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中央“雙減”工作部署,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發(fā)展,提升課堂教學整體質量,教育部辦公廳主辦了2022年“基礎教育精品課程”評選工作。青島膠州二十五中初中物理教師張真真講授的《17.3電阻的測量》課程成功入選“部級精品課程”。本次青島市共推送精品課程42門,入選13門,其中初中課程5門。
張真真老師的課采用了在全國多個地區(qū)享有盛譽的青島市優(yōu)秀教學法,結合青島市初中物理28年的教學成果——“整合-劃分-組合-補充-測試五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和“小循環(huán)多反饋模式”的“四層五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體系”來架構課堂。在這堂課的開始初中物理學科網(wǎng),張真真老師運用“李吉林:情境—引入探究模式”和“蔡格尼克效應:中途放棄—重新開始前置探究模式”初中物理學科網(wǎng),根據(jù)返還實驗器材時發(fā)現(xiàn)有些電阻的阻值不清楚,創(chuàng)設了一個現(xiàn)實情境,并提問:“同學們,你們能幫老師測一下它們的阻值嗎?”創(chuàng)設真實的問題情境,成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順利引入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
為了順利解決上述問題,張真真老師引導學生借鑒清代園藝家陳蒿子和神醫(yī)華佗的智慧,采用“陳蒿子:理法探究模式”和“華佗:類比-模仿探究模式”,運用“對比效應:平行-對比探究模式”,通過“透鏡式教學模式”,以系列問題的形式進行遷移應用,引導學生一步步解決電阻測量問題,展現(xiàn)青島文化物理學校的特色。
在本堂課的最后,張真真老師運用了《沙塔洛夫:提綱-信號探究模式》和《余浩:橫向-縱向探究模式》等思維導圖的形式,幫助學生進一步完善了本堂課的知識體系構建,加深了對解題過程和思維過程的印象。在整堂課中,張真真老師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多維度的科學思維,善于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優(yōu)秀思想運用到物理問題的解決中,響應了新課標對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
一堂精品課的誕生不是一個人努力的結果,而是一群人的努力,不僅需要臺上老師的精彩表演,也需要幕后的精心打磨。在這堂課的備課過程中,膠州市初中物理教研員王正文、2021年教育部精品課獲得者青島初中物理學科及檔案組組長青島第63中學教師葛雪梅犧牲休息時間,從上課、課件制作、課后錄制等各個方面反復幫助張真真老師打磨這堂課。在這個過程中,還得到了青島初中物理學科中心組副組長、青島第51中學王德乾等專家的悉心指導,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議。此外,張真真老師所在的膠州市第25中學給予了大力支持和保障,才有了這堂精彩的課。
春風送暖、帶來新綠,也帶來振奮人心的好消息。相信在新課標的引領下,在青島市物理學會副會長、青島大學物理教育學術導師組組長、青島大學碩士生導師王宇老師的帶領下,在青島市初中物理教師們的不懈努力下,通過運用“四級五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型體系”這一科學、優(yōu)化、高效的課堂教學設計工具,青島文化物理學校一定能捷報頻傳!
膠州市第二十五中學
膠州市初級中學物理系
青島市初中物理
2023 年 3 月 26 日
《往期教學及研究資訊》