效的,前后兩次要求橡皮條沿同一方向伸長同一厚度,故ABC錯誤,D正確。故選D。[2]由圖丙所示彈簧測力計可知,其分度值為0.2N,所示為3.6N。0.0320.07225【解析】【分析】【詳解】[1]按照公式可得滑塊的加速度(32.0-24?0)xl(T‘(32.0-24?0)xl(T‘0.52m/s2=3.2xlO"2111/s2=0.032m/s2[2]遮光片經過光電門C時的速率2..8xlO"3m/sa7.2x10"2..8xlO"3m/sa7.2x10"2m/s=0.072m/s依據公式vr-v02=2av可以估算出OC間的距離0.072'—02x0.032m0.072'—02x0.032m=8.1x10-2m=81.Onmi所以Q4的距離x%=81.0mm—24.0mm—32.0mm=25mmF'F'FBCEC中應加上“記下兩條細繩的方向E中應說明“把橡皮條的結點拉到同一位置O”【解析】【分析】【詳解】[1][2]⑶如果沒有操作失誤,圖乙中的F與F兩力中,F是兩個分力合力的理論值,F是兩個分力合力的實驗值,則方向一定沿A0方向的是F'。
[4]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式是等效取代法,故選B.⑶①[5]有重要遺漏的步驟的序號有C和E:②[6][7]遺漏的內容分別是:C中應加上“記下兩條細繩的方向”:E中應說明“把橡皮條的結點拉到同一位置O”。交流0..50D偏大【解析】【分析】【詳解】[1][2][3]打點計時器是借助交流電源進行的計時儀器,若電源頻度為50Hz,則它們每隔0.02s秒打一個點,其中電火花打點計時器所用電流為220伏。[4]開始記錄時,應先給打點計時器通電,讓打點計時器工作穩定之后再握住紙帶。若果先握緊紙帶,再接通電源,因為重物運動較快,不利于數據的采集和處理,會對實驗形成較人的偏差,另外,先打點再握住紙帶,可以使打點穩定,還可以使紙帶上打滿點,因而提升
了紙帶借助率,故選A。本實驗記錄的必、門、S3、54.S5、$6六組數據中記錄有誤的數據是"物理實驗小車加速度,由于最小分度是mm,讀數時還要估讀一位,所以要讀到O.Olmin,而*只讀到了0.1mm。貨車運動的加速度人小9廠cnVs2=3.50ni/=3.50ni/s29x0.12A點的瞬時速率人小為"詩^弩浮=°-~°-48111/s故選D。若當時電網中交變電壓的頻度是49Hz,造成打點周期變人,由Ar=aT-可知心a=—T2則代入估算的周期t大于實際的周期r,故由此檢測估算出的加速度值比實際值偏人。15.4.60R=2.5ON沖60N15.4.60R=2.5ON沖60N4.60理論值【解析】【分析】【詳解】(1)[1]彈簧測力計的最小刻度為0.1N,則F的大小為4.60N:⑵⑴⑵如圖;凡合力的理論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